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镇痛药一、A11、哌替啶禁用于A、人工冬眠B、产前止痛C、手术止痛D、麻醉前给药E、心源性哮喘2、吗啡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缩瞳作用B、止吐作用C、欣快作用D、呼吸抑制作用E、镇静作用3、镇痛作用效价强度最高的药物是A、吗啡B、哌替啶C、芬太尼D、喷他佐辛E、美沙酮4、哌替啶不引起A、恶心呕吐B、便秘C、镇静D、体位性低血压E、呼吸抑制5、常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的药物是A、哌替啶B、可待因C、罗通定D、喷他佐辛E、美沙酮6、下列关于镇痛药吗啡的镇痛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B、对持续性钝痛强于间断性锐痛C、镇痛同时伴有镇静,可消除紧张情绪D、对间断性锐痛强于持续性钝痛E、伴有欣快感7、吗啡引起胆绞痛是由于A、胃窦部、十二指肠张力提高B、抑制消化液分泌C、胆道平滑肌痉挛,括约肌收缩D、食物消化延缓E、胃排空延迟8、因吗啡具有扩张血管、镇静和抑制呼吸等作用,故可用于治疗A、心源性哮喘B、支气管哮喘C、肺源性心脏病D、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升高E、分娩镇痛9、下列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吗啡不适用于A、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B、癌症引起的剧痛C、大面积烧伤引起的剧痛D、严重创伤引起的剧痛E、颅脑外伤引起的剧痛10、可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的药物是A、阿片酊B、美沙酮C、阿法罗定D、阿司匹林E、哌替啶11、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A、镇痛、镇静、催眠、呼吸抑制、止吐B、镇痛、镇静、镇咳、缩瞳、催吐C、镇痛、镇静、镇咳、呼吸兴奋D、镇痛、镇静、止吐、呼吸抑制E、镇痛、镇静、扩瞳、呼吸抑制12、吗啡中毒最主要的体征是A、瞳孔缩小B、循环衰竭C、恶心、呕吐D、中枢兴奋E、血压降低13、吗啡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心源性哮喘B、瞳孔缩小C、呼吸肌麻痹D、血压降低E、颅内压升高14、吗啡中毒时拮抗呼吸抑制的药物是A、尼莫地平B、纳洛酮C、肾上腺素D、曲马多E、喷他佐辛15、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呼吸抑制B、镇静作用C、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D、收缩支气管平滑肌E、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16、关于可待因不正确的说法是A、可引起便秘B、镇咳强度为吗啡的1/10C、无成瘾性D、中枢镇咳药E、中度镇痛17、与氟哌利多一起静注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的药物是A、氯丙嗪B、芬太尼C、苯海索D、金刚烷胺E、丙米嗪18、下列药物可用于人工冬眠的是A、吗啡B、哌替啶C、喷他佐辛D、曲马多E、可待因19、与吗啡镇痛机制有关的是A、抑制中枢阿片受体B、激动中枢阿片受体C、阻断外周环氧酶合成D、阻断中枢环氧酶合成E、阻断外周M受体20、吗啡禁用于A、慢性消耗性腹泻B、颅内占位性病变者C、烧伤疼痛D、骨折引起的头痛E、心源性哮喘21、吗啡与哌替啶比较,叙述错误的是A、吗啡的镇咳作用较哌替啶强B、等效量时,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与哌替啶相似C、两药对胃肠道平滑肌兴奋作用基本相似,但哌替啶的持续时间长D、分娩止痛不能用吗啡E、哌替啶的成瘾性较吗啡弱22、患者男性,58岁。
肝癌晚期,在病房大叫疼痛,浑身大汗淋漓,根据癌痛治疗原则,可首选A、可待因B、阿司匹林C、哌替啶D、纳洛酮E、吲哚美辛23、哌替啶不能单独用于治疗胆绞痛的原因是A、对胆道平滑肌无解痉作用B、可致胆道括约肌痉挛C、易成瘾D、抑制呼吸E、镇痛作用不如吗啡24、属于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的是A、纳洛酮B、哌替啶C、喷他佐辛D、芬太尼E、美沙酮25、治疗胆绞痛应首选A、吗啡B、阿托品C、哌替啶+阿托品D、阿司匹林E、罗通定26、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的药物是A、哌替啶B、可待因C、罗通定D、喷他佐辛E、美沙酮27、可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者鉴别诊断的药物是A、美沙酮B、哌替啶C、纳洛酮D、曲马多E、喷他佐辛28、心源性哮喘应选用A、吗啡B、肾上腺素C、麻黄碱D、氢化可的松E、普萘洛尔29、哌替啶用于治疗胆绞痛需要合用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麦角胺C、芬太尼D、阿托品E、吗啡30、关于可待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口服易吸收B、属于前体药物C、镇痛效力不如吗啡D、增加剂量镇痛作用显著增强E、属于中枢性镇咳药31、下列关于镇痛药应用基本原则叙述错误的是A、首选无创给药途径B、调整药物剂量C、注意对不良反应的监测D、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合用E、按照WHO三阶梯治疗方案32、下列情况能用哌替啶而不能用吗啡的是A、癌症疼痛B、剧烈咳嗽C、泄泻D、人工冬眠E、心源性哮喘33、属于阿片生物碱类药的是A、可待因B、哌替啶C、芬太尼D、曲马朵E、罗通定34、有关吗啡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在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B、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C、松弛膀胱平滑肌,引起尿潴留D、中毒时引起呼吸抑制E、增加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胆道内压力35、吗啡与哌替啶比较,下列不正确的是A、哌替啶可用于人工冬眠而吗啡不可以B、吗啡的镇痛作用比哌替啶强C、哌替啶具有镇咳作用而吗啡无D、吗啡的成瘾性较哌替啶强E、两药均可用于心源性哮喘36、下列可作为吗啡拮抗药的是A、美沙酮B、哌替啶C、纳洛酮D、喷他佐辛E、芬太尼37、临床不能