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1)
大姜培土前两天,冲施多宁+发根力,提 前预防培姜动土后病害发生
注意:姜田内零星发生“烂脖子”后,需 用多宁+发根力单株灌根防治。若已有 “死棵”发生,在及早清除病株后,需用 石灰进行穴土处理。另外,在大雨过后, 注意排涝,避免姜沟内积水。
如何防治大姜“截虫子”?
大姜“截虫子”,即姜螟的幼虫,因其咬 食大姜嫩茎,并钻到茎中继续为害,最终 造成茎秆空心,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使 得姜苗上部叶片枯黄凋萎,茎秆易于折断 而得名“截虫子”,又称钻心虫,是为害 大姜的主要害虫。
充土壤有益菌,维护土壤微生态平衡,抑制线虫 发生。 大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可明 显减轻各种土传病害发生。
二、药剂防治
姜种采用1.8%的阿维菌素800倍药剂处理, 可杀灭其所携带的线虫。
定植时,每亩用福气多1.5公斤或扫线宝3公 斤1公斤拌土后,撒施在大姜覆土上,预防 大姜癞皮病。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篇
大姜催芽
大姜催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其产量、 品质的高低,那么,如何做好大姜催芽呢?
催芽前的准备:主要是做好一掰 二浸三晒的工作。
一掰姜种
按照1斤姜种分5—6小块的原则进行均匀掰 姜种,但注意每一小块上至少要保留1个完 整的休眠芽,以备催芽之需。
二浸姜种
把已掰好姜种放在筐内,分批分次,进行浸 种(海星有机钙800倍喷施+阿维菌素1500 倍),可杀死姜种所携带的病原菌、根蛆 及线虫,保证芽齐芽壮。
大姜“烂脖子”由腐霉菌引起,又称茎基 腐病(根腐病)。
大姜“烂脖子”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大姜
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腐烂,自下而上出现干 尖黄叶现象,植株有倒伏状。
大姜“烂脖子”
该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蔓延迅速。 一般来讲,排涝性差的姜田,在雨大或浇水 大时,易发病传病,导致缺垄断行,甚至 绝产; 另外,在培姜动土导致根系受损后,病原菌 易乘机侵染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第一步:姜种处理 姜种催芽前用海星有机钙800倍+阿维菌素 800倍做浸种处理,防止“种带病”。未做 浸种处理的姜块,在催芽后播种前,用以 上药剂浸芽防病。
第二步:土壤处理。
大姜定植时,每亩用硫酸铜钙盐1公斤拌土 后均匀撒施在姜沟内,进行土壤杀菌消毒, 可有效预防各种根腐病发生。
为预防大姜苗期病害发生,大姜出芽后, 每亩用多宁1公斤随水冲施。半月后用“发 根力”随水冲施,既促根壮芽,又以菌抑 菌,减少病害发生。
大姜“三股杈”期管理三要
此期大姜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并逐渐增大, 而姜种将基本失去作用,属于大姜的“断 奶期”。 故建议姜农,抓住要点,加强管理。
一要防高温危害
大姜在该期喜阴怕(强)光,温度过高、光 照过强,均不利于其生长。建议:在遇到 高温强光天气时,拱棚大姜要注意加大通 风量,顶风、边风齐放,形成过堂风;对 于露地大姜,一要注意在小拱棚两侧打孔 通风,二要采取遮阳措施,如遮阳网、树 枝条等,以减少高温危害。
若姜田内,虫害初发生,以杜邦康宽防治为主, 其持效期在20天以上。但要注意,混药时,需进 行二次稀释,并加入有机硅助剂展透等,以增强 展着性;另外,喷药要周到,叶片正反面均要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谢谢大家!
大姜“癞皮病”是姜田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主要由根结线虫引起。
一、农业措施
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姜种播种前一周,沟施绿力 元生物菌有机肥(100公斤/亩),通过生物菌有 机肥的改土沃土作用,创造不适宜线虫生活的环 境,减少大姜癞皮病的发生。
姜种播种时,宜选无病无虫的种姜。 大姜栽培期间,每半月随水冲施“发根力”,补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施肥篇 栽培篇 植保篇
施肥篇
08年10月份,在昌乐县红河镇周家河村 采访时了解到,该村的大姜品质好、产量 高。当地姜农认为,大姜要取得高产稳产 高品质,应结合大姜的生长特性,把握 “两增一补”的施肥原则。
一增:基肥增施土杂肥或鸡鸭粪。 二增:追肥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
三要追好“断奶肥”。
该时期,正值大姜根系下扎生长,茎叶开始
分枝时期,需及时追施“断奶肥”,促根 提苗,为培育壮棵打下基础。可用“发根 力”随水冲施,10天1次,既能提高肥效, 又可通过“以菌抑菌”的作用,预防大姜 苗期茎基腐病(大姜“烂脖子”)。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植保篇
如何有效防治大姜“癞皮病”?
