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三大科学系统
系统科学 时间科学:历史学、先人类学、古生物学等 地域科学:地理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 哈特向:这两群科学都与系统科学显著不同,这 在于它们分别研究空间或时间的分片(segment: 指要素或现象之间的复合体或统一体),而不论具 体内容,系统科学则集中研究特殊项目的物体或 现象,而不论它们的空间或时间。(《地理学性 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1963年。
作业
阅读本课程所推荐的参考书目,并就其中 一种撰写读后感一篇。 运用本课程所学之理论工具和观察视角, 就自身准备深研的领域撰写学术综述一篇。
第一讲 原史
一、历史与历史学的定义 二、历史和历史学的特点 三、历史意识与社会记忆的区别
一、历史与历史学的定义
历史,人类社会的运动过程。 历史学,人类对于自身社会运动过程的记 录和理解 。
有志者应该阅读的书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 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 书店出版社,2006年。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 商务印书馆1990年。 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 1999年
历史研究的三原则
他必须首先确定他想发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要 确定什么样类型的发掘点可能挖出他想要的东西。 这是“问答逻辑”的中心原则,也适用于考古。 第二条原则是,由于真正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 历史中就不存在什么“事件”了,被误称为“事 件”的东西实际上是行动,它表明了行动者的某 个思想(意图、目的);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 就是识别这个思想。 第三条原则是,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不研究 其次级的(second-order)历史。所谓次级的历 史是对该问题进行历史思想的历史。
历史学家与事实
卡尔·贝克尔: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 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都 是不存在的。(《大西洋月刊》1928年10 月号,第528页) 卡尔:解释这一因素渗入每一件历史事实 之中。
历史学家与事实
卡尔:历史学家既不是他的事实的卑贱的奴隶;也不是那 些事实的暴虐专制的主人。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的关 系是平等的、有来有往的关系。任何从事实际工作的历史 学家如果在思考和写作的时候停下来仔细想一想,都知道 他所从事的只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把他的事实放进自己的解 释模型中加以塑造,又把他的解释放进自己的事实的模型 中加以塑造的过程而已。 卡尔: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是相互需要的。没有事实的历 史学家是无根之木,是没有用处的;没有历史学家的事实 则是一潭死水,毫无意义。因此,我对“历史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复便是: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 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 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历史是什么》第一章)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普通语言学教程》(1960年) 语言不是一套附于不可改变的而且独立于语言而 存在的普遍概念之上的名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 统,其中个别概念的意义依赖它们在较大整体之 内的关系。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世界。 言语和语言的区分:言语是现实的话语,语言是 构成言语使用之基础的共有的一套结构属性。 能指是话语或语迹,所指是附着于它的概念。能 指与所指的联结具有任意性。
历史学是关于现在的学问
历史知识所要达成的,是以深刻的时间面向说明 现今社会。 以历史方式研究过去,对史家而言,他所要研究 的过去,根本是现社会在过去先行发生的事情。 历史知识是现今(社会及人)借着过去事迹为媒 介的自我认识。而这个过去,不管它是以如何的 方式进入现状之中,它又将走出现今状态之外, 朝向未来。 人类的自我,借着历史知识为媒介,展开自己对 自己的认识:历史知识是自知的知识——知识的 主人,认识他自己是某个历史演变的结果;也洞 识他在与时俱移的(个人与世界的)活动中,所 形成的个性。
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钱穆: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 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 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 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 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国史新论·自序》) 钱穆:诊病必须查询病源,建屋必先踏看基地。 中国以往四千年历史,必为判断近百年中国病态 之最要资料,与建设将来新中国惟一不可背弃之 最实基础。 (《国史新论·自序》)
(二)历史主义
二十世纪上半叶,历史学家在方法论和理论观点方面仍然严重依赖十 九世纪末的老一辈历史学家,从而保持着连续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 回溯到德国的兰克和魏茨,法国的米歇尔、菲士泰尔· 德· 库朗热和索 雷尔,以及英国的斯塔布士和加德纳,而在俄国,可以回溯到克鲁切 夫斯基及其学生、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的波克罗夫斯基。……因此, 历史学界的重大争论是在以孔德和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和以德罗 伊森、里克特以及温德尔班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之间展开。——巴勒克 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6页。 历史主义在它的鼎盛时期曾经无可非议地而且健康地反抗了实证主义 著作中夸大了的自然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巴勒克拉夫: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8页。 历史主义观点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和精神,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 界和所谓的历史世界,即区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所研究的 世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第19页。
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
历史学所提供的知识具有客观性吗? 历史知识有用吗?