将哌替啶用于A、癌症剧痛B、手术前后给药C、人工冬眠D、心源性哮喘E、抗心律失常38、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是A、止吐作用B、扩瞳作用C、镇静作用D、缩瞳作用E、致吐作用39、吗啡产生强大镇痛作用的机理是A、选择性抑制痛觉中枢B、镇静并产生欣快感C、模拟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D、抑制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E、降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40、下列关于可待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镇痛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B、临床镇痛效价低于吗啡C、主要用于无痰剧烈干咳D、欣快症及成瘾性弱于吗啡E、镇静作用很强41、吗啡的镇痛作用机制是由于A、降低外周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感受性B、激动中枢阿片受体C、抑制中枢阿片受体D、抑制大脑边缘系统E、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42、吗啡的药理作用是A、镇痛、镇静、镇咳B、镇痛、镇静、兴奋呼吸C、镇痛、镇静、扩瞳D、镇痛、欣快、止吐E、抑制平滑肌收缩、止泻43、吗啡一般不用于治疗A、急性锐痛B、心源性哮喘C、急慢性消耗性腹泻D、急性心肌梗死E、肺源性心脏病44、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于A、诊断未明的急腹症B、分娩止痛C、颅脑外伤的疼痛D、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E、用于哺乳妇女的止痛45、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广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无致便秘作用B、镇痛作用比吗啡强C、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D、依赖性和呼吸抑制较吗啡轻E、对支气管平滑肌无作用46、下列关于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不正确的是A、镇痛、镇静B、欣快症C、延长产程D、恶心、呕吐E、抑制呼吸47、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待因的镇咳作用比吗啡弱B、美沙酮可用于吗啡和海洛因的脱毒治疗C、吗啡溶液点眼会形成针尖样瞳孔D、可待因常作为解痉挛药使用E、喷他佐辛造成的生理依赖性很小48、心源性哮喘应选用A、肾上腺素B、麻黄碱C、异丙肾上腺素D、哌替啶E、氢化可的松49、阿片受体激动药为A、苯佐那酯B、吗啡C、阿托品D、喷托维林E、纳洛酮50、患者,男性,36岁,急诊入院,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血压下降,查体见骨瘦如柴,臂、臀多处注射痕,诊断为吸毒者、海洛因中毒,可用来鉴别诊断的药物是A、尼莫地平B、纳洛酮C、肾上腺素D、曲马多E、喷他佐辛二、B1、A.吗啡B.纳洛酮C.强痛定D.喷他佐辛E.哌替啶<1> 、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组成冬眠合剂A B C D E<2> 、镇痛作用与成瘾性较吗啡弱,且其成瘾性成生较慢,故常作为吗啡的代用品用于各种剧痛的是A B C D E<3> 、临床用于阿片类药急性中毒解救A B C D E<4> 、成瘾性小,在药政管理上已列入非麻醉品A B C D E三、C1、患者女性,30岁,极度消瘦,就诊时昏迷,查体发现呼吸高度抑制,针尖样缩瞳,四肢及臂部多处注射针痕,诊断为药物过量中毒。
<1> 、此中毒药物最可能是A、阿托品B、阿司匹林C、吗啡D、苯巴比妥E、肾上腺素<2> 、为解救该患者的呼吸抑制,宜选用A、阿托品B、尼可刹米C、哌替啶D、苯巴比妥E、纳洛酮2、患者,男性,63岁,前列腺癌手术后,胸肿瘤已转移至骨,正接受放射治疗,现已出现晚期癌痛症状,特别是患者坐时,感觉右髋疼痛加重,运动时后背疼痛加剧。
该患者每日服氧可酮+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止痛,但疼痛日益加重。
<1> 、若患者需继续服用镇痛药缓解癌症疼痛,最好选用下列哪一种药A、布托啡诺B、可待因+阿司匹林C、美沙酮D、喷他佐辛E、右丙氧芬<2> 、临床用于阿片类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的药物是A、纳布啡B、美沙酮C、曲马朵D、洛贝林(山梗菜碱)E、纳洛酮3、患者,男性,58岁,体检时B超显示肝部有肿块,血化验发现癌胚抗原升高,诊断为肝癌早期,后出现右肋部偶发间歇性钝痛,请问<1> 、关于疼痛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尽早使用吗啡、哌替啶、美沙酮等镇痛药物B、不需用药C、选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D、可选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E、使用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2> 、随着时间推移,疼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原用药物不能很好地缓解疼痛,最好选用A、哌替啶B、可待因C、苯妥英钠D、布洛芬E、氯丙嗪<3> 、患者肝区疼痛加重,发作时剧烈难忍,大汗淋漓,伴有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水、黄疸,提示病情已到肝癌晚期,可以选用的镇痛药物是A、哌替啶B、可待因C、苯妥英钠D、布洛芬E、氯丙嗪4、患者,男性,55岁,1小时前因右侧腰背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出冷汗,服颠茄片不见好转,来院急诊。
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
B型超声波检查:肾结石。
<1> 、患者宜选用的药物是A、阿托品B、哌替啶C、阿托品并用哌替啶D、吗啡E、阿托品并用吗啡<2> 、选药的理论基础是A、防止成瘾B、增加镇痛作用C、增加解痉作用D、镇痛和解痉作用E、抑制腺体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