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
美:制造业跨国公司 日:综合商社 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重发达国家为主 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为主 美:独资企业和拥有大部分股权,兼并 日:合资企业,“绿地投资” 美:技术导向型 日:市场导向型
美日对外投资的区域不同
美日对外投资的方式不同
美日国际化经营的侧重点不同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比较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共同特征
规模经济是美日跨国经营主体形成的首要前提 强大的产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是美日跨国经 营主体的组织特征 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是美日跨国公司经营战 略的共同特征 政府的支持、鼓励和保护政策,是美日跨国经 营成功拓展的有力保证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比较
特许经营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特许经营雏形——源于封建社会的 政府特许 近代意义的特许经营——始于胜家缝纫机 公司 现代意义的特许经营——始于麦当劳 当代特许经营——以商业经营模式特许经 营为主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Franchise): 是指特许方将自己所拥 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 标)、商号、产品、专 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 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 形式授予被特许方使用, 被特许方按合同规定, 在特许方统一的业务模 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 向特许方支付相应的费 用。
学习要点 了解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 结合我国企业发展实践,了解跳跃式发
展模式; 比较分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各种进入方 式; 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入 方式设计适宜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1 国际化经营模式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比较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跳跃式发展模式
直接出口
优点 摆脱中间商渠道与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对打算进入的世 界市场进行选择; 企业可以获得较快的市场信息反馈,据此制定更加切实 可行的营销策略; 企业拥有较大的海外营销控制权,可以建立自己的渠道 网络; 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营销业务水平。 缺点 成本比间接出口要高,需要大量的最初投资与持续的 间接费用,需要增加专门人才,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 售网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等
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经营实践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意识和认知程度
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意识 企业是在具备一定认知的前提下快速实现国际化 经营
产业选择——需求偏好差异产业 经营效果
正面效果 :“以快取胜”、“先发制人”等优势 负面效果:易招致进口国的报复,如受到技术性 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等手段的限制。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跳跃式发展模式
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后发优势理论 差别产品理论 经济全球化 信息现代化 国际物流信息化
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经营环境
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经营实践
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后发优势理论:后起国家在发展中可以免费或
低成本地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如果再 有一点创新,就可能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可能 把先进国家挤出国际市场。 差别产品理论:企业可以集中生产要素生产国 外同行产业中的差别产品,满足全球消费者的 不同需求,跨过本国市场和纯国内经营而直接 进入国际市场。
美国式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美国最早出现跨国公司 美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遵循了与国内企 业发展类似的成长模式 美国的跨国公司通常集中在特定的制造 业部门 美国的跨国公司通常具有技术和管理上 的垄断竞争优势
日本式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综合商社是日本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 营的先导和主体 综合商社的跨国经营活动具有独特的发 展历程 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独特产物 在组织和管理上,综合商社和跨国公司 具有类似的特征
反应型
出口形式
间接出口(Indirect Export):是指通过本 国的对外贸易专业公司或国外企业设在 本国的分支机构出口,其基本特征是通 过中间商将国内生产的商品出口到国外 市场。 直接出口(Direct Export):是指企业把 产品直接卖给国际市场的中间商或最终 用户。
间接出口
优点 企业进入市场快; 可以节省费用,投资小; 风险小; 灵活性大; 产品生产可以集中于某个地区,实现规模 经济。 缺点:不能获得国际经营的直接经验,对世界 市场缺乏控制,所获市场信息反馈有限、利润 亦有限,是进入国际市场最脆弱、最容易的方 式,较适合于小企业。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出口 许可证和特许经营 国际直接投资 交钥匙工程 加工贸易 补偿贸易
出
出口动机因素分类
动机因素
口
内部动机 管理推进
外部动机 国外市场机会
动机类型
开拓型
增长和输出目的 营销和技术优势 规模经济 风险分散 自愿订货 国内市场狭小 国内市场状况 扩大季节性商品的销售 达到极限生产能力 改变代理机构
许可证进入方式
许可证方式:企业被允许生产另一方设计并受专 利保护的产品或服务,即颁发许可证企业(即 许可方)允许另一家企业(即被许可方)有偿 使用其专利、商标或者其他知识产权,往往被 许可方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销售他的产品,并 且有时间限制。 优点:在那些外国政府要求新进入的企业作大 量投资时,这种方法便较为有利 。
许可证进入方式的不利方面
转让技术需要大量监察成本 许可方要冒着制造自己竞争对手的风险 很难确定转让技术带来的有利条件 可能在当地很难找到一家能够消化这种技术的企业 被许可方常常是在他买了技术以后才知道他要获得什 么 如许可证使用费以滑准法计算,被许可方买入技术后, 增加产量可能会导致付出的使用费的降低 在许可证的合同执行期间,许可方必须要向被许可方 出让一部分销售区域。如果这种安排没有达到预期的 结果,再进行谈判费用是相当昂贵的 可能出现一些资金调配问题。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共同特征
规模经济是美日跨国经营主体形成的首要前提 强大的产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是美日跨国经 营主体的组织特征 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是美日跨国公司经营战 略的共同特征 政府的支持、鼓励和保护政策,是美日跨国经 营成功拓展的有力保证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差异
美日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