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十九章镇痛药
【临床应用】
1.疼痛 各种疼痛均有效 仅用于如严重创伤、烧伤和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等其他 镇痛药无效的剧痛; 心肌梗死引起的剧痛,血压正常者也可用吗啡止痛;
对胆绞痛和肾绞痛需加用解痉药如阿托品等;
对神经压迫性疼痛疗效较差。
2.心源性哮喘 临床症状:左心衰竭,引起突发性的急性肺水肿而导 致的呼吸困难、气促和窒息感。 临床常需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张血 管等)。 静脉注射吗啡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①镇静作用,迅速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窒息感。 ②抑制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呼吸由浅快变得 深慢。 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利 于缓解左心衰竭和消除肺水肿。 但若患者伴有休克、昏迷、严重肺部疾患或痰液过多 者应禁用。
【禁忌症】 禁用于——分娩止痛,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体内,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 延长产程; 禁用于——哺乳期妇女止痛,可经乳汁分泌, 抑制新生儿呼吸; 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抑制 呼吸及收缩支气管; 禁用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因可导致颅内 压增高; 禁用于——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
第二节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哌替啶(pethidine,度冷丁)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但生物利用度较低,故一般注射给药。 t1/2 为3h。在肝脏代谢为哌替啶酸和去甲哌替啶 (有明显中枢兴奋作用)。 【药理作用】——与吗啡基本相同 ★镇痛、镇静、欣快、呼吸抑制和扩张血管作用。 ★镇痛效力弱于吗啡,但常用量100mg与10mg吗啡的 作用强度基本相似。 ★提高胃肠道张力和减少推进性蠕动,但因作用时间 短,不引起便秘。 ★中枢性止咳作用不明显。
镇痛机制
• 吗啡类外源性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脊髓胶质区、 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模拟内源性阿 片肽而发挥镇痛作用。 • 作用于边缘系统和蓝斑的阿片受体,则可减缓疼痛 所引起的不愉快、焦虑等情绪和致欣快。
【体内过程】 首过消除明显,故常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30min 后,吸收60%,约30%与血浆 蛋白结合,迅速分布至全身,仅有少量通过 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但可产生明显的中枢性 药理作用。 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少量可经乳 腺排泄,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其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没有明显的依赖性。 罗通定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也可增加脑啡 肽神经原和内啡肽神经原的mRNA表达,促进脑 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由此产生明显的镇静、 安定、镇痛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所引起的钝痛、痛经及 分娩止痛(对产程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等, 镇痛作用较解热镇痛药强。对创伤、手术及晚 期恶性肿瘤疼痛的疗效较差。
罂粟碱为异喹啉类,有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
(1)镇痛、镇静:有强大的镇痛 【药理作用】 (1)胃肠平滑肌
作用,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治疗剂量兴奋胃肠平滑肌,胃窦张力 欣快感是造成患者强迫性用药形成 ↑,胃排空速度↓;小肠和结肠张力 (2)抑制呼吸:治疗量 依赖性的主要原因。 ↑,推进性蠕动↓;胆汁、胰液和肠 吗啡可明显降低呼吸中枢 (3)其他: 1.中枢神经系统 液分泌↓,引起便秘(与抑制中枢, 对CO2 的敏感性,使呼吸 缩瞳作用,与兴奋动眼神经有关,中毒时 减轻便意有关)。 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小。 呈针尖样瞳孔,对吗啡中毒有诊断意义。 (2)胆道:兴奋胆道 Oddi括约肌,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 可引起恶心和呕吐,与兴奋延髓催吐化学 使胆道和胆囊内压↑,诱发或加重胆 心血管系统:抑制血管平滑肌,扩张全身 致死的主要原因。 感受区有关。 2.平滑肌 绞痛,所以胆绞痛时应与阿托品合用。 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3)其他:治疗量能提高膀胱括约 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致 CO2积聚,可使脑血管 3.心血管系统: 肌张力,导至尿潴留;对抗催产素的 扩张,颅内压增高。 作用而延长产程;大剂量吗啡还可收 4.免疫系统 缩支气管。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
3.腹泻 用于止泻,效果明显。一般以含少量吗啡 的阿片酊配成复方制剂用于严重的单纯性 腹泻。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治疗量有时会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 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等副作用。
2.耐受性及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
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
第十九章 镇痛药
概
述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 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甚或心血管和 呼吸方面的变化。 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 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 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 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概
