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晕厥、意识障碍

眩晕、晕厥、意识障碍


发生机制
o 晕动病:乘坐车、船、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刺激, 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o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由动脉管腔变窄、内膜炎 症、椎动脉受压或动脉舒缩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o 梅尼埃(Meniere)病:可由于内耳的淋巴分泌过 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路积水所致。也有人 认为是变态反应,,维生素B族缺乏等因素引起。
1、血管舒缩障碍 (3)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o 表现 先兆:头晕、眩晕、恶心、上腹不适、面色 苍白、肢体发软、坐立不安、焦虑等。发作:意识 突然丧失、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数秒或数分钟后 自然清醒,无后遗症。
o 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常有明显的诱因:疼痛、 情绪紧张、恐惧、各种刺激等。
o 发生机制: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 的血管扩张→回心血量↓→脑缺血。
o 发作时间、诱因、病程,有无复发性特点。 o 发作眩晕的特点:有无发热、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
出汗、口周及四肢麻木、视力改变、平衡失调等相关症状。 o 有无引起眩晕的疾病:急性感染、中耳炎、颅脑疾病、
外伤、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等病史。
o 有无晕车、晕船及用药史。
晕厥 (Syncope)
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
1、血管舒缩障碍 (4)排尿性晕厥
o 表现 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或排尿结束后 发作,突然晕倒、意识丧失、持续约1~2分 钟,自行苏醒、无后遗症。个别伴有四肢短 时间抽搐。
o 发生机制 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夜间迷走神 经张力高、体位骤变、排尿屏气动作等→迷 走神经反射→心输出量↓→脑缺血。
周围性眩晕病因与临床表现
o 梅尼埃病: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 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短暂,很少超过2周。 具有复发性特点。随听力下降,眩晕次数逐 渐减少。
o 迷路炎:由中耳炎并发,症状同上。鼓膜穿 孔有助于诊断。
o 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 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 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长,可达6周,痊愈后 很少复发。
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晕,但无真正旋转感, 一般不伴听力减退、眼球震颤,少有耳鸣,有原发 病的其他表现。
伴随症状
o 伴耳鸣、听力下降:前庭器官疾病、第八对 脑神经病变及肿瘤。
o 伴恶心、呕吐:梅尼埃病、晕动病。 o 伴共济失调:小脑、颅后凹或脑干病变。 o 伴眼球震颤:脑干病变梅尼埃病。
问诊要点
o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病:多发性硬化、延 髓空洞症。
o 癫痫。
其他原因的眩晕
o 全身性疾病:急性发热性疾病、尿毒症、严重肝病、 糖尿病。
o 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o 眼源性: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o 头部或颈椎损伤。 o 血液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出血。 o 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时间 30分钟 讲授:何禹 参考:《诊断学》第7版 陈文彬 潘祥林主编
晕厥(昏厥)的概念
o 晕厥: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 短暂意识丧失状态。
o 发作时因病人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 而倒地。
o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晕厥的病因
分四大类:
o 血管舒缩障碍 o 心源性晕厥 o 脑源性晕厥 o 血液成分异常
o 迷路炎:由于中耳病变(胆脂瘤、炎症性肉芽组织 等)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 或淋巴扩散所致。
o 药物中毒:由于对药物敏感、内耳前庭或耳蜗受损 所致。
分类
o 周围性眩晕(耳性):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 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o 中枢性眩晕(脑性):前庭神经颅内段、前 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病变所 引厥 o 直立性低血压 o 颈动脉窦综合症 o 排尿性晕厥 o 咳嗽性晕厥 o 疼痛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
o 严重心律失常 o 心脏排血受阻 o 心肌缺血性疾病
严重者为阿-斯(Adams-Stokes)综合症
脑源性晕厥
o 脑动脉硬化 o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o 偏头痛 o 无脉症 o 慢性铅中毒性脑病
眩晕 (dizziness,vertigo)
眩晕的概念
o 概念:患者感到自己或周围环境物有旋转或 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
o 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及恶心、 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表现。
o 一般无意识障碍。 o 主要由迷走神经、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
变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统或全身病变引起。
周围性眩晕病因与临床表现
o 内耳药物中毒:常由基甙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致。水杨 酸制剂、奎宁、某些镇压静安眠药(氯丙嗪、哌替啶) 也可引起眩晕。多为渐进性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 口周及四肢发麻等。药物中毒性眩晕恢复较慢,需数月 或数年之久,有时前庭功能呈永久性损害。
o 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 震颤,多娄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 变。
血液成分异常
o 低血糖 o 通气过度综合症 o 重症贫血 o 高原性晕厥
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
1、血管舒缩障碍 ⑴体位性低血压 o 表现 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时发生晕厥。 o 原因
①持久站立固定位置或长期卧床者; ②服用扩血管药物或交感神经切除术后; ③某些全身性疾病 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根炎、 脑动脉感化、慢性营养不良; o 发生机制 下肢静脉张力低或血液循环反射调节障 碍等→血液蓄积于下肢或周围血管扩张淤血→回心 血量↓→心排血量↓→血压↓→脑供血不足。
o 晕动病:见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中枢性眩晕病因与临床表现
o 颅内外血管性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病、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症、脑动脉粥 样硬化、高血压脑病、小脑出血、延脊外侧 综合症。
o 颅内肿瘤: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第四 脑室肿瘤。
o 颅内感染: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
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
1、血管舒缩障碍 (2)颈动脉窦综合症
o 表现 发作性晕厥伴抽搐。 o 原因 颈动脉窦附近的病变。 o 诱因 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 o 发生机制 颈动脉局部动脉硬化、动脉炎、淋巴结
肿大、疤痕等压迫或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兴奋 →心率↓→心输出量↓→脑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