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代表: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雅典娜神殿》海德堡派和施瓦本派:《隐士报》阿尔尼姆、布伦塔诺《儿童的神奇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其他作家:霍夫曼《小查克斯》沙米索《彼得•史勒密奇遇记》海涅《歌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英国文学:湖畔派代表: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代表作:《忽必烈汗》、《古舟子咏》又名《老水手谣》(二人合写《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宣言书。
)骚塞拜伦:主要作品:1809 《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1812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成名作:1813——1816《东方叙事诗》:《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巴耶》1816——1817《曼弗雷德》 1818——1823《唐璜》雪莱:新柏拉图主义者,关注精神,渴望灵魂向“太一”的回归。
“天才的预言家”。
作品重未来的描绘。
诗歌作品:《西风颂》、《致云雀》、《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文艺论文:《诗辩》等济慈:主要作品:三大颂《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创始人。
法国文学文学分期及作家1830年斯塔尔夫人文学理论思想:《论文学》《论德国》两个新概念 :一是中世纪是一种真正的文明;“古典”和“浪漫”的强烈对比。
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文学代表作:《黛尔芬》、《柯丽娜》夏多布里昂:代表作:《基督教真谛》:宗教情感的回归。
重要作品:《阿达拉》、《勒内》(勒内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形象)、《墓中回忆录》雨果:文学理论:《〈克伦威尔〉序言》(1827年,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戏剧:《玛丽•都铎尔》、《吕克莱斯•波尔吉》、《欧那尼》等,其中《欧那尼》的成功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终胜利。
《悲惨世界》主要人物:冉阿让、米里哀、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德纳第、沙威《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克罗德、法比、甘果瓦“爱”的对照;人物自身的对照;人物之间的对照:法庭对照场景对照:对”美“与”丑“的重新认识,做”美“的缔造者,在对”美“的追求中去构建和谐、公平、民主、自由、仁爱的国度。
美国文学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见闻札记》。
库柏:“美国的司各特”革命历史小说——《间谍》海洋冒险小说——《领航人》边疆小说——《拓荒者》“美国小说”——系列集《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爱伦·坡: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毛格街的谋杀案》惠特曼与《草叶集》: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
主题:自我、民主、创造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的由来:现实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正式提出并给批判现实主义下定义的是高尔基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1831)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的真正开端。
19世纪中、后期的文学发展状况中期:宪章派文学:代表诗人:厄内斯特·琼斯等。
德国工人诗歌:格奥尔格·维尔特是当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
后期:巴黎公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佩特、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象征主义:也称前期象征主义,其先驱是爱伦·坡和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被认为是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1886年9月,让·莫里亚斯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
代表诗人:兰波《醉舟》、魏尔伦《无词浪漫曲》、马拉美《牧神的午后》。
自然主义:文学特点:1、强调真实性,再现自然2、强调客观性3、突出科学性左拉:《萌芽》人物:艾蒂安、马厄一家、格雷古瓦一家、普吕沙尔、埃内博、苏瓦林等在世界文学史上,《萌芽》是第一部正面、准确描写现代工人罢工运动的长篇小说。
法国文学司汤达:第一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斯丹达尔(司汤达)第一部现实主义宣言书——《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红与黑》巴尔扎克: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人间喜剧》创作方法:①分类整理法(1、风俗研究(包括6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2、哲学研究 3、分析研究)、②人物在现法莫泊桑: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短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
《羊脂球》英国文学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第一部正面描写劳资问题的作品。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玛契》阿尔弗莱德·丁尼生:《悼念集》罗伯特·勃朗宁:戏剧独白诗创始人《致我的前公爵夫人》狄更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和伟大代表。
自传性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教师》、《简·爱》、《谢利》、《维莱特爱》、《爱玛》《简爱》主要人物:简·爱、罗切斯特、里德夫妇、约翰、海伦·彭斯、谭波尔小姐、英格拉姆小姐、梅森姐弟、圣约翰地点:桑菲尔德庄园《呼啸山庄》恩萧家族:恩萧先生(呼啸山庄主人)辛德雷·恩萧、凯瑟琳·恩萧希刺克厉夫、弗兰西斯、哈里顿·恩萧、丁耐莉等林惇家族:林惇先生(画眉田庄主人)埃德加·林惇、伊莎贝拉·林惇、凯瑟琳·林惇、小林惇等。
房客洛克乌德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创作、思想1、1852——1863 成长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2、1864——1880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等《战争与和平》四个家族:包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库拉金3、1881——1910 《复活》高老头:具有浓厚宗法家庭观念的资产者形象。
