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姜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大姜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分层堆放在屋内,层与层之间铺2-3公分厚的干净麦秸,周围 盖上7-8公分厚的干燥麦秸,保持姜堆内温度为22-25℃,经过20 天左右,姜芽长1.0-1.5公分时,进行栽种。
四月
4月20日前后,气温稳定在15℃以上,地温16℃以 上即可露地播种,最好根据各地情况播种,一般适期为 清明至谷雨,在这段时间内,以早播较好。 播种前,把姜母多余的芽去掉,每块只留一至两个 长势强的壮芽。
4、土壤
生姜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甚严格,适应性较广,
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 良好的土壤栽培生姜最为适宜。 土壤PH值5-7的范围内,生姜生长正常。PH值4 以下或PH值8以上,对生姜地上茎叶的生长或地下 根茎的生长,都有明显的影响。
5、养分
生姜在生长过程中,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
天温度为24-30℃,夜温17-18℃最适宜根茎分
生。
2、光照
生姜是耐阴作物,不耐强日照,在高温及强 光照射条件下,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生长不旺, 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下降。(若连阴多
雨,光照不足,对姜苗的生长亦不利。)姜苗在花
阴状态下生长良好。因此,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
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混合灌根防效佳。
姜茎基腐病
一、症状
老百姓俗称“烂脖子病”。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 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叶 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 组织逐渐腐烂。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 发黑脱落,呈枯萎状,严重时开始死棵,危害极大。
二、发病条件
1、高温高湿有利于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 2、重茬连作地块田间菌源量累积,发病较重。
谢谢大家
祝各位大姜年年丰收
七月
7月高温干旱,要注意灌水抗旱,经常保持 土壤湿润。灌水必须于早晚进行,急灌急排,不 留渍水。 注意防治姜瘟病、钻心虫、甜菜夜蛾等。 甜菜夜蛾防治。 7月下旬结合撤出遮盖物及浇水随水冲施 “海状元818”膏状肥10公斤。
八月
8月注意抗旱保湿,一般每隔5天左右要浇一大水, 但不能造成姜田积水,降雨后要及时排渍。 立秋至处暑间重施追肥一次,每亩施“海状元”有 机无机海藻复混肥(10-5-10、12-6-12含量)100-120 公斤,追肥要在距离姜苗植株基部约15公分处挖一浅沟 施入。并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把原来的沟背的土 壤培在姜株基部,变沟为垄。以后培土结合浇水进行。 一般共培土三次左右。
☆晒姜: 选择晴天,用清水冲净姜母上的泥土,单摆在草苫或干净 地面上晾晒1-2天。晒姜时散射光照射最好,每天傍晚将姜母收 回房中,以免姜种受到冷害。
☆困姜
姜母晾晒1-2天后,要进行困姜。困姜就是把姜母堆放在屋内,
上面盖草苫或苇席,暗处理3-4天。 困姜和晒姜要交替进行2-3次。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 伤,同时将干瘪皱缩、颜色为灰褐色的淘汰掉,然后进行催芽。 3、催芽
三、防治方法
1、在培姜期,将海状元生物菌肥或重茬剂施在大姜茎基 部,对控制病害效果较好。 2、发病初期用噻唑锌500倍液灌根或叶喷, 也可用40% 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1000倍液,在发病部位 灌根,每株灌50-100毫升,每10天灌1次,连灌2次即可。
姜斑点病
1、症状:在叶片上 形成白色斑点,干枯 后穿孔。 2、防治方法:可采 用多菌灵、百菌清混 合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4、抑菌抗毒驱虫,药肥双效、 天然安全无公害
海藻肥中含有的甘露醇、酚类多聚化合物、甜菜碱、 海藻酸及天然抗生素等物质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病毒驱虫 效果,真正起到肥药作用。海藻肥是一种天然生物制剂, 可与植物—土壤生态系统和谐地起作用。对人、畜无毒 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其他任何肥料都无法比拟的 优点,在国外被列入有机食品专用肥料。
耕地,使土壤平整、碎细、上松下实。
硼肥1公斤作种肥。
亩施“海状元”有机无
机海藻复混肥(10-5-10、12-6-12含量)60-80公斤,锌肥2公斤,
2、选姜、晒姜、困姜
☆选姜:
姜母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 腐烂、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作种,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干 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种姜,以确保出芽均匀一致。每块姜母以 重50-80克为宜。
生姜俗名黄姜,为姜科姜属宿根草本单子 叶植物,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在适合 的条件下,可无限期生长,在我国作为一年生蔬 菜栽培,以其肥大的肉质根茎供食用。
1、温度
生姜对温度反应敏感,属喜温,不耐寒,
也不耐霜冻作物。种姜在16℃以上才能发芽, 在22-25℃时姜芽最适宜。在茎叶生长期,保持 25-28℃较为适宜。在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要大 量积累养分,要求保持着一定的昼夜温差,白
