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希腊早期文学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后期主要成就:抒情诗、寓言、戏剧以及文学理论。
2、古希腊神话特点:①、很早便摆脱了兽形妖灵阶段,而走上了神人同形同性的道路。
②、神袛高度人格化,具备人类思想感情,性格鲜明。
③、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④、在相信神,相信命运与宗教祭祀的同时,更强调人的力量与奋斗精神。
3、十二主神谱:宙斯(众神之王、天神)、赫拉(婚姻守护神、天后)、波塞冬(海神)、德墨忒耳(农神)、哈迪斯(冥王)、阿波罗(日神)、阿尔忒弥斯(月神、狩猎女神)、雅典娜(智慧女神)、阿弗洛狄忒(爱与美之神)、阿瑞斯(战神)、赫尔墨斯(神之使者)、赫淮斯托斯(匠神)4、贺拉斯: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杰出诗人、文艺理论家。
其诗歌的体裁多样,包括政治诗和抒情诗,其文学理论都以诗简形式写成,最著名的为《诗艺》,其文艺理论集中在悲剧创作,主要有:①、在文艺与现实关系上重申文学模仿自然;②、在文艺作用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③、在艺术创作上提出“合式”原则。
这些主张对古典文艺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欧洲古典主义作家所继承。
5、荷马史诗的基本特点:反映了从原始氏族公社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历史,体现了一种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了英雄群像,又称“英雄史诗”。
6、什么是史诗: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最初是指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作品,其结构宏大,充满了幻想和神话色彩,后来用于反映一个历史时期全体人民参加的历史事件和人民多方面生活的叙事作品。
7、阿基琉斯:《荷马史诗》中带有神话色彩的古代勇士理想形象,他是神与人之子,骁勇而重视个人荣誉,为希腊联军利益,他不惜与主帅争吵,让出战俘,并一怒之下退出战场,当得知战友被杀,全军处于生死存亡关头时,他毅然抛弃旧怨,并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体现了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
8、《俄浦狄斯王》的形象及意义:形象:①、行动而受难的悲剧英雄;②、勇于承担责任,智慧,正直;③、理想化的高大,崇高的悲壮形象。
思想意义:①、提出了对与错并存的悖论,体现出高尚的就是卑鄙的,善良的就是邪恶的;②、提出了命运的替罪羊思想,体现出古希腊人面对命运合理性的怀疑;③、体现人的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古希腊人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和勇气。
9、但丁主要作品:《飨宴》、《论俗语》、《帝制论》10、《神曲》分析及地位总结:主题:是一部灵魂的旅行史,人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到达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其现实性体现了其百科全书的性质,其政治倾向性反映了对党争的深恶痛绝,其进步性在于渴望祖国统一。
两重性:既歌颂现世生活,又把它看作对来世的准备;既揭露批判教会和僧侣的罪行,又不反对宗教本身;既推崇古典文化,又把古典文化的伟大代表作为异教徒放在第一圈的侯判所。
地位总结:恩格斯称但丁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正体现出作者作为过渡人物,在世界观上的复杂与矛盾,有明显的旧时代旧观念的痕迹,但已被新时代的新观念所压倒,成为了中世纪文学最早广泛反映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伟大诗篇,开启了文艺复兴文学。
11、薄伽丘作品【《十日谈》、《但丁传》】与作品分析:《十日谈》地位: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薄伽丘也因此被成为“欧洲短篇小说之父”,歌颂了自然,人性,爱情和智慧,为后来作家文学形式提供了借鉴。
12、维加: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戏剧家,“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主张戏剧应满足当代观众的要求,反映现实,重视情节安排,代表作有《羊泉村》。
13、大学才子:指在16世纪80年大,英国出现的一批中产阶级出身,上过大学,受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具有较丰富古典文化修养的戏剧作家。
如托马斯丶基德《西班牙悲剧》、克里斯托弗丶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4、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哈姆雷特》。
15、《哈姆雷特》:(1)简介: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以托马斯丶基德的《哈姆雷特始本》作为底本进行改编与创造,描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并加入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出文艺复兴时代面貌,是一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哈姆雷特开始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2)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①、多层面:有时延宕,有时莽撞;多于思考,少于行动;反对阴谋,又是阴谋家;②、主导性格:忧郁,优柔寡断,具有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③、性格发展变化:快乐→忧郁→延宕→果断。
(3)延宕的原因及意义:从社会层面上讲,哈姆雷特作为王子,其原本简单的复仇任务具有特殊复杂性,他复仇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从个人层面上讲,他始终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姿态,苦苦思索着生与死,善与恶,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终极问题,正是这些烦恼、苦闷。
失望的哲思构成了哈姆雷特形象的永恒魅力;(4)悲剧形象意义:①、从形象上看,哈姆雷特的忧郁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心理冲突;②、从戏剧中心情节上看,哈姆雷特把为父报仇和改造社会联系起来,是人文主义的特有观念;③、从戏剧结构上看,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文艺福星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杯具,是时代的悲剧。
