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基础课讲义第四章语句表达第一节:语句选择题提问方式: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①审题目,找位置(定位横线位置)②读文段,明话题(遵循话题一致原则)③做讨论,定选项(结合横线位置不同的考察形式,讨论对比选项与文段话题的一致性)两大原则:① 文段话题一致② 感情色彩一致经常被忽视的解题细节:①标点符号(注意“;”和“:”)②关联词语(注意转折)③句式一致三种形式:横线在开头:引出文章中心主旨(主旨概括);启下横线在中间: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横线在结尾:重申(概括总结)文段中心主旨;承上;提出对策;分句并列注:冠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主题词、关联词、句式一致的代表词。
真题演练:例1:中国的农产品不是没有市场,,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
比如,有些特色农产品,像东北参、冬虫夏草,在国外卖得都比一座楼房还贵,就是普通的蕨菜、核桃这些农产品,在韩国、日本都是十分抢手的紧缺货。
根据文意,下列哪句话填入画线处最合适( )A.加快农村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转折)B.要重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的积极作用(缺少转折)C.关键是要获得全面而准确的需求信息D.资金匮乏是农村规模难以扩大的“瓶颈”(无中生有)例2:,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
中国画是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移情言志的目的。
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
如果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
中国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才能赋予其抒情诗般的意境。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画重视意象B.意向是绘画的生命C.中国画不单纯描写自然D.中国画注重一己情感的表达例3:相关研究表明,:(解释说明)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 至2 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
除了利好消息(承上启下),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解释说明)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前面无负面影响)B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C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D 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例4:就本质而言,《人民文学》质量高低,,与传播媒介所处位置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
从某种意义上讲,销量也不能必然反映文学的真正价值,今天的畅销作者中,有多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呢?有媒体统计发现,2010 年,王蒙、贾平凹、周国平、麦家四人的总版税,比不过一个“当年明月”,但这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这四人的文学造诣。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并不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句式不符合)B、惟一衡量标准在于作品本身C、与读者群体的阅读喜好息息相关(无中生有)D、取决于作者的文学底蕴和思想深度例5:21 世纪初,人口、经济和环境压力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条件,使新出现和重现的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
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显示,。
而想要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开展工作,加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一起应对疾病暴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无中生有)B.应对疾病防控挑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取预防措施(无中生有)C.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防范疾病及其它公共卫生威胁D.建立一个实现各国数据共享的传染病数据库迫在眉睫(无中生有)例6:在时空关系上,摄影和舞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中的舞者并非如摄影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在空间中摆出某个单一、特定的造型,。
舞者根据舞蹈情节及个人情绪从空间中的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而摄影能够记录的只是舞者舞动的精彩瞬间,但这个瞬间只是舞蹈在时空中的一个切片。
舞蹈如同音乐一般,本身是一个绵延的过程,这就如同欣赏一部交响乐一样,听众欣赏的是完整的旋律,而非其中的某个音符。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A.而是全情投入到对舞蹈情感的诠释之中B.而是处于一种不断运动的舞蹈过程之中C.而是随音乐的律动做出特定舞蹈动作(重复论述)D.而是在动与静的交替中传达舞蹈的神韵例7:将不能量化的诗歌(以及纯文学)评价标准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标准拼接在一起,本来就是一件不伦不类的事。
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贡献,足以证明其本领之强,。
人类也完全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缺点比较,即使科技再发达,想必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诗歌与文学的世界依然是人类情感和灵魂最佳的栖息地,守卫好我们的心灵家园,依然要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创造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却不能弥补人类智慧在诗歌创作上的缺陷(主体混淆,应该是弥补人工智能的缺陷)B、完全可以取代人类智慧自主开展诗歌创作C、没必要和人类智慧在诗歌创作上一决高下D、毫无疑问将能够实现诗歌评价标准的量化例8:瘙痒是令人非常难受的,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如果瘙痒带给生物体的只是负面的影响,为什么会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呢?实际上,瘙痒是保护个体生存的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线,瘙痒所诱发的搔抓行为可以把已经入侵皮肤的一些有害物质去掉,因此,。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瘙痒对动物个体生存也有积极作用(同意替换)B.瘙痒对人类健康来说可谓喜忧参半C.瘙痒虽令人感到不适却能增强体质D.生物的进化过程总要在博弈中完成(无中生有)例9: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为降水,可见(总结前文)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决定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是沙尘(过于绝对)B.风使得全球生态达到了平衡状态C.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取决于风向D.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例10: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
