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理解与表达系统课讲义-第一章 中心理解题(3-提出对策类)

言语理解与表达系统课讲义-第一章 中心理解题(3-提出对策类)

言语理解与表达系统课讲义第一章中心理解题第三节提出对策类【知识链接】对策: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的而采取的处理办法新式:(1)文段直接给出对策(2)文段通过反面论证给出对策(3)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未提出对策一、文段直接给出对策典型标志词: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待、亟需做题要点:1.对策是重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影响)非重点2.选择与文段相符的对策例1: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收入者往往创富能力强,生活受资金的制约很小,理应为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以税收来调节过高收入,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

因此(对策),完善个税制度,首先必须“盯紧”高收入者。

既需要警惕一部分人妄言“税负太重”为高收入者避税开脱,又必须加强税收征缴监管手段,建立起完善透明的个人财产登记,收入申报及交叉稽核制度,堵住高收入者避税的渠道。

同时,还必须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惩处,让高收入者不敢心生邪念。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A.高收入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B.高收入者生活受资金制约影响小C.完善个税制度,调节过高收入D.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惩处(片面)例2: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标,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少儿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素质(客观描述)。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食物资源、饮食习惯、传统民俗不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对各地农村少儿健康和营养状况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的食物结构和改善计划(对策)。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农村少儿的营养需科学改善B.各地的营养改善方式存在差异C.营养改善目标是通过研究来确定的D.地域不同,营养改善的目标就不同(目标已定)例3: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

抢救式、标本式的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必要,但是也可能吃力不讨好,至少无法实现传播的初衷(问题)。

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对策)。

在历史上,传统戏曲可谓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什么现在不能借鉴当代流行音乐的特长,使其在更多人的播放列表里流行起来?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A.戏曲文化传播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形式正确,内容错误)B.保护发展戏曲文化应兼容并包、勇于创新(同意替换)C.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D.过度保护反而易使戏曲文化发展陷入困境例4:发呆是跟思绪相对应的(引出)。

人发呆的时候,脑子里没有思绪,是一种活在当下、沉浸在现实中的感受(定义1)。

而思绪关注的则是过去和未来(定义2)。

思绪太多,人就会逐渐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陷入各种情绪中(问题)。

这时候,需要适时地断一断电,关掉思绪,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重新和这个真实世界建立联系(对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思绪是胡思乱想,发呆才是关注当下B.思绪太多有风险,必须时不时发发呆C.发呆能有效对抗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D.发呆即活在当下,它具有现实的意义例5: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

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问题)。

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对策)。

政府购买公开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问题)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问题)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无中生有)例6:面对现行法律设计的不完善(问题),将天下无假的“豪迈”,调整到“天下少假”的务实;将监管与平台之间的怒怼,调整为“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造假”的法治期待。

这是监管与平台、张茅与马云,真正希望假冒伪劣得到根治的部门与机构,坐在了同一张板凳上的。

事实证明,全社会都应该一边同心协力遏制假货,一边都坐到倒逼法治进一步完善的同一张板凳上,让中国的法律设计,能够在打击假冒伪劣中,实现“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造假”的法治氛围,构成同等的法治力度。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

A.打假需要政府、平台、社会共同携手(不完美,但正确)B.现行法律不完善导致打假困难重重(问题)C.公众、平台应督促打假法律的制定(制定≠完善)D.应参照酒驾入刑的力度制定新法律对假货施以重拳(同上)二、文段通过反面论证给出对策典型标志词:如果/ 倘若/ 一旦……,则(消极影响)做题要点:1.将前面做法反过来,即为所支持的对策2.所支持的对策是重点,消极影响不重要3.警惕假设变现实为错误选项注意:提出问题+反面论证(对策)提出观点+正反论证例1:在大家眼中“挣钱多,说话少,疯狂加班”的程序员们,终于发声,通过这场“996.ICU”运动表达了抵制姿态(引出话题)。

