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PPT课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 入困境。”
……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 指学习 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以……为乐趣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 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他正直、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 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 追求理想的社会。
这一则讲的是什么?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学习效果)
❖ 一、学习目标
❖ 1.认读字词;
❖ 2.理解各则语录;
❖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 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 煌成就。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这里指
却,表示转折

学业上陷入困 境。
这两则都是讲学习方法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一、生 字
论( lún )语
愠(yùn )
悦( yuè )
罔( wǎng )
殆(dài ) 逾 ( yú )
焉( yān )
惑( huò )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一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优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 他们的 采纳,听从 缺点 改正
尝试翻译
孔子说:“几个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 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 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则讲的是什么? 学习态度,提出了随时随地地向别人学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通“又” 立志
有所成就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疑惑
上天的意旨 明辨是非真假
从心所欲,不逾矩。”
超越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 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 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 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 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 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 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朗诵课文
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划分节奏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时常的复习
yuè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朋(志同道合的人)
“悦”的古字,愉
代指学习的内容 快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生气,发怒
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 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 是君子的吗?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 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 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 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