措施三:加强苗期肥水管理。
大姜播种后,要求第一水浇足浇透,出苗 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 造成姜苗参差不齐,新生叶片不能正常伸 展而呈扭曲状。
出苗后的第二水,可用“发根力”随水冲施, 既能补充大姜苗期所需营养,又能改善土 壤环境,促根壮苗。
措施四:注意预防地下虫害。
出苗不齐也与地下害虫(蝼蛄、地老虎)危 害有关,建议在大姜播种时用豆饼毒饵诱 杀。若出苗后仍有危害,可用绿爽、土隆 等杀虫剂灌根,防效不错。
大姜追肥按照“两小培一大培”的顺序追施。
第一次小培土:7月2日前后追施绿力元生物 有机肥80斤+三元复合肥40斤。 第二次小培土:7月18日前后追施绿力元生 物有机肥100斤+高钾复合肥60斤。 一大培土:立秋前5天左右追施绿力元生物 有机肥80斤+80斤高钾复合肥。
一补: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补充。
大姜“截虫子”
每年的“三伏天”下,高温、多雨逐渐增 多,对于防治该虫带来困难,主要是因为 姜农用于防治该虫的药剂不耐雨水冲刷, 持效期短。再加上害虫已对药剂产生了抗 药性,因此,防效较差。据了解,一些姜 农每隔3天就打一遍药,仍难以达到理想防 效。
大姜“截虫子”防治方法
若姜田内大姜“截虫子”已普遍发生,且虫体较 大,需先喷施甲维盐进行防治,隔5—7天后,再 喷施杜邦康宽(5毫升/袋,兑30斤水)进行预防 即可。
二要避免土壤干旱。
据资料介绍,大姜苗期水分管理的原则是, 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造 成植株生长不良,姜苗矮小,新生叶片不 能正常伸展而呈扭曲状态。生产中,由于 该期土壤蒸发量大,大姜茎叶蒸腾旺盛, 易造成土壤干旱及大姜缺水等,故建议姜 农做到小水勤浇,根据土壤墒情及茎叶状 态,把握浇水次数,一般5—7天1次。
措施一:做好浸种或浸芽工作。
措施二:播种覆土有原则。
大姜播种的原则是,先将姜芽按照大小进行 分级,播种时按照“上齐下不齐”的原则 摆放到预先做好的姜沟内,姜芽向上,株 距在16-20厘米之间,播种后立即覆土,厚 度3-5厘米为宜。若覆土过厚,地温低,不 利于发苗出苗;覆土过薄则土壤表层易干, 同样影响出苗。
三晒姜种
把其摊晾在日光下进行晒种。晒种后,挑选 无病、肥大、色好、芽壮的姜种进行催芽 即可。
催芽:重点做好催芽床的保温工作。
为达到姜种出芽的温度要求(25℃左右), 除炉火加温外,可外加“一草一膜一被” 的保温措施。
姜种经催芽30天左右后,待大部分姜种已露 出花生仁大小的顶芽时,便可结束,最后, 按姜芽大小分批播种。
四步措施预防大姜出苗不齐
俗话讲,苗好三成收。这就要求咱们姜农朋 友在大姜生产管理中,首要“拿苗”,且 拿好苗,避免出苗不齐的情况。
去年,下乡调查发现,因受气候、管理等因 素影响,不少姜农的地块“苗不齐”的情 况比较严重。
而今年春季,天气变化剧烈,地温回升较慢, 同样不利于大姜出苗。加之五一节过后, 高温、强光天气突现,一些姜农因放风不 及时而又出现了“烤苗”的情况。在此, 建议姜农朋友,做好以下四步措施,综合 预防大姜出苗不齐。
待大姜培土时,再用上述药方拌土后撒施 在大姜沟内即可。线虫为害严重的姜田, 在培姜前,亩用天线一号1公斤混甲壳素 3000倍随水冲施机等)、鞋子等将线虫传入姜田引发病 害,同时清除病残体,做到集中销毁并掩 埋,可有效防治大姜癞皮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大姜“烂脖子”?
基肥中施入颗粒硼150克+禾丰锌200克, 不仅提高大姜产量,还能减少大姜花皮、 裂口现象,改善品质。
施肥中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 大姜定植时化学肥料使用过量,导致
出现幼苗卷叶、黄叶、伤根现象。
施肥中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二:使用未腐熟的鸡鸭粪。 建议:配合生物菌快速发酵剂。
施肥中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三:后期培姜时氮肥过量,出现姜苗 旺长,只长棵子不长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