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39
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
A.没有变化
B.向高海拔处凸出
C.向低海拔处凸出
D.趋于平直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40
解析:第 1 题,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知,图中河流由①处流向②处; 结合指向标,可确定由西北流向东南。第 2 题,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 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持续上涨;结合沟谷下窄上宽的特点,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 提下,①处河流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 A 正确。在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河流水 位上涨速度与河道形态相关。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则河道形态为“V”形;相同 来水量,前期因河道下部窄而水位上升快,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第 3 题,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地势较两侧低,则相应等高线向高海拔处凸出。 答案:1.B 2.A 3.B
高原:海拔较高(1 000 m 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 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
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3
海岸线:0 m 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
宏观地 海洋
形判读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 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 200 m,且等深线密集
A.甲
B.乙
C.丙
D.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6
()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7
解析:第 1 题,图示 E 地位于 1 200 与 1 220 两条等高线之间,则其高度介于 1 200~ 1 220 m 之间,故 C 正确。第 2 题,图中甲、丙、丁位于谷地、乙地为山岭,且甲、 丙处于陡崖位置;而瀑布多出现在陡崖位置,则甲、丙可能出现瀑布;甲位于鞍部 与谷地的结合部,汇水面积小而不可能出现较大瀑布;丙位于较大的谷地中,汇水 面积大而可能出现较大瀑布。 答案:1.C 2.C
____陡__崖____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___鞍__部_____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 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6
2.地形剖面图 (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_垂___直__剖面图,它是在__等__高__线__地__形__图___的基 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____水__平____比例尺往往与原图 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 石方量的依据。
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2
平原:海拔在 200 m 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 500 m 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 m,等高线稀 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宏观地 形判读
山地:海拔在 500 m 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200 m,等高线较 陆地 密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微点 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 (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 1500 m,乙地海拔为 500 m。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1 000 m。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0
微点 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 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 (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1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 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 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 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 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小(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小),坡度缓。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4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水系 特征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水文 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
01
基础梳理 夯基固源
02
精研巧练 提升素养
03
图表专攻 百脉打通
04
应用模板 规范作答
05
达标检测 知能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
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
地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8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 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9
条件
判读
举例
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 高值相等
图中 A 点的海拔为 200 m< 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
A<300 m,符合“大于大 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B.230 m D.420 m
B.310 m D.410 m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2
()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3
【图解思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尝试解答】 1.D 2.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5
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H 相=H 高-H 低或(n-1)d<H<(n+1)d,其中 n 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 为 等高距。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6
2.陡崖高度的计算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7
(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图示崖顶为 400 m≤H 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 小-d<H 底≤H 小。图示崖底为 0<H 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 300 m≤ΔH< 500 m。 (说明:n 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H 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 小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特征 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判断气候 差异
气温差异 降水差异 光照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 0.6 ℃/100 m 计算 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 阴坡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7
(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一诊)2018 年 11 月 3 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 断了金沙江。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回答 1~ 3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2
(2)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①如果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则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小。例如,下图中(单位:m)的坡度大小为 C>A>D>B。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3
②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 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大小为 A>C>D>B。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5
(2020·南昌一模)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回答 1~2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E 地海拔可能是
A.1 170 m
B.1 190 m
C.1 210 m
D.1 230 m
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
(
A.①处流向②处 西南流向东北
B.①处流向②处 西北流向东南
C.②处流向①处 西南流向东北
D.②处流向①处 东北流向西南 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 (
38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B.山地梯田 D.滨海沙滩
上一页
返回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