“996”作为一句玩笑,迅速被互联网企业员工、即将踏入互联网行业的高校人才以及关注该领域的人们“吵”成话题,这本身就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问题)。

某些互联网企业如还不肯觉醒,及早调整,也许会失去更多宝贵的发展资源与进步良机(反面论证→对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加班成为程序员们无奈的选择B.互联网企业员工开始抵制加班C.互联网企业应高度重视加班问题D.“996”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例2:六部委下发地名整改文件,地方积极执行,初衷甚好,可以及时刹住“大、洋、重”浮夸风(引出话题)。

但一些地方的地名整改却陷入主观化、扩大化的倾向(问题)。

如酒店名并不在地名之列,更何况酒店名称多是合法注册的商标,受法律保护(举例)。

地名整改的本质是为了服务居民,给居民以便利。

如不加分辨地将那些符合公序良俗与生活习惯的地名一改了之,不仅不会方便居民生活,还给居民添堵(反面论证→对策)。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地名整改是为给居民提供便利的B.地名整改已陷入主观化的倾向(问题)C.酒店名本不应在地名整改之列(例子)D.地名要整改但不应该矫枉过正例3: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世代相传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材料、工艺、形态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中国人对自然界深入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以往,这样的知识往往通过民间故事、口诀、传说等口耳相传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不对其中的科学道理加以梳理和解释,世人便无从知晓。

现在如果不做这项工作,传统手工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就断了(反面论证→对策),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传统手工艺蕴含的科学知识亟需整理和阐释(同意替换)B.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C.传统手工艺容易因环境剧烈变化而出现断层D.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手工艺传承有深刻影响例4:抵制运动的出发点是爱国,“爱国无罪”是抵制者们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号(话题)。

爱国当然是好事,但是,好的出发点却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作者观点)。

抵制者对祖国的一腔热诚当然值得认同,但如果这种热诚不能以理性方式表达,而流于盲目和粗暴,那就只能起到相反效果(反面论证→对策)。

盲目抵制或许能让一些人逞心头之快,却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后果。

这段文字意在()。

A.表达对抵制运动的反对B.说明抵制运动与爱国之间的关系C.强调抵制运动要理性D.阐述盲目抵制的危害例5: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

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因此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网络时代对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的强调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忽视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就会导致对注意力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起码的尊重,以至于会有人利用网络手段的便捷性和隐匿性,通过不实或不良信息去浪费、污染、践踏他人的注意力,这无疑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伤害(消极影响)。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珍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B.强调网络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C.强调网络时代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问题)D.呼吁应加强对网络注意力污染和扭曲的管理(出身不好)三、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未提出对策典型标志: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但未给出解决手段做题要点:1.有针对性对策优先选针对性对策(内容大于形式)2.没有针对性对策或者对策错误、不靠谱时,选择问题本身的同意替换。

例1: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意是规范政府购买行为、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引出话题)。

采购部门不从价格上把关,便违背了制度的初衷(问题)。

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研显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近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

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只求贵的不求对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采购招标环节中存在猫腻。

政府采购谁来监督一直是采购制度的软肋所在,采购招标在没有阳光的空间操作,反而导致了“逆市场竞争”的乱象(反面论证→对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是防止腐败B.政府采购需要在相关监督下进行C.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导致政务腐败(问题)D.政府采购中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问题)例2: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引出话题)。

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因)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

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

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及漫长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B.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C.土壤污染危害的发现为何具有滞后性(解释说明且片面)D.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内容不过关)例3: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诸如提高国税增值税中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的政策,但中小企业的税负依然不轻。

税收和其他方面的一些负担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工资增长的能力,也进一步拉大了中小企业员工与国有大企业、三资企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以下对上述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态度倾向不正确)B.税收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工资增长的能力(片面的影响性分析)C.中小企业税负较重,对其发展造成影响(问题本身)E.国家应降低对中小企业的征税点(错误的对策)例4: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