述
躯体痛( Somatic pain) :快痛、慢痛 , 对机械性、 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
内脏痛( Visceral pain) :对牵张、炎症刺激敏 感。
神经痛 (Neuropathic pain):多由神经损伤或兴 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一般镇痛药 无效。
镇痛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 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和依赖性,又被称为麻醉性镇 痛药(narcoticanalgesics),要严格控制使用。 疼痛机制除与阿片受体有关外,还与多种物质及 相应受体的调控有关,但目前临床应用的镇痛药 仍以阿片类镇痛药为主。 镇痛药分类: ①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②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③其他镇痛药。
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
其它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 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将使机体产生一种适 应状态,这时必须有足够量的药物,才能维持 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若突然断药,生理功能
就会发生紊乱,出现戒断症状。亦称生理依赖
【临床应用】
可代替吗啡用于镇痛和心源性哮喘的治疗,还 可用于麻醉前给药和人工冬眠。
【不良反应】
治疗量——眩晕、恶心、呕吐、口干、心悸、 体位性低血压,但很少引起便秘和尿潴留。 偶致中枢兴奋,如震颤、肌肉痉挛和惊厥。 长期反复应用也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过量 可明显抑制呼吸。 支气管哮喘和颅脑外伤患者禁用。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脑啡肽 内啡肽 强啡肽
阿片受体
µ κδ分布
痛觉: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 和脊髓胶质区 精神:边缘系统、蓝斑核 缩瞳:中脑盖前核 咳嗽、呼吸:延脑 胃肠:脑干、背核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阿片(opium)来源于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 蒴果浆汁的干燥物。 现已知阿片含有20余种生物碱,吗啡、可待因 和罂粟碱具有药用价值。 吗啡和可待因属于菲类生物碱,吗啡占总生物 碱的1/10,为主要有效成分; 可待因镇痛作用弱,主要用于干咳。
免疫反应。
镇痛机制
• 痛觉向中枢传导过程中,痛觉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并
释放 Glu和 SP ,作用于相应受体而完成痛觉冲动向
中枢的传递引起疼痛。
• 脑啡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作用于感觉神经突触前、
后膜上的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抑制腺苷 酸环化酶、促进K+外流、减少Ca2+内流,从而抑制 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和使突触后膜超极化,最终减 弱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
可待因(codeine,甲基吗啡) 口服易吸收,首过消除较少,约10%的可待因 脱甲基后转变为吗啡 镇痛作用为吗啡1/10,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 镇咳作用是吗啡的1/4; 镇静作用不明显; 欣快感及依赖性弱于吗啡。 一般剂量,呼吸抑制作用较轻,便秘、尿潴留 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不明显。 用于中等程度疼痛,协同解热镇痛药的作用。 作为中枢性镇咳药用于干咳。
美沙酮(methadone)
镇痛效价强度与吗啡相当。但该药的欣快作 用不如吗啡,依赖性产生也较慢,程度较轻。 除用于各种原因剧痛外,也用于吗啡和海洛 因的脱毒治疗。 反复使用有一定蓄积性
芬太尼(fentanyl) ★效价强度约为吗啡的80倍,也会产生明显 欣快感、呼吸抑制和依赖性,大剂量产生肌 肉僵直。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 ★与氟哌利多(droperidol)合用于神经松 弛镇痛(neuroleptic analgesia),帮助完 成如烧伤换药、内窥镜检查等某些令患者痛 苦的小手术或医疗检查。 ★与氧化亚氮或其他吸入麻醉剂合用,可增 强麻醉效果。 ★禁忌症同吗啡。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和调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肽类: P物质(SP)、神经激肽(NKA、NKB) 经典递质类:Glu、GABA、5-HT、NA、腺嘌呤 阿片肽类(opioid peptides):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
酸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内吗啡肽等。
镇痛药(analgesics) 一类作用于CNS,通过激动阿片受体, 在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的情况下 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 同时还可减轻因疼痛所致的恐惧、 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反应。
喷他佐辛(pentazocine)又名镇痛新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作用为吗啡 的1/2,该药不产生欣快感和依赖性。 大剂量(60~90mg)致烦躁、焦虑、幻觉等精 神症状。 临床主要用于慢性疼痛患者,已列为非麻醉性 镇痛药。
口服和注射给药均吸收良好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罗通定(rotundine,延胡索乙素)
性。
成瘾性(Addiction)
药物依赖性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强迫感,
为了享受用药后的的“欣快”感和避免断药所
引起的戒断症状,用药者不顾一切不断地寻觅 和使用药(毒)品,此即成瘾性。
3.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严重缺氧时则 瞳孔散大)、呼吸高度抑制、血压降低, 甚至休克。 呼吸麻痹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对策:中毒时需用吗啡拮抗药、人工呼吸、 给氧等抢救。吗啡拮抗药纳洛酮对缓解呼 吸抑制有显著效果,是最常用的抢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