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柳永词两首(用)PPT幻灯片
柳永词两首(用)PPT幻灯片
7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 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 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8
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 在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伎们的心声是:“不愿 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宋是一个比较八卦的时代,从今天留下的大量的 笔记所津津乐道的生活琐事就可以知道。皇帝在 吃饭的时候常常叫宫中的歌舞妓唱柳永的词,当 时柳永一定也知道,其实宋仁宗也真的很喜欢他 的词。
10
苏门四学士的秦观也受到柳永的影响。有记载说 秦观从会稽入京都开封,见老师东坡。东坡说: 离别这么久,你作文应该更有进步了。京城时下 正盛唱你的‘山抹微云’之词。秦谦虚了几句。 东坡很快又说:怎么分别之后,你却又跟从柳七 学词了吗?秦观慌忙说:我虽然没什么才学,但 也还不至于如此,老师别误会。东坡又说:“销 魂,当此际”难道不是柳七的句法?秦观才惭服。 据说后来,秦观曾试图修改此句,但已经广为流 传。
豪苏腻柳
5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 卿,崇安(今武夷山)人。北宋词 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代表作《雨霖铃》。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 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6
放荡不羁,“自负才调” 忍把浮名,“白衣卿相”
奉命填词, 青楼寻欢 潦倒终身, 群妓合葬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居民区繁华美丽)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湖雄伟壮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民富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总括湖山之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民众悠闲的生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晴天的奏乐——夜晚的采菱——钓鱼的老翁 ——采莲的姑娘
渲染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20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 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 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 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 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 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上阕情、景交融,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春愁油 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下阕抒发情感,写作者为了排 解相思之苦借酒浇愁,而结果相思未解更觉无趣,于是
索性任自己的思绪飞扬,发出为了思念中的情人甘 愿消瘦憔悴的感慨。
3
1、词的起源:起于隋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
唱的诗体。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11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 们集资营葬。不久之后,以一代名妓陈师师为首的京 城“众家姊妹”,就大张旗鼓地把柳永的尸骨运到了 洛阳城外开阔的乐游原,并举行了盛大的法会,声势 浩大令京城大族不敢丧葬。其后一个月,全国各处青 楼歇业——痛悼柳永。此后每年清明,演艺界诸人都 从各地来到乐游园,备祭礼拜扫,当时称之为“吊柳 七” 或“吊柳会”或“上风流冢”。
后人题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12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3
十七日观潮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14
15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总括钱塘繁华)
1
第一境界
第二境界
昨夜西风 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 终不悔, 为伊消得 人憔悴。
定向
奋斗第三境界众里寻他 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收获
2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 渲染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 云树绕堤——怒涛卷雪——天堑无涯 渲染了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和钱塘之壮美 。
19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铺叙在诗歌中主要起 渲染烘托气氛(环境氛围)的作用。
重叠的山岭——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渲染了西湖山水的秀美和环境的清幽 。
染
点
17
《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 怎样的景象?
东南形胜 自然风光之美
点 三吴都会 都市繁华之美
染
钱塘自古 繁华
民生安乐之美
18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铺叙在诗歌中主要起 渲染烘托气氛(环境氛围)的作用。
宋代刘季高在一次酒宴上批评柳永的词,就有一 位老太监拿笔和纸跪在他面前说:“来,你写 一首给我看看?!” 这可以算是超级粉丝了!
9
在宋代,柳永的“粉丝”军团构成了一种很奇特 的现象。在这群追星族构成的金字塔中,几乎囊 括了当时社会的全部阶层——厚实的基座是当时 疯传柳词的社会最基层的人们,稳固的中坚力量 是当时同一代的知识分子,顶端还有一再阻拦他 入仕的宋朝皇帝和中文大字不识几个的金国皇帝。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 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16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
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4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