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1)氮的固定;(2)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3)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4)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5)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的性质与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

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比较】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
【探讨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2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
【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钝化原因分析:
浓硝酸(或浓硫酸)将铁、铝表面。

钝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价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学式吗?
三、氨
1.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
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
四、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的反应
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相似。

3.收集: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4.干燥:。

5.检验:(1)。

(2)
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热浓氨水(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例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解析:A.解释正确。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把化合物中H和O以2∶1比例脱出,所以向蔗糖中加
浓硫酸会发黑,此过程又叫蔗糖的碳化。

B.解释正确。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是因为硝酸见光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

工业制浓盐酸发黄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Fe3+。

C.解释错误。

正确解释为铝、铁与浓硝酸、浓硫酸常温下会发生钝化,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解释正确。

既不能溶于稀硫酸,也不可溶于水的物质,中学阶段有CuS、PbS、Ag2S、HgS、BaSO4、AgCl等。

选C.
【例2】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解析:强还原其体(H2S、PH3、HBr、HI等)和碱性气体(NH3 、 PH3等)不能用H2SO4干
燥。

答案②③④⑤
【例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VL,VL NH3全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体积为VL,VL的NO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VL 的NO气体,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VL,从N原子守恒角度分析,也有VL的NO2转化生成NO2转化生成溶质HNO3,所以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答案为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