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理论的税收效应分析目录一.MM理论概述 (4)1.1MM理论的提出 (4)1.2MM理论的修正 (4)1.3MM理论的发展 (6)1.4MM理论的局限性 (7)二.MM理论的税负效应分析 (8)2.1MM理论中的资本结构与税收的关系 (8)2.2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9)三.我国税制环境下MM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10)四.MM理论应用和政策建议 (11)4.1我国税制环境中MM理论的应用 (11)4.1.1不存在资本利得税的MM理论 (11)4.1.2存在资本利得税的MM理论 (12)4.2MM理论中的税收因素启示 (12)4. 3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和优化建议 (13)参考文献 (15)摘要资本结构是现代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MM理论的提出,使得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得以有机结合。
本文以MM理论模型的税收效应为研究主线,以MM模型作为研究工具,在结合中国实际税收制度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MM理论中的税收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测算MM模型的税收效应。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MM理论中的税收因素所带来的启示,结合我国税制环境,对MM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进行探究,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MM理论税收效应资本结构一.MM理论概述资本结构是现代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制约着企业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纳税的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税后收益实现的水平。
MM理论使得企业价值与税收因素结合起来,并以科学的方法将企业价值、税收政策与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理财行为联系在一起,在税收环境下进行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策。
MM理论从提出到现在,结合发展的金融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1.1MM理论的提出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该文提出:公司价值取决于投资组合,而与资本结构和股息政策无关:在完善的市场中,即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等假定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
这一令人意外的结论由于其简洁、深刻,与流行的观点相悖,在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被称之为MM(Modigliani-Miller Models)米勒一莫迪利安尼模型。
由于MM理论的奠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理论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入。
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相干理论)MM模型的含义MM理论是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iller)所建立的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相干模型的简称。
MM定理的基本假设有:第一,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即所有的市场主体均可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
第二,信息是充分的、完全的,不存在交易费用和成本。
第三,任何一种证券均可无限分割。
投资者是理性经济人,以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目标。
第四,公司未来平均预期营业收益以主观随机变量表示。
投资者具有一致性预期,对每一公司未来息前税前收益的概率分布及期望值有相同的估计。
而且,未来各期预期营业收益的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与现期的相同。
第五,所有债务都是无风险的。
个人和机构都可按照无风险利率无限量地借入资金,而且不存在公司所得税。
1.2MM理论的修正MM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断修正的过程,由完善资本条件下的MM理论逐渐形成了含公司税的MM理论、含个人税的MM理论以及权衡理论。
(1)完善资本条件下MM理论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对完善的资本市场做出了如下假设:一是不存在税收,二是市场是没有矛盾冲突的,不存在交易成本,三是直接破产成本间接破产成本是不存在的,四是个人和公司的借贷利率相同。
在完善资本市场的假设条件下,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认为公司的价值不受财务杠杆作用的影响,杠杆公司的价值V L 等于无杠杆公司的价值V U ,这就是著名的MM 命题I(无税)的基本思想,即任何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企业的市场价值只由预期收益的现值水平决定。
(2)含公司税的MM 理论在完全资本市场下不存在税收,所以公司的价值与债务无关,但是在考虑公司税的情况下,债务融资就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因为公司支付的债务利息可以抵减应纳税额,而现金股利和留存收益则不能。
这样,当存在公司税时,公司的价值就与其债务正相关。
MM 命题Ⅰ(含公司税)有如下结论:V L = V U + PV (PV 表示利息节税收益的现金流量现值)。
一般的假设是利息节税收益的风险与利息支出的风险相同,于是就可以用债权人的期望收益率(即债务成本)来进行折现。
经过计算PV 等于负债B 与公司所得税T 的乘积,即TB 。
由于节税收益随债务额的增大而增加,那么公司便可以通过用债务替代权益来增加公司的总现金流量并提高公司价值。
(3)含个人税的MM 理论如果考虑到个人税,公司的目标就不再是仅仅最小化公司的纳税额,而是试图最小化由公司收入引起的所有税款。
个人税包括债权人和股东个人所缴纳的税款。
若股东的个人税率为T S ,债权人的个人税率为T*B ,那么在考虑公司税和个人,杠杆公司的股东所获得的现金流量为:(r*B )(1)(1)B C S EBIT T T -⨯-⨯-,杠杆公司的债权人所获得的现金流量为r (1)B B B T ⨯⨯-。
因此,所有投资者得到的税后总现金流量是:)(1)(1)(1)B C S B EBIT rB T T B rB T -⨯-⨯-+⨯⨯-(,通过变形可以得到:该式中的第一项是公司税和个人税后的无杠杆公司的现金流量,计算其现值时应用股东的个人税后的无杠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而且该现值为无杠杆公司的现值。