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
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
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
隔靴搔痒,雾里看花,()。
A.读者难有尽兴之感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C.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D.难以摘掉这三顶帽子例11: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不仅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通过网络反映诉求、进行监督、提出建议,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加高效便捷,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重要平台。
“。
”即使是一条微博、一个跟帖,都可能代表一些人群的巨大诉求,都可能寄托一批群众的莫大关切。
领导干部应主动走进网络,“面对面”地与网民交心,“键对键”地倾听网民声音,畅通民情民意的网络渠道,切实将人民的智慧和诉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施政之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调细节)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让群众说话,必有大害)C.以人为鉴知得失,以史为鉴知兴替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重要性、意义)第二节接语选择提问方式: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不可能讲述的是?解题思路:1、审题2、重点关注文段末尾3、借助文段排除选项干扰,确定选项(对文段当中已经讲述的内容进行排除)常见坑1、与文段内容矛盾的选项2、文段当中只字未提的选项(无中生有)3、文段中已经论述过(非“提及”)的选项4、偷换中心词5、文段末尾是例子,要对举例的目的进行“追溯”,通常关注点要放在前文找文段主旨例12:在闽江及其支流上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村镇与古厝,如琴江满族村、闽安古镇、林浦村的“泰山行宫”、大埕村“九条金带”等。
它们在类型和内涵上都有相似之处,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力度仍普遍不够,导致一些历史记忆有湮灭的危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旧城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村镇与古厝必然会面临如何被有效保护的问题。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A.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招商引资B.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文物保护(未提及)C.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开发与保护D.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文化内涵例13:由于在科普和科学传播方面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博士前段时间获得了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颁发的卡尔·萨根奖,令人高兴,但面对这一新闻,不少科学界朋友都谈到:中国科学家的科普工作做得究竟如何?观察和思考告诉我们,中国科普工作其实不是做得多,而是太少;不是做得好,而是很不够;不是强于,而是输于世界同行,至少比发达国家差得多。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A. 中国科普比发达国家少的原因(强弱≠多少;需按顺序解决问题)B. 中国科普的现实(已论述)C. 科普的重要性(问题、意义、对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D. 改善中国科学家不热衷于科普的途径(主体不一致)例14: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但是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文化方面什么东西要走出去。
正如商家做营销(例子),你要推销产品,首先必须有产品。
营销只是包装和策略问题,营销得当就能够逐步确立人们对产品的认同感。
但无论如何,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产品。
如果产品质量低下,营销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举例内容)。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A 营销与产品的相互关系(举例内容,非重点)B 如何建立文化产品的质量标准C 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困境(未提及)D 中国文化“走出去”应确立的主要产品第三节语句排序解题思路1、看选项,找关系(选项入手,首尾句、捆绑关系等)三一不同看相同两两相同看捆绑四不相同找关系2、做排除,定选项(根据技巧进行对比排除)3、回头看,做验证解题技巧1、首尾句(1)一般不作首句含有指代词且指代对象不明确(这、他、他们、它、其、此、那)关联词后件(但是、与此同时、而且、才)总结词(综上、因此、所以、总而言之)存在比较词且句中未呈现比较对象(更高、更多、更少)反面论证、举例论证(与背景引入做区分)总结、评价、对策句(2)可以作首句背景引入句下定义句提出观点句提出问题句(3)尾句判断明显话没说完的不作尾句,总结、评价、对策句、以及总结词引导的句子可作尾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看关系句群着手找捆绑(同一话题在一起)行文脉络判先后(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说明顺序给提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找词句提示词(代词、专有名词、关联词)单一句(句式单一、话题单一)真题演练:例1:将以下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在这漫长的八个月里已经成为朋友,时常会在伤残军人活动室里下围棋或者喝茶,有时也用英语谈论文学,但更多时候是相互学习中文与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