他认为社会世道都以父亲为轴心,是一家之长,有责任保护妻儿,也理应受到妻儿的奉承和尊重。
他把这种旧观念形成的幻境当做现实,以旧的手段在新社会角逐,必然会受到历史的嘲弄和时代的唾弃。
高老头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旧交替时期出现的悲剧,也是一个精通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
不过,尽管高老头的父爱是建立在宗法基础之上的,其教育方式和表达父爱的方式不可取,但他对女儿的爱仍旧是一种崇高的爱,是崇高人性的一种展示。
拉斯蒂涅:是被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腐蚀,逐渐堕落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艺术典型。
拉斯蒂涅原本是一个热情、善良、正直、纯朴的大学生,但受巴黎上流社会的诱惑踏上了堕落的道路。
其“社会教育”主要由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和高老头完成。
极端利己主义哲学、金钱法则和事实课,让拉斯蒂涅看透了社会寡廉鲜耻的本质,深深体会到了金钱的力量,他开始以牙还牙、以不道德对不道德,从此走上了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道路。
他的悲剧命运标志着法国社会对一切有价值意义的行为的摧残。
拉斯蒂涅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在现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巴黎公社文学:以1871年3月成立的巴黎公社为标志,前后延续约20年时间。
主要特点:一是真实地记录了巴黎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反动派血腥镇压的滔天罪行。
二是表现了被压迫阶级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斗争的主题。
三是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四是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诗歌形式,并且洋溢着人民必胜的信心。
代表作家、作品: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流行于本世纪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渐渐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始作俑者是戈蒂耶,其在《〈莫班小姐〉序言》中明确地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主要内容包括:1、美是非功利性的,审美不掺杂欲念和利害关系;2、文学和艺术是自律自足的,文艺的技巧和形式美有独立的审美价值;3、艺术至上,艺术应该高于生活,超脱人生,不受道德的约束。
代表流派:巴纳斯派(高蹈派)和前拉斐尔派;代表作家:佩特、王尔德象征主义:也称前期象征主义,70——90年代流行于欧美。
其先驱是爱伦·坡和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被认为是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1886年9月,让·莫里亚斯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
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
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代表诗人: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多余人”:指的是受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但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苦闷、傍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冷漠,对腐朽黑暗的社会深恶痛绝,非常脆弱的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彻底决裂,所以他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而是选择消极逃避。
这种人就称为“多余人”。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普希金)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其身份为小官吏、小市民、商人、农民等非贵族。
第一个“新人”形象:巴扎罗夫(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系列新人形象《怎么办》副标题:新人的故事复调小说:a、主人公不仅是描写的对象、客体,也是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
b、小说主旨不在于开展情节、人物命运、性格,而在于展现那些有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
C、没有作者的统一意识,而是由不相混合的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声音组成的对话小说。
社会问题剧:指19世纪后半期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一组戏剧作品。
作品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各方面的描绘,无情地揭露了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婚姻及家庭各方面的弊端,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把“讨论”带进戏剧。
苔丝形象:现代女性形象。
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容忍,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品质,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
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道德高尚、灵魂纯洁,但却遭到了伪善伦理道德的抨击,成了世俗谬见的牺牲品。
苔丝的悲剧(一)社会悲剧:1、经济因素 2、暴力、恶势力、国家法律、宗教的受害者3、传统伦理道德的摧残(二)性格悲剧:1、反抗传统道德、虚伪宗教2、无法摆脱传统的束缚(三)命运悲剧:偶然性和命定性“拜伦式英雄”: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异常孤傲、忧郁、倔强又富于叛逆精神的形象总称。
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出于个人原因反抗社会,追求个人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其共同特点是: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现实社会中却无用武之地:和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却又脱离人民、蔑视群众;以毫不妥协的精神和单枪匹马的形式去反抗社会,最终却只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