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20世纪初表现主义美学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20世纪初表现主义美学

一个意象或幻影; 而喜欢艺术的人则把他的目光凝聚在艺术家所指示的那 一点上, 从他打开的裂口朝里看, 并在他自己身上再现这个意象。” 克罗 齐认为, 他的这一段话已为艺术下了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定义, 而且概括了艺 术的生产和艺术的欣赏两个过程。 直觉是什么, 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为什么直觉可以涵盖艺术创作的过程?
克罗齐在《美学纲要》中提出了5个否定
• 1.艺术不是物理事实,自然美不存在 • 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批判审美的快感主义 • 3.艺术不是道德活动,道德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而艺术作为直觉是一
种认识活动。 • 4.艺术不是概念活动或者逻辑活动。 • 5.艺术不可分类
克罗齐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 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历史上将艺术不同程度地混 同于哲学、历史、道德的种种观点, 然后, 经过条分缕析, 归纳演绎, 把人们 视为十分错综复杂的艺术创作活动, 概括为一个明确而简洁的公式: 艺术即直觉, 直觉即表现。 • 他说: “ 我愿意立即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 艺术是幻象或直觉。艺术家造了
• 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 首先通过直觉,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 人的心灵所具 有的一种能力, 与感受、知觉、联想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来界定直觉的特征。他在 该书的第一章开宗明义地指出: “ 知识有两种形式: 不是直觉的, 就是逻辑的; 不是 想象得来, 就是从理智得来的; 不是关于个别的, 就是关于普遍的;不是关于诸个别 事物的, 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 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 就是概念。
20世纪初表现主义美学
贝奈戴托·克罗齐
1866——1952
意大表现主义美学代表人物,1920——1921曾任意大利 教育部部长,墨索里尼上台后被撤职。
科林伍德美学观点深受克罗齐影响,克罗齐美学 观点深受桑克斯蒂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浪漫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大 背景
• 这段话说明, 在克罗齐的哲学体系中, 直觉虽然是一种达到真理的认识能力, 但已 经不是指一般意义或哲学意义上的直觉,而是具备了审美的艺术品格。因为, 第一, 直觉有赖于想象力, 而不是三段论; 第二, 直觉的结果是可供观照的意象, 而非概念 或某一结论; 第三,克罗齐还指出, 直觉活动的正价值为美, 反价值为丑。我们认为,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 克罗齐所说的直觉正是审美直觉。
公认是克罗齐美学的继承者,谈到表现主义美学 就是“克罗齐——科林伍德”美学
•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通过直觉与感觉、知觉、联想的关系来考察, 那么直觉所具有 的艺术品格就更清楚了。克罗齐认为, 直觉不同于感觉。后者不过是在直觉之下 的一种被动的感受能力, 它是消极、模糊、混沌的, 其意义只在于提供粗糙的、尚 处于自然状态的材料。只有当人们发挥心灵的主动综合作用, 借“ 造作、赋型” , 使混杂无状、混沌无形的材料, 获得某种形式, 对象化为一个美的意象时, 这个过 程才是直觉的过程。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R.G.科林伍德(1889-1943)(Robin George Collingwood)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 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后留校研究和任教。主 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1916)、《心灵的思 辨》(1924)、《艺术原理》(1938)、《历 史的观念》(1936)
• 克罗齐又进一步指出, 直觉也不同于知觉, 因为它并不囿于感官的直接把握, 而知 觉却是“ 对于现前实在的知识, 即说某某事物是实在的那种知识” , 对于直觉来 说, 对象置于眼前也好, 是非实在的存在也好, 人们都可以通过直觉活动产生意象, 因为直觉所依靠的是心灵的综合作用, 它突出地表现为创造性的想象力的活跃, 它 既可超越感觉的界限, 也可以突破知觉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又能跨越回忆、联想 的樊篱, 达到全新的自由创造的境界— 艺术直觉的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