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率的决定理论知识

汇率的决定理论知识


第一节 铸币平价理论
一、铸币平价(金平价)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量黄金为本位货币(standard money) 的一种制度。金本位是一种商品货币单位,货币有价值, 这种价值是以作为商品的黄金来衡量的,当每种货币都以 黄金来定值时,所有货币就通过金平价而相互联系起来了。 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能代表的 价值。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括的黄金重量和成 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 各自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 价(Mi 即无政府调节的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 汇率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而自 由浮动汇率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将趋于 长期均衡汇率水平。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
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这是因为任何国家的
货币都是按照其各自能代表的价值来进行交换的,而货
(15.1)
2、一价定律 (15.5)式暗含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两国 之间的商品套购活动能使同质、同类商品具有 等值的价格。换言之,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的 “一价定律”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 维持的经济机制。
一价定律可简单地叙述为:若两个物品是 完全相同的,则它们必须卖同一个价格。在开 放经济条件下一价定律可以表述为:Pi SPi , 即外国第i种商品的价格 Pi 经过汇率S的折算 (直接标价),与本国同类商品的价格 Pi 相 等。简单地说,不论在何处,单位本币和一定 数量的外币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商品的同质性 越大,一价定理成立的可能越大,所以,一价 定律完全适用于黄金和外汇。
币的价值是由这种货币的购买力(即单位货币所能购得
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决定的。所以,两种货币的购买
力之比代表其价值之比,构成两国货币交换的基础。而
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该国物价水平的高低表现
出来的,货币购买力水平是某一时期物价水平的倒数,
因此,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两国物价水平来表示:
Pt S= Pt*
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金本 位制度崩溃,各国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一般 纸币的金平价是由政府通过法令规定的,以此 作为确立汇率的基础。然而,由于此时纸币不 能自由兑换黄金,货币的发行也不受黄金的限 制,各国往往过量发行货币,使纸币的金平价 同它表示的实际黄金量背离,最终导致由法定 金平价决定汇率这一体系变得毫无意义。
第十五章 汇率决定
汇率决定理论可以说是西方外汇理论的 核心,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货币体制的 变迁,汇率决定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本章着 重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其 中既包括早期的铸币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 论等,也包括汇率决定理论的某些新发展,如 货币分析法、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指出两国 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 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 相对购买力平价(Re1ativ PPP)指出汇率 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 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
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 汇率的基础。例如在1929年大危机之前,英国规 定1英镑金币的重量为123.274 47格令(Grains), 成色为0.916 67,即1英镑的纯含金量为113.002 0 格令(123.274 47×0.916 67);美国规定1美元的 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0.9000,则含金量为纯金 23.22格令(25.8×0.900 0)。则:
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国
国际收支顺差国
汇 率 下跌到黄金输出点 上涨到黄金输入点
黄 金 流出(货币供给量减少) 流入(货币供给量增加)
物 价 下跌 出口增加
进出口 进口减少
上涨 出口减少
发生顺差
进口增加
发生逆差
三、法定平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铸币制度陷 于崩溃,各国相继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 本位制。黄金此时已不再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 手段的职能,其输出入受到很大限制。而货币 汇率由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来决定,称为 法定平价。实际汇率因供求关系围绕法定平价 上下波动,但黄金输送点却因黄金输出入受到 限制而不复存在。汇率波动的幅度由政府规定 和维护,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持汇 率的稳定。
1英镑=
1英镑含金量 =113.0020 1美元含金量 23.22
=4.8665美元
1英镑的含金量是1美元的含金量的4.8665倍。
二、黄金输送点 (Gold Points)
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当时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时的实际汇率,围绕 铸币平价的一定界限上下波动,这个界限就是黄金 输送点。这是由于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各国一般 采用汇票等支付手段进行非现金结算。但若汇率变 动使采用汇票结算较为不利时,则可改用另一种直 接运送黄金的办法,从而使汇率的波动幅度受黄金 输送点的限制。黄金输送点一般是在金平价之上加 一个正负百分数,这一百分数是根据进行国际贸易 的两国之间的输送费用和利息计算的。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简称“PPP理论”,是西方 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①这一理 论强调经常项目即商品、劳务贸易流量对汇率 的决定作用,它将商品、劳务的价格与汇率联 系在一起。②应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决定汇 率的依据。③新的汇率应以最初的均衡汇率为 基础,通过两国相对通货膨胀率调整而得到。
例如,以1英镑计,运送黄金的各项费用约为 0.03美元。此时,若美国对英国有国际收支逆差, 则对英镑的需求增加,英镑汇率上涨,如果1英镑 上涨至4.896 5美元(铸币平价4.866 5美元加黄金 输送点0.03美元)以上时,则美国人宁愿购买黄 金运送至英国偿还其债务;反之,若英国对美国 有国际收支逆差,则会以1英镑4.836 5美元 (4.866 5-0.03)的价格买卖外汇。由此可见, 金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界限是黄金输送 点,汇率比较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