第二项是扣除所有税收因素之后的节税收益,应使用债权人个人税后的债务资本成本来折现。
这样,无杠杆公司的价值加上利息节税收益的现值即为杠杆公司的价值,即:0(1)(1)(1)1)(1)*1-r *(1)(111-)1-)*11B C S C B LB C B B B C S U B r T EBIT T T T T V T r T T T T V B T ⎡⎤-----=+⎢⎥---⎣⎦⎡⎤=+-⎢⎥-⎣⎦()((以上就是考虑了公司税和个人税的MM 命题。
(4) 权衡理论含公司税的MM 理论认为,债务公司提供了税收优惠。
然而,对债务进行还本付息也是公司的责任,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而导致未能履行对债权人的承诺或者出现偿债困难,就会陷入财务困境,财务困境会使公司的经营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假如投资者知道公司的负债经营会使其陷入财务困境这一情况,那么他们就会变得很担心,而这一担心马上又会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在考虑财务困境的情况下,公司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司价值=完全权益融资公司价值+利息节税收益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现值 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直接的财务困境成本和间接的财务困境成本。
直接财务困境成本是指公司在发生财务困境时的现金流出量,包括法律成本和管理成本。
间接财务困境成本是随着公司负债的增加和违约风险的提高而上升的,从而导致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大。
考虑到利息的节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那么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候就会在这两者之间进行一次权衡。
当公司的资本结构由完全权益转向少量债务时,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很小,因而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也很小。
然而随着债务的增多,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也开始增大,在某一点,因债务增多引起的财务困境成本现值的增加正好等于节税收益现值的增加,而这一点就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负债比率。
在这一点之后,财务困境成本的增长快于节税收益,从而使公司价值因财务杠杆的进一步提高而开始减少。
总的看来,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说明了适度负债比率的合理性。
如果企业负债过多,则必须通过发行股票,限制现金股利或者变卖资产来筹集资金以调整资本结构。
1.3 MM 理论的发展MM 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MM 的无税模型最初的MM 模型不考虑税收。
该模型有两个基本命题:命题一: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等同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
公式为L U V V =,L V 表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U V 表示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
当公司增加债务时,剩余权益的风险变大,权益资本的成本也随之增大,与低成本的债务带来的利益相抵消,因此,公司的价值不受资本结构影响。
命题二: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处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再加上与其财务风险相联系的溢价,而风险溢价的多寡则视负债融资程度而定。
即:()*S U P U U b B K K R K K K S=+=+- S K 为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U K 为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p R 为风险报酬,B 是债务的价值,S 是权益的价值。
2.MM 的公司税模型1963年莫迪格安尼和米勒发表了《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种修正》一文,放宽了其初始模型的假设条件,首次将公司税引入MM 定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得出两个命题:命题一:无负债公司的价值等于公司税后企业的现金流量除以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负债经营公司的价值等于同类风险的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减税收益(税率乘以债务的价值)。
公式为:V L =U V +T*B ,是公司税率。
命题一意味着,考虑了公司所得税后,债经营时的公司价值要高于未负债经营时的公司价值,且负债越多,业的价值越高;当企业负债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
命题二:负债经营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同类风险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报酬,风险报酬则取决于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所得税率。
公式为:()()K K K K 1T *S U U B B S=+-- 命题二表示在考虑了公司所得税后,尽管权益资本成本还会随着负债程度的提高而上升,不过其上升幅度低于不考虑公司所得税时上升的幅度。
此特性加上负债节税的利益,产生了命题一的结果:企业使用的负债越多,它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越低,企业的价值就越高。
3.米勒模型1976年,米勒在美国金融学会所做的一次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把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包括在内的模型来估计负债杠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即所谓的“米勒模型”。
公式为:(1)(1)1C S L UD T T V V B T ⎡⎤--=+⨯⎢⎥-⎣⎦ 其中S T 是股票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率,D T 是利息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率。
米勒模型的结果表明,MM 公司税模型高估了企业负债的好处,因为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企业利息支付的节税利益,降低了负债企业的价值。
不过,同公司税模型相似,米勒模型的结论是100%负债时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
1.4MM 理论的局限性1.基本假设过于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