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也在不断发展,很多的企业已经迈出了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再到国际化经营的“三级跳”。

回顾中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历程,既有喜悦也有辛酸,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尽管成功的案例还不是很多,经营规模还相对的微小,但总的来说,国际化经营是一种趋势,是我们完全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

当然国际化经营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遵循了这一规律,成功的可能就大,就有可能在优胜劣汰中争得一席之地;否则,我们很难驾驭竞争无处不在的国际市场,即使有机会走出去了,最终也将会退回来,使国际化经营变作一句空话。

一、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关于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很多专家学者均进行过多次阐述,政府有关部门也有明确的解释,概括来说有五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不能独善其身,置之度外,你不走出去,别人也会进来,不参与国际竞争已不可能,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

二是国际化经营可以转让国内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加快自有设备技术的转型与更新换代。

三是国际化经营可以消化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减轻国内就业压力。

四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并降低生产成本。

五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国际化经营面临全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形势,它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与国内经营不一样:第一是所处环境不一样,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从事经营活动,面临着不同的人文环境、社会法律环境等等。

第二是服务对象不一样,我们的顾客是外国人,外国人的需求与中国人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

第三是竞争对手不一样,国际化经营,竞争来自全球的同业者,竞争更为激烈。

第四是标准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国家在产品的规范、标准上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要了解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吸引消费者。

第五是合同条件不一样,面临不同的法律体系,有不同的合同条件,只有充分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第六是后勤保障体系不同,在国外经营,国内的法律保护不了我们,总部很难提供及时的后勤保障服务,必须独立组织,自主决策,利用好当地的政策,合理地应对好各方面的竞争和阻力。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营规模小,且比较分散,中国企业的经营领地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0%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美元,
单项投资额不到60万美元。

其次是技术优势不明显,品牌优势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主导致的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2个国家的平均技术成就指数为0.349,而中国的指数却为0.249,居45位,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第三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不足,国际惯例不熟悉,中国公司海外经营本地化程度低,很多公司仍然用的是国内带出去的员工,采取的是国内的管理模式。

第四是国际化人才不足,国际化人才回国后安置困难。

多数中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还需要依赖翻译进行工作,懂技术的不懂语言,懂语言的不懂技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上国内待遇提高,国外工作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尤其是一些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家属的工作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有本人奉调回国以后的就业问题等等都是困扰国际化人才走出去的具体问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即使是美国企业,也很难解决,有研究显示,美国企业外派管理人员,1/4的想离开公司,回国后一年即有一半离开公司,主要原因是60%的人回国后没有机会运用他们的国际工作经验。

四、国际化经营的原则
针对以上的特点及我们自身的条件,综观国际公司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国际化经营应遵循以下十条原则:
一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

国际化经营应该遵守国际化的规则,国际上通用的规则是由西方国家及其企业或社会团体所主导形成或制定的,对于我们这种从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制度下诞生的企业而言,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正逐渐地向市场经济体制靠近,但是要适应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适应国际承包市场的需求,了解掌握国际市场的经营规律。

这些年,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但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传统习惯及人员素质等软件方面的东西还是很弱,尤其是在思维定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充分理解和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还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与代价,如何避免在转型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一定要量力而成,不能急于求成,虽然不能等到一切就绪后再进行国际化经营,但也不能盲目冒进,因为我们底子薄,经不起折腾,所以,量力而行,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壮大自己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

二是量利而行,效益最大化原则。

搞国际化经营不能“一窝蜂”,更不能理解为有了国外的项目与驻外机构就算国际化了,国际化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组成的,硬件是国际化的规模与程度,软件是指国际化的能力与水平,中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总体上讲是很低的,如果一个公司业务中没有相当的比例是在境外执行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能够融入各种不同文化的环境中,如果一个企业不是按照驻在国的法律法规去处理工商、税务、劳工等方面的事务,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都不能算是国际
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讲的是效益,目的是用国外的资源赚国外的钱,哪里有机会就在哪里赚钱,而且是既讲短期效益也讲长期效益,既讲局部效益也讲整体效益,力求利润最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