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
发表时间:2015-03-25T14:34:05.7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高小华陈焕新杨雄[导读]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
高小华陈焕新杨雄(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 742300)【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重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护理要点,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均好转。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
急,病情严重,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并发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安全转运【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35-01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患者昏迷6h以上或者清醒后再次昏迷的为重型颅脑损伤[2]。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原则为紧急抢救、清创、抗感染以及手术治疗。
为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73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4.8)岁;初步抢救时间为30-125min,平均抢救时间为(52.1±22.7)min;受伤原因,车祸致伤89例,高处坠落摔伤71例,重物撞击致伤24例,其他原因致伤26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51例,脑挫伤32例,脑干损伤31例,脑疝29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本组210例患者的昏迷评分为3-9分,平均分为(5.3±2.8)分。
1.2诊断标准
患者深度昏迷,且连续昏迷6h以上或清醒后再次昏迷,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方法
本组210例患者在转运手术室或后续治疗之前均经急诊初步抢救。
1.3.1院前急救准备根据120预警终端系统提示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基本信息,通知急诊医生准备好监护仪、气管插管盘、呼吸机等相关的急救器械。
1.3.2院内急救措施患者进入抢救室之后,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通气,避免出现严重脑缺氧情况,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予以吸氧支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如果出现呼吸衰竭的征象,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和器械辅助通气。
迅速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观察有无内出血状况,及时清创包扎出血伤口,对骨折部位予以固定。
待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声音、疼痛等多种刺激方式,观察患者的反应能力,判断是否出现意识障碍。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过程初步判断患者的脑损伤类型,若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常为硬膜外血肿,若昏迷程度持续性加深,常为急性颅内压升高或脑疝,若患者虽深度昏迷,但对外界刺激有轻微反应迹象,常提示患者病情出现好转。
1.3.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属于哪种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损伤范围大,出血过多,会直接干扰其呼吸系统的正常循环,严重者会发生休克。
为发现休克的早期迹象,需要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如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焦虑不安、尿量减少等症状,则提示有休克的可能,应当及时对症处理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如果患者已出现休克的明显体征,需要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扩容,采用代血浆进行输血治疗。
针对颅内高压症状,对血压稳定者给予脱水剂及利尿剂治疗。
为预防中枢性高热,避免脑血管的扩张增加脑部代谢,需要做好脑温监测工作,及时采取必要的高热治疗措施。
部分患者伴随应激性溃疡症状,多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所致,其致死率高达50%,因此,针对应激性溃疡的高发期(伤后3-7d),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恶心、腹胀、喉痒、肠鸣音增强等迹象,一旦确诊,需要立即采用止血药物和制酸药物治疗。
1.3.4安全转运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行CT头颅扫描,观察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和出血部位。
转运过程中,要带好急救器械和药品,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头部,防止颠簸,如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次,防止窒息。
对烦躁无法配合CT检查者,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安定,待患者镇静后再行检查。
经CT检查后,一旦确定手术方案,应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同时做好术前备血、皮试等准备工作,携带必要的急救物品,将患者送往手术室,与手术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和后续治疗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情况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其中休克32例,颅内高压19例,中枢性高热10例,应激性溃疡3例,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32例患者均好转。
结果见表1。
表1 急救情况(n,%)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急诊医生、护士应当做好各项急救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为抢救成功和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做好保障性工作[3]。
参考文献
[1]何春梅,劳娅,胡秀娟,等.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66-67.
[2]魏芳,王颖.颅脑损伤病人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84-85.
[3]王莉,尹浩,韩国强,等.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78-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