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读后感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读后感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读后感篇一:家庭教育读后感美玉无瑕谁琢成,一切都是父母心省实验中学生物组刘志伟假期时,由于自己准备要孩子,想着看些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在当当网上搜索看到这本书一直连续多天都处于榜首,想着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应该是好的,于是买过来看看,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

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作者在书中引言写到:“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足以体现出家庭教育的关键,而且明白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

”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从孩子的角度看,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孩子在看待问题时自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能会有所怪异,但是那是最真实的,大人需要的只是知道,孩子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有些给孩子看的文章会写到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等”,但经过调查事实上孩子出门时地面上的才是最吸引他们的。

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的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

,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有几个会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孩子没有成人高,也就没有兴趣看那么远、那么多、那么宏观,那看到的事物和理解的东西都不一样了。

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在对待小孩时,很多大人以为小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当这些事情出现时,家长要有礼貌的拒绝,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大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而能力的培养过程总,有一个环节必须要有,那就是——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大的研究。

他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会思考,好的阅读能力会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

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

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篇二:《家庭教育学》读后感《家庭教育学》读后感保定市凌云小学胡亚利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学》是赵忠心同志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是解放后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的学术著作。

他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出发,广泛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中外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既从宏观上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又从微观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技能与艺术。

及探讨了一般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又评说了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教师,我常常感觉现在的学生特别不好管。

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我也已经感受到教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这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一定的关系。

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作者提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

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孩子的地位极高,家长往往视为“小皇帝”、“小太阳”,一家人像众星捧月一样,全都围着他转。

马卡连柯说“独生子女最容易习惯于他占有的特殊地位,变成家庭里真正的暴君”。

这种被供奉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将来到社会上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他在家庭里滋长了特殊化的思想意识,是家庭的“特等公民”,家长可以容忍他,但社会上绝不会允许“特等公民”存在。

这样的孩子容易发生反社会的行为,胡作非为,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家儿子由爷爷奶奶看,老人总是爱娇惯自己的孙辈,可能比对自己的儿女还要娇惯,俗话说“隔辈亲”嘛。

儿子要什么给什么,特别是公公,总爱说:“他要就给他么,干嘛惹他哭呢?”儿子挥起小拳头,打他们,他们还笑哈哈的说:“小家伙挺有劲。

”只要我在场,我就要给儿子讲道理。

私底下告诉公公婆婆,要从小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孩子虽小,但也不能想要什么都满足。

现在我儿子虽然有时候要东西时还坚持要,但是转移注意力,就不会再要了。

有的时候还能像给大人讲道理似的讲出一堆话来,都是我在教育他时说的话。

我也接触过不少家长,有的只认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好,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

为了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使之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地位和身份,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将来他们步入社会生活,就会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

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甚至把自己未达到的目标、未实现的愿望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奋斗。

家长期望过高、不切实际的话,给孩子精神上体力上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如果孩子屡受挫折,屡遭失败,就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在心理上一败涂地,甚至有的孩子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走上了绝路。

因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而失去信心离家出走或是寻短见的已经屡见不鲜。

现在的补习班、特长班越来越多,有的家长也不管孩子有无兴趣,不顾孩子有无精力,报这个班,报那个班,把周末两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

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体会不到生活的美好,反而对孩子产生了消极作用,对孩子身心发展起到了反作用。

我曾经想孩子大点之后,让他学点什么呢?现在想想为时过早。

我应该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搞好孩子的早期教育,做一个称职优秀的妈妈。

细心观察,发现他的兴趣点,加以引导。

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和他的意愿,去确定到底要学什么。

我可不想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三、要全面关心独生子女。

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

不要满足于做一个“衣食父母”。

既要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又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

既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一提到孩子的好坏,往往都是提学习成绩,看重的只是分数,把分数看成是万能的,孩子们的品德表现如何却很少涉及,忽视了品德表现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重孩子的智育,不重视孩子德育现象既是非常普遍的,又是非常危险的,学习成绩再好,也是无法取代道德品质的。

当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确定后,他的能力与对社会的贡献是成正比的,即能力越大,对社会贡献也越大。

反之亦然。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重视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在家庭教育中,另有一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高分低能的现象,即忽视能力的现象。

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理解力等,而且还要努力培养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种能力,诸如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我们班的学生虽然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做值日时,我就发现,大部分人都不会扫地。

即使能扫,但是扫过之后,根本就不干净。

角落的卫生就更不用说了。

家长只强调学习,家里的事根本不让孩子做。

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好,但是与人交往的能力甚差,心理调节的能力也令人担忧。

我在家是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

一岁多时,我让儿子自己脱鞋、脱裤子。

刚开始时,很费劲。

公公婆婆看见了就要说,赶紧给他脱了得了,不用学,大了就会了。

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儿子能自己脱了,只是时间有点长。

又过了一段时间,能比较容易地脱了。

他自己也很高兴,直让大人给他鼓掌。

现在,儿子看见大人干什么,他就要做什么。

看见你扫地,他抢笤帚,说:“我扫”;看见你擦桌子,他也拿抹布来擦;看见你缝衣服,他跟你抢针,说:“我缝”;盛好饭后,他说:“我自己吃。

”(饭粒到处都是)??儿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自主能力越来越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认为千万不要因为大人做得快,喂饭时干净而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影响他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发展。

总之,作为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篇三:家庭教育读后感家庭教育读后感[xx]分类:家教欣赏未分类标签:家庭教育【收藏该博客】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

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

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

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

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

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培养一个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长中伴随终生。

1、可用家人的观念、行动引领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怎样保持健康,这个最重要,没有健康,别的无从谈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