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图3图4出题人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与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豆浆、氯化铁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②氨水、醋酸都属于弱电解质③Na 2O 2、MgO 、Al 2O 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⑤电解熔融的Al 2O 3、12C 转化为13C 都属于化学变化 ⑥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2.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铁粉、生石灰均可作食品抗氧化剂 B .明矾、氯化铁均可作净水剂 C .制取玻璃的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石英D .NO ,NO 2等氮氧化物能够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 .中子数目为10的氧原子:18OC .NH 4I 的电子式:D .CO 2的比例模型: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标况下,22.4 LSO 3的分子数为N A B .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 AC .常温常压下,14 g 由N 2与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 .2.5mL 16mol·L -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4N AA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Mg 2+、K +、SO 42- 、NO 3-B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 +、Ca 2+、HCO 3- 、NO 3-C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 2+、Al 3+、NO -3、I -、Cl -D .由水电离出的c (OH -)=10-13 mol•L -1的溶液中:Na +、Ba 2+、Cl -、Br -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已知酸性:H 2CO 3>HClO>HCO 3—则向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气体: 2ClO - + CO 2 + H 2O ==2HClO + CO 32—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H 2O 2反应:2MnO 4—+10H ++3H 2O 2=2Mn 2++3O 2↑+8H 2O C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 2+ + 2OH - + 2HCO 3- == CaCO 3↓ + 2H 2O + CO 32- D .Cl 2和水反应:Cl 2+ H 2O2H ++ Cl —+ClO —7.根据下图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装置用于铁棒上电镀铜时,则a 为铜棒,b 为铁棒,电解一段时间CuSO 4溶液浓度减小,要及时补充CuSO 4B .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 2+4e -+2H 2O ===4OH —C .若a 为纯铜,b 为粗铜,该装置可用于粗铜的精炼D .若a 、b 均为石墨时,燃料电池每反应2.24L 标况下的O 2时,在b 极将析出12.8g 红色金属 8.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 )A .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 > C > SiB .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C . 图3为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D .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 2气体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反应原理的解释、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10.类比推断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
但类比推断法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溶解性CaCO 3<Ca(HCO 3)2,则溶解性Na 2CO 3<NaHCO 3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可得到CaCO 3,则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 2可得到CaSO 3C .由O 2与Li 加热生成Li 2O ,则O 2与Na 加热生成Na 2OD .有Fe 与S 加热生成FeS ,则Cu 与S 加热生成Cu 2S11.氰(CN)2的结构简式为N≡C—C≡N ,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 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 2和I 2之间。
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CN)2+H 2===2HCNB .MnO 2+4HCN=====△Mn(CN)2+(CN)2↑+2H 2O C .向KCN 溶液中加入碘水:I 2+2KCN===2KI +(CN)2D .在NaBr 和KCN 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 2:Cl 2+2KCN===2KCl +(CN)212.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图示关系转化的是 ( )1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发生B .2H 2(g)+O 2(g)=2H 2O(l) △H 1=-akJ·mol -1,则氢气燃烧热为akJ·mol -1C .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H=-akJ·mol -1,则中和热为0.5akJ·mol -1D .N 2(g)+3H 2(g)=2NH 3(g) △H =-akJ·mol -1,则将14gN 2(g)和足量H 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0.5akJ 的热量14.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X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ⅢA 族B .原子半径:X>Z>W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和W 的最简单氢化物反应15、2.8g Fe 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mL 的HNO 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 ,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 为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中c (NO 3-)=0.85mol/L B.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4gFe C .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可能以Fe 2+形式存在D .1.12L 气体可能是NO 、NO 2的混合气体16.在80 g 密度为d g·cm -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2.8 g Fe 3+,则此溶液中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1)为( ) A.1516dB.516dC.38dD.58d 17.甲、乙、丙、丁是由H +、Na +、Al 3+、Ba 2+、OH -、Cl -、HCO 3-离子中的两种组成,可以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甲中滴加丁可能发生反应:HCO 3-+ Ba 2++OH —= BaCO 3↓+ H 2OB .溶液丙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有:I -、NO 3-、SO 42-C .白色沉淀A 可能溶解在溶液D 中 D .甲为NaHCO 3,乙为 AlCl 318.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 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a 通入CO 2,然后b 通入NH 3,c 中放碱石灰B .b 通入NH 3然后a 通入CO 2,c 中放碱石灰C .a 通入NH 3,然后b 通入CO 2,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 .b 通入CO 2,然后a 通入NH 3,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19.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 溶液反应的是( )①SiO 2 ②Al ③Al 2O 3 ④Al(OH)3 ⑤Na 2CO 3溶液 ⑥Ca(HCO 3)2溶液 ⑦NH 4HCO 3溶液 ⑧KHSO 4溶液A .④⑥⑦⑧B .②③④⑥⑦C .①②③④⑦D .②③④⑤⑧20.甲和乙两烧杯中各装有100 mL 0.2 mol·L -1 AlCl 3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和氨水,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
下列判断正确是( )A .实验过程中甲中和乙中的现象始终保持一致B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C .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D .乙中沉淀可能比甲中的多21.下列图像均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试剂的量(X)之间的关系图,则其中正确的是()A .向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B .向NaAlO 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C .向NH 4Al(SO 4)2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D .向NaOH 、Ba(OH )2、NaAlO 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23.用FeCl 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 .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 3+B .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 2+C .若溶液中有Cu 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 .若溶液中有Fe 2+,则一定有Cu 析出 24.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A .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显血红色B .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C .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 溶液2~3滴即可D .FeO 投入稀H 2SO 4和稀HNO 3中均得到浅绿色溶液25.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向苦卤中通入Cl 2是为了提取溴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 作为沉淀剂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 2将其还原吸收26.在过量的FeSO 4溶液中滴入几滴NaClO 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
为检验上述反应中的还原产物,下列实验步骤中合理的组合是( ) ①过滤,取滤液 ②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③取一支试管,加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少许 ④再加入过量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⑤再加入过量BaCl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 .③⑤①②B .③②C .②③④⑤D .③④①②27.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各项中指定数目一定为NA 的是( ) A .含2 mol HCl 的浓盐酸与43.5 g MnO 2反应:被氧化的HCl 分子数 B .11.2 L Cl 2与足量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C .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 中生成13.44 L(标准状况)Cl 2、转移的电子数D .1 mol Cl 2与足量NaOH 反应:氧化剂的分子数28.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 ――→O2/点燃SO 3――→H2OH 2SO 4B .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C .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 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 3+2SO 2+O 2=====高温2CO 2+2CaSO 4D .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 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29.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①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 ②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④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⑤常温下浓硫酸可用铁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 ⑥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A .只有②③④B .只有③⑤C .只有③④⑥D .全部 30.常温下,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 2SO 3的酸性强于H 2CO 3,他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第Ⅱ卷(共50分)31.(12分) A 、B 、C 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 为固体,B 为黄绿色气体,C 为无色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