发展肌肉力量的原理、方法
5.马步冲拳
发展髋关节伸肌、膝关节伸肌、踝 关节屈肌在远固定时的力量;也能发 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肘关节伸、 前臂旋前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股后肌群、 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趾长伸肌、 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头肌、 肘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6.俯卧撑
发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肘关节伸、 腰背伸等各肌群近固定或远固定时的力量。
1.向心工作(克制工作)
肌肉收缩时引起起止点之间相互靠拢, 肌肉长度变短的收缩方式称向心收缩。向 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叫向心工作。
等动向心工作是借助仪器使肌肉在速度相对恒 定的情况下,使整个运动范围内均产生阻力,肌肉 长度变短的收缩方式称等动向心收缩,等动向心收 缩所完成的工作叫等动向心工作。
2.离心工作(退让工作):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其起止 点之间相互靠拢,肌肉长度变短的收 缩方式称向心收缩。 人体的分部 2.离心收缩: 是肌肉收缩时起止点 之间相互远离,肌肉长度变短的收缩 方式称离心收缩。
要求: (1)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交替 进行。 (2)原动肌和对抗肌一起交替 练习。 (3)定点和动点交替练习。
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2、负重俯立扩胸
发展肩胛骨后缩,肩关节水平伸,腰背 伸等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肌肉: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等动力性 和静力性力量。
3.卧推杠铃
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和肘关节伸等 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肌肉: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 头肌等。
4.前臂负重弯举
有效发展肘关节屈和腕关节屈等肌 群的力量。 肌肉:肱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肱桡肌和前臂屈肌群的力量。
(二)静力工作
肌肉收缩时不引起运动环节绕关节运动的工作 方式。静力工作在细节和功能上有加固、支持、固 定三种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加固工作
在控制和制动关节运动的基础上,Fra bibliotek动临近关节所 有肌群的收缩力量,确保稳定关节角度的肌肉工作方式。
如“鞭打”动作的末尾,最终围绕控制出手点的高 度和角度的正确性,以防止关节脱位。在关节周围的肌 肉反射性地紧张收缩,对关节起着加固和保护作用。
一般动作中有以下三种情况出现。
(一)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反
说明肌力矩大于外力矩,运动环节顺着肌 拉力方向运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 同侧。便于记忆,可用“反同”二字概括。 “反”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 相反。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二)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同
4.原动肌 要求每个关节运动方向上尽可能填 写两块以上肌肉名称。
5.肌肉工作条件 四肢:填入“近固定”、“远固定”。 躯干:填入“上固定”、“下固定”、 “无固定” 6.肌肉工作性质 要求填入:“向心工作”、“离心工作”、 “静力工作”
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一发展肌肉力量的原理:
就是克服阻力做功是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原 理。。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方法:
有三种
1.动力性力量练习法 2.静力性力量练习法 3.电刺激力量练习法
(一)、动力性力量练习法
动力性力量练习法就是指人体采用相对运 动的动作形式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此 类练习一般采用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状态下 所进行的负重练习。
这种情况有“动作快”和“动作慢”之分。
1. “动作快”:在运动过程中有加速度或瞬 时加速度出现的为“动作快”。说明原动肌的 拉力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同。用“快同” 概括。 “快”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 向相同,环节运动速度快。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2. “动作慢”:在运动过程中有减速度或瞬 时减速度出现的为“动作慢”。说明原动肌的 拉力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反。用“慢反” 概括。 “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 向相同,环节运动速度慢。 “反”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对侧。
三、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一)确定体育动作的开始姿势
分析一个动作,首先要了解,熟悉动作的完 整过程,遵守体育动作的特点与规律,符合体 育运动的实际情况,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动作开 始时人体要进入运动状态时的特征。 即把体育动作开始时的姿势特征用语言简明 扼要的描述出来,要抓住体育动作开始时的特 征,为下一步分析作好准备。
如何识别? 只有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动态检测才能识别。
举例:以俩人同一部位下肢股直肌与股后肌群的实 验对照。
(1)求出身高与下肢长指数: 下肢长B的测量方法:大转子尖与地面距离除以身高
(2)双、多关节肌的功能性检测方法: ①“原地正踢腿”动作 踢三次,取最高数值。越高,屈髋伸膝肌肉的力 量越强 ②“体前屈双掌触地”动作 测三次,取最大值,比较,距离越远,说明背伸 肌及髋伸肌的伸展能力越好。