16、巴洛克文学:出现于17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新现象,“巴洛克”为葡萄牙语,本指不圆的珍珠,后转意为非常规的美,珍奇奇妙之意,在文学上指夸张、繁艳的藻饰,鲁殿灵光,花团锦簇的风格,惯用主题为宗教的狂热,常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来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词藻、冷僻的典故,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体现出文艺复兴后期,封建天主教会反扑给人们带来意识上的混乱与精神上的消沉。
17、三一律: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规定剧本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且在一天之内完成。
18、启蒙文学特点:①、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重视其批评力量与启蒙意义;②、具有民主性,反对文学的宫廷倾向,主张文学面向平民;③、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表现自己的特点,更强调真实性,取材于现实与日常生活;④、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等。
19、莫里哀: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取材现实,针砭时弊,以贵族社会、教会的积习为讽刺对象,具有民主倾向,偏爱民间艺术,与当时的主流文化、古典主义格格不入,代表作《夫人学堂》、《伪君子》、《唐丶璜》、《悭吝人》。
20、《悭吝人》:取材于古罗马喜剧《一坛黄金》,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富商,高利贷者阿巴贡,而他也成为了吝啬鬼,守财奴的代名词,他与儿女之间在婚姻和经济问题上的矛盾,反映了金钱贪欲如何泯灭人性,泯灭亲自之爱,破坏家庭天伦,成了年青人婚姻幸福的障碍,同时阿巴贡的享受欲与积累欲的冲突更超越了夏洛克,而更为深刻。
21、《伪君子》:莫里哀代表作,为五幕诗体喜剧,严格按照古典主义原则进行创作,结构严谨,冲突集中,层次分明,在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中,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揭露了伪善者的本质,同时莫里哀创造性地在戏剧中插入了悲剧因素,使冲突更紧张尖锐,更有力地描写伪君子凶恶的本质,剧中人物的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十分有利于表现个性,但人物多按理性原则塑造,性格单一,同时受缚于三一体,使莫里哀在剧中未能展现广阔的社会风貌。
22、笛福—“英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家”、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23、卢梭—“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代表作《爱弥尔》、《新爱洛依丝》、《忏悔录》;坚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的恶习是由于社会本身存在的弊病造成的。
24、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进步文学界兴起的反封建斗争运动,得名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狂飙突进运动作家的反抗带有人文主义的自发性只,不知如何去改变现实,也没有明确的方法纲领,因而未能进一步引向政治斗争,至80年代中期已衰落,代表作有赫尔德《莎士比亚》。
25、席勒:代表作《阴谋与爱情》,恩格斯评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6、歌德: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文学的主要代表,受启蒙文学的影响,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使德国文学列入了世界文学宝库,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威廉丶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浮士德》。
27、《浮士德》:歌德的毕生大作,取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历时六十年创作完成;主题思想:作品通过浮士德五个悲剧,即五个发展阶段,概括了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西方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史,贯穿于其中的是上升使其资产阶级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追求,探索人生真谛和生活意义。
浮士德形象:反映了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永不满足,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性格的两重性:一方面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拥有崇高的理想,提倡个人奋斗,另一方面又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回避革命,追求平庸的世俗享受,体现出灵与肉的悖论,但占据主导的是进步性与理想的崇高。
浮士德精神:自强不息,永不满足,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是无穷的,永不满足的梦魇。
形象价值:就体现在这种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层次运动之中,贯穿于各层次的主导行为动机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创造心理。
28、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①、强调主管情感,崇尚自我,把表现自我的体现和感受提到首位,与古典主义崇尚理性相反;②、推崇想象力,善用夸张和对比手法;③、民主倾向,追求自由,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否定现实,幻想建立平等的新社会;④、热爱自然,崇尚中古风,继承卢梭“回到自然”口号和18世纪感伤文学“返回自然”的传统,以自然的“美”否定现实的“丑”,同时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具有深厚的崇拜中世纪古风气的特点。
29、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站在保守的立场上,远离社会斗争,向往描写异域风光,歌颂大自然。
恶魔派: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因拜伦蹭队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而被骚塞称作“恶魔派”,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