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众心理
提起从众心理,或许大家并不陌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有"少数服从多数"这样的做事习惯。
这这便是从众心理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除此之外还有“枪打出头鸟”、“罚不责众”等等。
分析种种从众心理的表现,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
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
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不足,自制能力又不强,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
中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
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
"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
"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
例如有的同学不吸烟,也不想吸烟,但伙伴中许多人都抽烟,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
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学生中还是比较多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
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
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具体分为几种原因:
1.少数服从多数思想意识的影响;
2.心理压力因素的影响
3. 心理不确定性需求的影响
4.恐惧心理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虽然从众心理及行为会带来很多弊端,例如:人太过于从众则会使一个人缺乏独立思考。
创造性思维无从得到培养,缺乏个性,失去自我。
使人们陷入盲目从众的习惯中即“盲从”。
例如:有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
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 倍。
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
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
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福尔顿听说后追悔莫及。
这正是从众心理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此外从众会造成灾祸和悲剧。
在施佩尔回忆录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在回忆录中他描述了紧紧团结在希特勒周围的一个集团,其从众性之强,使该团体内部容不下半点不遵从行为,在这种气氛中,即使最野蛮的行
为也是有理的,因为没有人持异议。
这就造成了所有人意见都一致的假象,使人不敢去想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余地。
这是希特勒集团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希特勒集团是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团体,与反对意见绝缘。
当这种集团召集起来做出决定时,他们总是深为群体思想所困。
陷入不良的决策方式的团体,一般来说都认为自己无懈可击,他们被乐观主义遮住了眼睛,进而酿成大祸。
然而,从众心理也有它积极地一面例如: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
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
只有如此,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往才有可能。
社会成员的沟通与互动则会促进这种一致性和共同性的发展。
其次,团体的行为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
在许多情境中,我们之所以遵从别人,是因为别人的行为是我们正确行动的唯一指导。
比如一个没有标志的左右两个厕所,你不知进入哪个,而这时来了一群女孩走进右边厕所,那么她们为你提供了信息。
此外随大流者最受欢迎。
最不受欢迎的是偏离者。
在有“法律”或常规的团体中,从众者比不从众者受欢迎。
虽然在某种情况下,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的,而不从众会引起灾祸。
例如:假如我讨厌做一个从众者,于是为了表示不从众,那么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关于对从众心理的看法,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有其积极一面也有其消极一面。
不管怎样,当我们对待问题面临原则的时候都应该冷静理智的对待,无标新立异,亦勿盲从!相关视频:/v_show/id_XMTU3ODM5OT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