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2),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3))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4),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8)学校退休教师王老师,虽然离开工作岗位,但依然关心学校的发展,还经常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进行帮扶,老师们引用《己亥杂诗》的名句称赞“,。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今天星期二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说和做》这篇文章里闻一多先生介绍了自己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特点。
C.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
D.《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主要借对紫藤萝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日前,中纪委网站推荐“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福建永定土楼群的庆成楼内的“客家家训馆”榜上有名。
客家家训馆秉承中华传统文化“孝悌_①(A tì B dì)、忠信、礼仪、廉耻”的八德,始终秉持“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
为了教育族人,客家人把祖训家规雕刻在族谱、楼门、中厅柱上,题写在宗祠的墙壁上,。
家庭和美社会才和谐,家族兴旺民族才昌盛。
另外,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家族的延续,正是历史上的名门wang_②_(A旺B望)族和广大普通家族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①处②处(2)给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这些家训,反映了客家人耕读传家、克勤克俭的传统②成为立身处世、创业持家的座右铭③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行稳致远的力量④洋溢着家国情怀,涵养着千百年来的好家风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原句:客家人把祖训家规雕刻在族谱、楼门、中厅楹柱上。
修改句: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
(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对上述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设问统领下文,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和作者对泰山的仰慕。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句实写泰山的秀美,后句虚写泰山的高大。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以“曾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的情形。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中,作者以“众山小”反衬出泰山的雄伟高大。
5.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顾《爱莲说》)【乙】舂陵①俗不种菊。
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
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
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
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
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
【注】①舂陵:地名。
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
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蔓.不枝蔓(2)宜.乎众矣宜(3)及.再来也及(4)其地近.宴息之常近7.与【乙】文”菊非可恶之草”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何陋之.有C.渔人甚异之. D.水陆草木之.花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2)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
(2分)9.同样是托物言志,周敦颐和元结各自写了什么内容?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
(22分)最后一束康乃馨李代金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中心街的街头。
那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10多双鞋子,都能挣上10多块钱。
老钱刚把自己的家伙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
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
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
老钱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男人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老钱一听,连忙眨眼,这花还这么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
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老钱听了才知道这天是节日。
他知道节日生意就好。
他想,今天自己的生意也该很好吧!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
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
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只擦到了两双鞋子,只收入了2块钱。
老钱不由地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老钱盯着孩子,盯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
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这想法在老钱心里转悠着,折磨着他。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
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去了,谁都不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
都12点过了,上班的人都下班了,可老钱一上午就只擦到了4双鞋子,就只挣到了4块钱。
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
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
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到。
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⑥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这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
该买的要买的都买了,就是想买的,见只有最后一束康乃馨,没有选择的余地,又嫌它是别人买了剩下的,看一眼就摇头走了。
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
老钱听了暗暗好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⑦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的康乃馨已经不如早上新鲜了,过往的行人也稀少了。
每每一个行人经过,孩子就会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
可行人瞧也不瞧就走过去了。
老钱听了暗暗发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⑧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
老钱看了不由得意起来了,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孩子着急说:“我要把它卖出去!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老钱没有表,老钱说:“应该有1点钟了吧!”“啊!都1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给她做饭吃!”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吃,她就会饿。
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⑨老钱没想到孩子是这么苦,老钱深深自责。
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了,老钱赶紧拿家伙擦鞋。
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听了就笑了:“好,我就卖给你!”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捡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
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跳一跳地去了。
老钱见了就笑了。
⑩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
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男人说:“我要了!”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
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了就走了。
○11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的显眼的一块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捡去。
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1期)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开始,老钱得知当天是母亲节时,以为自己的生意会和男孩的生意一样好。
B.文章中老钱买了男孩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后,又免费送给了在他鞋摊擦鞋的男人。
C.文章第③段对男孩和老钱的大量语言描写,表现了卖花男孩对母亲的孝顺。
D.文章中的老钱和最后买花的男人都具有善良、有爱心的美好品质。
1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这想法一直在老钱的心里转悠着,折磨..着他”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分)(2)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12.第③段和第⑨段都写到了孩子的“笑”,这两次“笑”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13.本文在塑造老钱这一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14.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分)(四)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15-17题。
(12分)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