2.史学概论的内容
三种取向 1、历史唯物主义 2、“拼盘” 3、历史认识论 史学概论的内容 1、历史本体论 2、历史认识论 3、史学方法论 本课程的原则 1、介绍相关讨论 2、为实践服务
3.参考阅读书目
【英】约翰·托什(John Tosh):《史学导 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英】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 商务印书馆1981年。 古伟瀛、王晴佳:《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 较》,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0年。 【英】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 192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从兰克到德罗伊森
2、新康德主义
狄尔泰: 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本质的不同。历史学是 最重要的精神科学。历史学以人的精神生命为研 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外在的、无生命的自 然现象。历史认识基础是体验,自然科学依据的 是经验。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它是一个个 的个体,自然科学论述的是一般。 文德尔班: 历史学是描述特征的,自然科学是制定法则的。 自然科学倾向于抽象,思维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 历史学倾向于直观,思维过程执着于特殊性。历 史学研究的对象与价值相联系。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
“近代历史学只是史料学” “(一)凡是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二)凡 一种学问能扩张它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 退步。(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它作研究时应用 的工具,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 “一、把些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礼智’和其他 主观,同历史学和语言学混在一气的人,绝不是 我们的同志!二、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 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三、我们 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3、新黑格尔主义
克罗齐 柯林伍德
3.1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是精神不断创造的过程。 一切都是历史,历史就是一切。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3.2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1920年前后,我提出来我的历史哲学的第一条原 理:历史学家研究的过去并不是死去的过去,而 是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在现时世界中活着的过去。 我由此得出了第二条定理:“历史知识就是历史 学家正研究着的那些思想在他自己心灵里的重演 (re-enactment)。” 这样我又获得第三条定理:“历史知识乃是对囊 缩于现在思想背景下的过去思想的重演,现在思 想通过与过去思想的对照,把后者限定在另一个 不同的层次上。”(《柯林武德自传》)
(三)、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语言霸权 索绪尔:能指与所指 罗兰·巴特:“作者死了” 雅克·德里达:解构 文本互见:文本和背景 “话语” 米歇尔·福科:权力/知识 历史学是“伪装成事实集合的能指的展示” 海登·怀特:《元史学》 四种修辞策略:悲剧(托克维尔)、喜剧(兰克)、讽刺 (布克哈特)、浪漫(米什莱)
第三讲 史义
两种错误的倾向:发现社会发展的密码——元史 学;古董癖和文物癖 历史学与“通人教育” 历史学的用途: 1、“差异”的意义(一种有关各种可能性的清单; 帮助区分持久性现象与暂时性现象;直面痛苦) 2、“背景”的意义(整体感;历史的不重复性) 3、“过程”的意义(发展序列预测;对一些所谓 “真理”提出质疑的能力)
二、历史和历史学的特点
历史的特点:不可再现性、未完结性 历史学的特点:不可实验、间接性、全面 性(整体性)
三、历史意识与社会记忆的区别
历史意识与社会记忆不同 社会记忆的功能和扭曲 1、社会记忆的功用:创造群体认同 2、社会记忆的扭曲:传统主义;民族主义对 传统的发明;怀旧之情;对进步的信念 历史意识的三原则:承认过去与现在的差 别;背景;承认历史过程的存在
三、关于历史认识的相关理论
实证主义 历史主义(兰克的客观主义、新康德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一)、实证主义
历史学是科学。 历史学家让事实本身说话。 历史学家应保持客观性。 历史象自然一样有规律可循。
菲士泰尔· 德· 库朗热 :“不是我在说话,而 是历史在借我的口说话。” 布里(J·B·Bury):“历史学是科学, 而且是不折不扣的科学。”
历史知识的解放性特质
历史知识的功能并不在于它能指示具体行 动。它的功能在于,经由扩大人们自我认 识的历史视野,进而提升行为能力,以及 开启更多的行动机会。 历史知识的功能在启示人们,社会化过程 中,获得自由的机会何在。人们的个别的 自我意识,经历史知识注入以后,可以扩 大而产生“我是全人类的一部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