同时,开始注意钻心虫的危害,每隔7-10天喷一次 溴氰菊酯类杀螟药剂,喷叶或灌心。注意防治姜瘟病, 发病初用20%抗枯宁400倍液与4%春雷霉素500倍液、 “海状元818”植物卫士800倍液混合淋蔸灌水进行防治, 用50%代森铵、多菌灵或托布津1000倍液与“海状元 818”植物卫士8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白星病、炭疽病。
3、水分
生姜为浅根作物,根系不发达而且主要分布在 土壤表层,耐旱抗涝性能差。幼苗期为保证幼苗健 壮,应保障土壤湿润,切不可缺水。生姜旺盛生长 期,生长速度加快,需要较多的水分,尤其是进入 根茎膨大期,应及时补充水分,以促进根茎的迅速 生长。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 大均不利,土壤过湿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连续2~3次,即可控制次病蔓延和有效防治此病。
三、大姜栽培年历
三月
1、整地、施底肥、备种肥
适宜选择旱能浇、涝能排、地势高、土层深厚、土质松软、
富含有机质、微酸性、且3年未种过姜及茄科作物的中壤田作姜 田. 在进行冬耕的基础上, 春季及早进行精细整地,结合整地 每亩撒施优质腐熟粪肥3-4立方米作基肥。深耕25-30公分,精细
次之,磷肥最少。除了吸收三元素以外,还需吸
收钙、镁、锌、硼等各种中、微量元素。
据测定,在中等水肥条件下,每生产1000公斤 鲜姜,需吸收氮(N)10.4公斤,磷(P2O5)2.64 公斤,钾(K2O)13.58公斤。
二、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姜瘟病
1、症状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主要 侵害地下茎及根部。肉质茎初 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 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 残留外皮,散发臭味。地上茎 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 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 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 终致全株下垂枯死。
3、易吸收,见效快,肥效长, 提高化学肥药效果 海藻肥中的有效组分经过特殊处理后,呈极易被植 物吸收的活性状态,在使用后的2-3个小时进入植物体内, 并具有很快的吸收传导速度。此外,海藻肥中的海藻酸 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增 大接触面积,使水溶性物质比较容易透过茎叶表面细胞 膜进入植物细胞,使植物最有效地吸收营养成分,因此 如果海藻液体肥和杀虫剂、杀菌剂以及化学肥料混合使 用,效果更佳,可降低喷洒费用,对农药和化学肥料具 有增效作用.
二、防治方法:
1、增施生物菌肥 姜种播种前一周,沟施“海状元”微生物菌肥60-80公斤, 能有效减少大姜癞皮病的发生。 2、药剂防治
定植时,每亩用福气多1.5公斤拌土均匀后,撒施在大姜
覆土上,提前预防大姜癞皮病发生。待大姜培土时,再用上述 药方拌土均匀后撒施在大姜沟内即可。 若线虫为害严重的姜田,用“海状元”植物卫士1000倍液、 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与“海状元”生根剂500-600倍液
播种覆土后喷洒除草剂,加防线虫、地下害虫药混
合喷雾。并作土壤封闭处理,喷后尽量不动表土,药 量不够或施药过晚会影响姜的安全性和药效。喷完后 即可覆膜,为了不使姜芽出土后受膜的灼伤,畦面要 形成“凹”形,使膜不直接与土壤接触。
五月
5月上旬开始,姜芽陆续出土,要及时破膜引苗
出苗30%时,及时插姜草或用遮阳网遮荫等多种形式为姜苗 遮荫。出苗60-70%时,浇第一次水,使用:”海状元“生根剂 进行灌根,每亩2瓶,稀释500-700倍。但浇水时应注意清沟沥 水,严防渍水烂姜。
药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喷雾可用20%叶枯宁1300倍液、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5天1次,共2-3次。
姜癞皮病
1、症状:
大姜癞皮病是姜田普遍发生的一种线虫病害,
发病部位一般在植株的根部及根茎部,根部受害后
吸收能力受阻,生长缓慢,叶小,茎矮。侵染姜块 后,严重影响大姜的产量和品质。
十月、十一月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初霜来临前收获鲜姜,
带有少量潮湿泥土,不用晾晒直接入窖贮藏。贮藏的
关键是满足贮藏温度15±2℃,相对湿度90-95%,利用
地窖或防空洞,或坑埋贮藏。
七 海藻肥的作用特点
1、有机质含量丰富, 大中微量养分全面均衡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 海藻肥,主要原料选自天然海藻,经过特殊生化工艺 处理,提取海藻中的精华物质,极大地保留了天然活 性组分,含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机物、陆地植物无法比 拟的钾、钙、镁、锌、碘等四十余种矿物质元素和丰 富的维生素以及海藻中特有的海藻多糖、藻朊酸、高 度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同时, 还含有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类物质和赤霉素等。
2、改良、疏松土壤, 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 海藻肥可直接使土壤增加有机质,激活土壤中的各 种有益微生物,可在植物—微生物代谢物循环中起着催 化剂的作用。海藻中的藻朊酸钠是天然土壤调理剂,能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内部孔隙空间,恢 复由于土壤负担过重和化学污染而失去的天然胶质,促 进速效养分的释放,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 性。
2、防治方法
(1)无病地留种或精选健种,贮窖及时消毒。 (2)土壤消毒,用溴甲烷、棉隆等进行熏蒸消毒,起高垄防止 姜根部积水和受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