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众心理
心理是自然界中最神奇的东西,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的的确确存在并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心理是一种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作为一种智力高度发达的高等动物,其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远在自然界其他任何动物之上。
正是因为我们人具有如此强大的思维能力,使得我们在做事情时往往会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综合各个因素以及心理不同想法的斗争之后我们才会采取相应的进一步行动。
人们内心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心理想法会驱使人们产生相应的不同的具体行为。
人们的心理就如一股无形的推动力,推动着人们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或许这些事情并不是人们最初想要做的,甚至是人们在正常状况下不愿意做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贪小便宜心理、从众心理、消费心理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普遍,而其中,我认为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人们的从众心理。
那么,什么是从众心理呢?
所谓从众心理,就是指个人的行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多数人的做法往往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人们便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情况下是没错的。
但是站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往往事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从而造成“盲目从众心理”。
例如,假如有一天你走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有一群人急匆匆的跑过去,其他人一位发生什么紧急情况,也都跟着跑。
然后你也慌了,也跟着人群拼命的跑。
最后发现他们最初的那帮人知识在赛跑而已。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至于从众心理的形成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好奇心的驱使
大家都知道,好奇心是人们内心最大的驱动力,它能够让那人么去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好奇心使人们产生了从众心理。
怎么说?我拿一个我们大学校园中最为常见的一幅景象来说:摆摊。
我自己亲身摆过摊,所以我又切身的体会。
当你摆摊时站在那个阴暗的棚子下殷切的期盼有人过来光顾你时,往往没有人会理你。
这很悲哀,也很凄凉。
但是,聪明的我们总会有办法的。
每当这时候我们就会发动我们一切尽可能人脉关系,拉他们过来捧场。
当他们赶过来密密麻麻的站在我们的棚子前面时,神奇的事情便发生了:本来来来往往看都不看一眼的路人这时候都齐刷刷的凑过来看个究竟,看看到底什么东西那么热闹。
而这时候,我们摆摊人员的工作便可以顺顺利利如火如荼的进行了。
这就是好奇心驱使下产生的从众心理的力量。
二、避异心理的驱使
我这里所指的避异心理是指避免使自己成为同类中的异类,让自己跟随大众,宁愿与大家一起错也不愿承担自己成为异类而出丑的风险。
我也举个例子来说吧。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这样的游戏:一个主持人在操控着这个游戏,他出一个问题,规定向左转或向右转为正确或错误,让台上的一群参加者做出选择。
然后参加者们开始行动,如果向左或者向右的人势均力敌,那没问题。
而一旦两者偏差太大,那一小部分人便会开始犹豫,心里嘀咕着:怎么大家都选正确(错误),
难道是我错了?我该不该换个方向呢?不管了,保险起见,还是跟大家一样吧!错了大不了一起丢脸。
于是乎,其中便会有人鬼使神差地换个方向与大众保持一致。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也坦然接受。
这就是我所谓的避异心理驱使下的从众心理。
三、赶潮流观念的影响
有一句话叫做“流行的总是好的”。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不比他人落后,甚至总希望自己走在他人前面,由此便产生了赶潮流,追求时尚的观念。
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便会不知不觉的产生了从众心理,也就是看到在当今时代怎样做是时尚的、潮的,你也随之怎样做,从而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与欣慰。
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几个月前的我们高中刚刚毕业,即将就要上大学了。
然后大部分的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上大学了,学校是崭新的,总不能带个破手机去上大学吧?听说当下什么iphone4、HTC、三星s5830等智能机相当火啊,大学生都用这些智能机,我为什么不也买个呢?要不然到时候全寝室就我一个用这么土的手机,那该多丢脸啊。
于是乎,一时间各大手机店出现存货紧缺的现象,每个人都去买那个所谓的时尚的智能机,哪怕自己原来的手机是崭新的、完好无整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认为,真正的时尚是属于少数人的,当大家都做着同样的时尚时,时尚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不要盲目的从众追求时尚,保持自己的风格与喜欢的东西,你就是时尚的。
说了这么多从众心理的产生原因,那么,从众心理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它存在哪些利与弊呢?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应该客观公正的看待,正如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
可能很多人一听到从众,就片面的认为是不好的、不应该的。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从众并不是都意味着毫无主见、风吹一边倒,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比如它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智慧与经验,扩展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我们的一些错误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我们都知道点头“Yes”摇头“No”,这是连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
而当我们有一天在印度,你就必须得从众了。
因为在印度,情况恰恰相反,你不从众就会出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些客观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从众。
当然从众心理肯定存在它的敝处。
它对我们的个性发展,对我们思维的束缚是极其严重的。
它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与主见,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
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的从众往往都是以被动为前提的,那就会使得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使你的个性与特性被大众埋没。
一味地从众便意味着我们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广阔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也意味着我们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了自己。
我们将不再拥有创新,“创新“在我们脑海中只会成为四个机械的汉字。
正如我们浙大的校训“求是创新”,将可能永远停留在求是阶段,而无法得到真正的创新。
我们的人生目标或许也将会被那些条条框框、公众思维所禁锢,无法得到真正的升华。
所以我们应该发扬“从众”的积极面,避免“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当遇到事情和看待问题时,不要盲目从众,
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负责,让自己不作出使自己后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