肌肉收缩时,起止点之间相互远离,肌肉长 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离心收缩。离心收缩所完 成的工作称离心工作。
等动离心工作是借助于仪器,使肌肉在速度 相对恒定的情况下,使整个运动范围内均产生 阻力,肌肉长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等动离心收 缩。等动离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称等动力性工 作。
3.等动仪器
CYBEX400以上的型号,只能完成等动 向心工作的肌力测试 BIODEX700以上型号,可完成等动向心和等 动离心相兼工作的肌力测试。
负荷:
1.采用相当于本人最大力量80%的运 动负荷:发展肌肉的力量和速度,使 肌肉体积增加。 2. 60%的负荷: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 收缩的协调作用,使肌肉力量和肌肉 耐力增加。 3. 40% 的负荷: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 增加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的数量,保持 已获得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耐力。 解剖学姿势 但对肌肉力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人体的轴和面 ( 1)
(三)电刺激力量练习法:
是一种被动肌肉力量练习法,具体方法 是将电极置于要练习的肌肉群表面,通过 电刺激使肌肉产生被动收缩。 特点:能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 肌肉损伤的可能性较小, 特别适用于肌肉损伤后的康复练习。
人体的轴和面(2)
三、力量练习的动作:
1.上举杠铃 用途:发展肩胛骨上回旋、上提, 肩关节屈、外展,肘关节伸和腰背伸 等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增加力量的肌肉:斜方肌、胸 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竖脊 肌等肌肉力量。
3、如何克服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和“被动不足”:
解决和识别一个运动员双、多关节肌存在功能上的 “主动不足”,还是“被动不足”,是选择发展肌 肉力量,还是发展软组织柔韧性(伸展能力)为主 要目的的问题,这对竞技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水平、 防止拉伤具有现实意义。 对运动员而言,既要有双多关节肌足够的力量, 又要有双多关节肌充分的伸展能力。
(二)静力性力量练习法:
是指人体采用相对静止的动作形 式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此类练 习法是肌肉在等长收缩状态下所进行 的负重练习。即肌肉收缩克服阻力时, 肌纤维的长度未发生变化,使人体保 持某种特定位置所完成的练习。
解剖学方位术语
特点:
1.能发展静力力量、静力耐力和提高肌肉
的张力。 2.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急性肌肉拉伤等现 象。 3.长时间练习可影响肌肉的爆发力。
(二)划分阶段 当开始姿势确定下来,动作分析就可以开始。 动作过程中含有完成动作的各个“阶段”。单 一阶段,构成单一动作,重复阶段构成重复动 作;不同动作阶段的组合,则完成整套动作。 如“前臂弯举”、“摆臂”等动作
(三)置表与文字分析 表格是人们归纳观点、提炼内容的一种简 便方式和手段。“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集中了《运动解剖学》中许多学过的基本 理论和知识精华,内容多,重复多,建议 采用表格形式。
肌肉: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头肌、 肘肌、竖脊肌等肌肉的力量。
(三)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双、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时,已一个关节 处发挥了作用,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充 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 足”。 2、双、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当双、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被拉伸时,已在一个关 节处被伸展拉长,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 被充分地伸展拉长,这种现象叫双、多关节肌的“被 动不足”。 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 足”是原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作关系。
(3)双、多关节肌的功能性检测
若A“原地正踢腿”比B踢得高,髋关节运动幅度 大,则A比B股直肌、屈髋伸膝的力量大,也有可能 是股后肌群的伸展能力A比B强。 若A“体前屈双掌触地”比B距离长,则柔韧 性也较好。 结论:B力量、柔韧性都需加强
五、肌肉工作性质
可分为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一)动力工作的类型:
2.支持工作 身体或四肢在阻力矩增加的情况 下,一侧肌群强烈收缩稳定和控制关 节角度不变的肌肉的工作方式。
如“肋木举腿”动作,若控直腿于90度,为 克服重力矩向下产生关节运动,髋关节的屈肌和 膝关节的伸肌要不停地收缩以控制下肢应重力而 下降,以及维持此姿势不变。
3.固定工作
固定原动肌定点骨保持不动的肌 肉或肌群的工作方式。 如“前臂弯举”,肩关节周围的肌肉。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一、环节受力分析法 是以人体运动器官为基础,结合 体育动作实际与环节运动中的受力 情况定性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简便实用,不受场地仪 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二、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力 来分析肌力,从而找出原动肌。 受力包括外力和内力。 外力---重力、弹力“支反力”、阻力 内力---原动肌为克服外力而收缩产生的力。
(四)常有表头内容 1.运动环节运动趋势 运动环节运动趋势指运动环节绕关节 如何运动,又怎样运动,包括动、不动和 介于动与不动之间。
2.运动环节名称与关节运动 运动环节名称与关节运动是指 由某些运动环节绕关节做某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