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水的运动
第1课时水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并掌握三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于水的运动地理现象,形成宏观的水循环过程的概念。

2.通过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能够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树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概念、过程、类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板书板画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手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