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月考试题

高三化学月考试题

高三化学月考试题考生请注意:(时间 100分钟总分100分)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N 14 Na 23 Al 27 Mg 24 K 39 Ca 40 Cu 64Cl 35.5 S 322 选择题全部填涂在标准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否则以零分计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绿色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为减轻污染,北京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A.二氧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氧化二氮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N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N AB.常温常压下,0.1 mol铁在0.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 AC.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 N AD.1 mol Na2O2中所含的阴离子数约为2×6.02×10233、已知2Fe3++2I-=2Fe2++ I2,当把Cl2通入FeI2溶液中时,下列离子方程式一定不正确...的是 ( )A.Cl2+2I-=I2+2Cl-B.4Cl2+6I-+2Fe2+=2Fe3++3I2+8Cl-C.3Cl2+2Fe2++4I-=2Fe3++2I2+6Cl-D.2Cl2+2Fe2++2I-=2Fe3++I2+4Cl-4.500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气体,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c(K+)为3 mol/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4 mol电子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 +)为2 mol/L5.以水为溶剂进行中和滴定的原理是:H3O++OH-=2H2O。

已知液态SO2和纯水的导电性相近,因为液态SO2也会发生自离解:SO2(l)+SO2(l)SO32-+SO2+。

若以液态SO2为溶剂,用SOCl2滴定Cs2SO3,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该滴定反应可以表示为:SO32-+ SO2+ ==2SO2B.在一定温度下,液态SO2中c(SO32-)与c(SO2+)的乘积是一个常数C.自离解的存在,说明SO2是离子化合物D.可通过导电能力变化来判断是否到达滴定终点6.通过复习总结,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组合是 ( )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②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③原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高,分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④在熔化状态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⑤NF 3的沸点比NH 3的沸点低是因为N -F 比N -H 键的键能大 ⑥过氧化氢和液氮的分子中都有非极性共价键A .只有①②⑥B .只有③④C .只有③⑥D .只有⑤⑥7. 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 )A.NaHSO 4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NO 、AlO 、K +、S 2-等离子B.室温下0.1 mol/L 的NaOH 溶液与pH=1的某酸HA 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Na +) ≥C(A -)C.1 mol/L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D.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则[c(OH -)]2=Kw 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8、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些化学物质,如:爆炸力极强的N 5、结构类似白磷的N 4、比黄金还贵的18O 2、太空中的甲醇气团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8O 2和16O 2是两种不同的核素B .将ag 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甲醇中,铜丝变红,质量小-3-2于a gC .N 4为正四面体结构,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键角为109°28'D .2N 5= 5N 2是化学变化9.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H<0。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则m+n>p+qB .若平衡时,A 、B 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 :nC .若温度、体积不变,当m+n <p+q 时,则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气体E(E 与所有组分均不反应),A 的转化率减小D .若升高温度,则反应中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10.做实验时不小心沾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H+CO 2↑+Mn 2++□。

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B .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 .该反应电子转移总数是5e —D .配平该反应后,H +的系数是16 -4MnO -242O C −→−-242O C11.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剧毒的NaCN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受到环保部门的查处。

已知NaCN 溶液显碱性,其中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和之间。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 B .可以被Br 2氧化为C .可以被还原为D .的电子式为[:C ┇┇N :]—12.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Y 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 .X 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 .Y 与滤纸接触处有O 2生成D .X 与滤纸接触处变红13.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 .X 的氢化物比R 的氢化物稳定B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RC .Z 的单质能与Y 的某些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D .X 、Z 可形成化合物XZ 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14、2008年11月,一台湾女孩因食用河虾后服用大剂量的维生-CN -I -Br -CN HCN -CN ()2CN ()2CN -Cl -CN -CN R X Y ZZnSO 4 溶液(只允许SO 42 -通过) CuSO 4 溶液 (滴加了Na 2SO 4、酚酞溶液)表面皿 Y Zn Cu 铜丝 X素C而中毒。

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

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五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B.砒霜是砷的氧化物,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可能是3价砷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作氧化剂15、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

物质接触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运作至关重要。

同时,表面化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不同的过程。

以下事实或现象与表面化学无密切关系的是()A.Cu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B.熔化的铝不易滴落下来C.利用铁的表面作为催化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D.常温下,可以用铁、铝的容器来盛装冷的浓硫酸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题16.(8分)亚硝酸钙[Ca(NO2)2]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常用作混凝土的缓蚀剂,具有防锈、防冻、速凝等作用。

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NO X气体的连续吸收法生产硝酸钙,工艺流程如下图:(1)一次氧化可得到NO和NO2的混合气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不需注条件)。

氨的氧化反应在化学工业上还有多种实际用途,其中的一个用途是:。

(2)经一次吸收后,可得到Ca (NO 2)2,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是 。

(3)采用二次吸收的目的是 。

(4)二次吸收后的尾气若直接向大气中排放,造成的后果是 。

17.(9分)某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Na +、Ba 2+、AlO 、S2-、SO 、SO 。

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甲的化学式为 ;(2)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3)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4)综合上述信息,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18、(14分)短周期中五种元素A 、B 、C 、D 、E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B 、C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且C 原子最外层上的电-2-23-24子数为A 和B 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总和,C 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ns n np n+1,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D 和E 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且D 原子的2p 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1)B 、C 、D 、E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下同);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由A 、C 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C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68%,它的所有原子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结构,该物质加热时就能分解为两种气体,则X 的化学式为 ,X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 和E 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Y ,其摩尔质量为65 g/mol ,Y 受热或撞击时立即分解为两种单质。

则Y 的化学式为 ,Y 的阴离子是一种弱酸根离子,全由C 元素组成, Y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CA 4)2SO 4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值将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19.(14分)某同学用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可能含有MnO 2、NH 4Cl 、ZnCl 2等物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4++CA c H c(1)操作③灼烧滤渣时所用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2)操作④的试管加入③中所得滤渣,试管中迅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可能为MnO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操作③灼烧滤渣中的黑色固体时,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中除含有MnO2外,还存在的物质为:。

(4)已知氯化锌与稀氨水反应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Zn(OH)2可以溶于稀氨水生成可溶性的Zn(NH3)4(OH)2;下列是该同学对操作②的滤液主次成分进行探究的过程:1.[猜想I]:主要成分为氯化铵;[验证(操作)过程]:取少量滤液加入NaOH固体,并加热;[实验现象]:闻到有轻微的氨味;[判断猜想]:(填“猜想I成立”或“猜想I不成立”);2.[猜想II]:主要成分为氯化锌;[验证(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判断猜想]:猜想Ⅱ成立;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滤液中的主、次成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