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 解:由图象可知, 学校到景点的路程为 40km,故①正确, 小轿车的速度是:40÷(60﹣20)=1km/min,故②正确, a=1×(35﹣20)=15,故③正确, 大客车的速度为:15÷30=0.5km/min,
A.1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x=0 时 y=1000 可判断③;由运动过程和函数图像关系可判断②;求出普通列车速度,
设动车的速度为 x 千米/小时,根据“动车 3 小时行驶的路程+普通列车 3 小时行驶的路程
=1000”列方程求解可判断①;根据 x=12 时的实际意义可判断④.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设出点 C 的坐标为(m,-m+4)(0<m<4),根据矩形的周
长公式即可得出 C 矩形 CDOE=8,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点 C 的坐标为(m,-m+4)(0<m<4),
则 CE=m,CD=-m+4,
∴C 矩形 CDOE=2(CE+CD)=8. 故选 B.
是解题的关键.
7.一列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一列普通列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均匀速行驶并同时出
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 x (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y (千米),如图中的折线表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①动车的速度是 270 千米/小时;②点 B 的实际意义是 两车出发后 3 小时相遇;③甲、乙两地相距1000 千米;④普通列车从乙地到达甲地时间 是 9 小时,其中不正确的有( )
所以:
b21k16b01
0

解得
bk11
30 60
即 l1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1 30x 60 ;
设 l2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2 k2 x b2 ,
所以:
30..55kk22
b2 b2
0

60
解得
bk22
பைடு நூலகம்
20 10
即 l2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2 20x 10 ,
y 30x 60
6.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 k2 x k1x b 的不等式的解为
( ).
A. x 1 【答案】C 【解析】
B. x 2
C. x 1
D.无法确定
【分析】
求关于 x 的不等式 k1x b k2 x 的解集就是求:能使函数 y k1x b 的图象在函数 y k2 x 的上边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 A 、 B 两地,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从 A 地到 B 地, 乙骑自行车从 B 地到 A 地,到达 A 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 B 地.如图是甲、乙两人离 B 地的
距离 y(km) 与行驶时间 x(h) 之间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中① A 、 B 两地相距 30 千米;
【详解】
解:能使函数 y k1x b 的图象在函数 y k2 x 的上边时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x 1. 故关于 x 的不等式 k1x b k2 x 的解集为: x 1. 故选: 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
y ax b 的值大于(或小于)0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 定直线 y kx b 在 x 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利用数形结合
10.如图 1 所示,A,B 两地相距 60km,甲、乙分别从 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 2
中的 l1 , l2 分别表示甲、乙离 B 地的距离 y(km)与甲出发后所用的时间 x(h)的函数关
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为 20km/h B.甲和乙同时出发 C.甲出发 1.4h 时与乙相遇 D.乙出发 3.5h 时到达 A 地 【答案】C 【解析】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分别确定 k 的取值范围,若有公共部分,则有可能;否则不可能.
【详解】 根据图象知: A、k<0,﹣k<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 B、k<0,﹣k>0.解集有公共部分,所以有可能; C、k>0,﹣k>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 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对,所以不可能.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的四种情况是解题的 关键.
解得:x=250, 动车的速度为 250 千米/小时,错误; ④由图象知 x=t 时,动车到达乙地, ∴x=12 时,普通列车到达甲地, 即普通列车到达终点共需 12 小时,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弄懂函数图象中各拐点坐标的实际意义及行程问 题中蕴含的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B 正确;
令 x 0 时, y b ,
∴图象与 y 轴的交点为 0,b ,
∴C 正确;
令 y 0时, x b , k
当 x b 时, y 0 ; k
D 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 y kx b 中, k 与 b 对函数图
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矩形的性质,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
特征设出点 C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一次函数 y kx bk 0,b 0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B.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与 y 轴交于点 0,b
D.当 x b 时, y 0 k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甲的速度;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 0.5 小时;根据两 条线段的交点即可得出相遇的时间;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 3h 时到达 A 地. 【详解】
解:A.甲的速度为:60÷2=30,故 A 错误; B.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 0.5 小时,故 B 错误;
C.设 l1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1 k1x b1 ,
11.下列各点在一次函数 y=2x﹣3 的图象上的是( ) A.( 2,3) B.(2,1) C.(0,3) D.(3,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把各点分别代入一次函数 y=2x﹣3 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 A、2×2﹣3=1≠3,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B、2×2﹣3=1,原式成立,故本选项正确; C、2×0﹣3=﹣3≠3,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D、2×3﹣3=3≠0,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一次函数 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只要把四个选项一一代入进行检验即可.
②甲的速度为 15 千米/时;③点 M 的坐标为( 2 ,20);④当甲、乙两人相距 10 千米 3
时,他们的行驶时间是 4 小时或 8 小时. 正确的个数为( )
9
9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①-③正确,当两人相距 10 千米时,应有 3 种可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 k 0 , b 0 可知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由 k 0 ,可得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图象与 y 轴的交点为 0,b ;当 x b 时, y 0 ;
k
【详解】
∵ y kx bk 0,b 0 ,
∴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A 正确;
∵k 0, ∴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4.如图,一次函数 y=﹣x+4 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是线段 AB 上一 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过点 C 分别作 CD、CE 垂直于 x 轴、y 轴于点 D、E,当点 C 从 点 A 出发向点 B 运动时,矩形 CDOE 的周长( )
A.逐渐变大
B.不变
C.逐渐变小
当两人相遇前相距 10km 时,
30x+15x=30-10
x= 4 , 9
当两人相遇后,相距 10km 时,
30x+15x=30+10,
解得 x= 8 9
15x-(30x-30)=10
得 x= 4 3
∴④错误.
选 C. 【点睛】 本题为一次函数应用问题,考查学生对于图象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根据两人运动状态 分析图象得到相应的数据,从而解答问题.
x 1.4
所以:
y
20x
10

解得
y
18
∴点 A 的实际意义是在甲出发 1.4 小时时,甲乙两车相遇,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 3h 时到达 A 地,故 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当小轿车驶到景点入口时,大客车还需要:(40﹣15)÷ (0.5 10) ﹣(40﹣15)÷1=10 分 7
钟才能达到景点入口,故④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 的思想解答.
9.正比例函数 y=kx 与一次函数 y=x﹣k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应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