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一)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二)
答案: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
正统,影响极为深远。
《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篇幅短小,各篇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选
文间之没有共同的主题。
三、通假字
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
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
【译文】
(1)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
"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 (2)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
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是。
"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
"子路再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
"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
目标检测:(1)引见(2)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3)渡口(4)这样(5)改变(6)匡正,挽回(7)除草(8)拿东西给人吃。
导案二
词类活用
①耰.而不辍名词作动词,用耰耕地
②楚狂接輿歌.而过孔子名词作动词,唱歌
③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使动
④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使动使。
止
文言句式
①奚自宾前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前
③子路行以告省略,以之告
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状语后置
①见:仪封人请见引见
子见夫子乎看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
项伯即入见沛公会见
汝真女子之见也见识、见解
才美不外见显露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现
易:丘不与易也变革
易子而食交换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3)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
他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与他交谈。
(4)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
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扶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
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给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子路相见。
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一行,把情况向孔子做了汇报。
孔子说:"是隐士。
"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到了他家,他已出门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
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洁身自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
君子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义务,至于天下太平的理想,早就知道行不通了。
"
(5)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
"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1、名句默写
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⑵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