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商朝的国家外部表现形式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同盟,周朝实行分封制,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由“方国联盟”到“众星拱月”表明()[2.5分]A.大一统局面初步形成B.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更紧密C.王朝版图急剧地扩张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为有力2.16-17世纪时,法国三级会议按国王的命令召集,一般在国王感到缺钱准备征收新税时,或者需对旧税加以追认时才召开,参加会议是执行国王的命令。
由此可见,三级会议()[2.5分]A.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是为君主专制服务C.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兴起D.实现了权力的制衡3.参议会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的一种人民代表大会式的民主政治制度。
在历次参议会上,开明绅士们很珍惜自己的政治权利,真正做到了“参议员在会议内得自由发表言论,不受任何限制”。
边区参议会的设立()[2.5分]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C.消弥了社会各阶级间的政治分歧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导权4.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军队战斗力强悍,但他也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干赏蹈利”,只能称之为“盗兵”。
荀子称秦军为“盗兵”的原因是()[2.5分]A.秦军过于注重功利B.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C.秦军实行连坐制度D.秦国地处边陲民风彪悍5.光荣革命后,一方面,英国文官队伍继续扩大,国王总是利用职位肥缺收买议员,另一方面,文官的录用由各部大臣或各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个人意愿任命,他们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
这表明当时英国文官的选任()[2.5分]A.封建色彩较为浓厚B.国王有最终决定权C.有严格的录用程序.D.腐败现象较为普遍6.1908年,候补内阁中书黄运藩奏请“科举与科学并行”。
他认为“中国人心皇皇,国势岌岌,半由学务,亟宜变通,计惟科举与科学并行,中学与西学分适,乃足靖人心而定国是。
”材料表明()[2.5分]A.科举选官与学堂选官不分优劣B.科举考试应该改变考试内容C.废除科举选官引起了社会不满D.清朝末年学堂选官难以推行7.《春秋繁露·精华》记载了董仲舒对“春秋决狱”含义的解释:“春秋之听狱,必本其事而原其志(根据案件事实论证其主观心态),志邪者不待成(主观邪恶,犯罪未遂也应处罚),首恶者罪特重(首恶从重论处),本直者其论轻(主观无恶意者从轻论处)”。
这一解释对中国古代法治发展的影响是()[2.5分]A.外儒内法B.援儒人法C.重罪轻罚D.严刑峻法8.宗教对法律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由此可知,宗教()[2.5分]A.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B.引导了西方的价值观C.推动了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D.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9.1815年拿破仑军事上彻底失败,西欧各国终于脱离了法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它们试图摆脱法国法律的控制,然而人们不久就惊异地发现,消除《法国民法典》已有的影响竟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表明,《法国民法典》()[2.5分]A.成为欧洲各国的通用法B.是一种经典的法制模式C.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D.因军事扩张而急速推广10.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22年、2022年进行了五次宪法修订。
我国宪法的不断修订()[2.5分]A.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B.体现了法制建设的曲折艰难C.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1.明朝建立后,在中央不设专门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有关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概由皇帝亲自决定,具体的民族事务则分别交给中央和地方的各个职能机构来处理,其“地方职能机构”指的是()[2.5分]A.大鸿胪B.大都护府C.理藩院D.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12.二战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构成了当代国际法。
1945年以来,随着新兴国家进入国际法律制度领域,他们对一些以欧洲为核心的概念和国际法原则、规则的效力提出挑战,并发展出了新的分支学科。
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2.5分]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C.联合国的建立和推动D.欧洲逐渐走向衰败13.毛泽东说过:“苏联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他们实行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的办法。
我们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
有些人想援引苏联的办法,在中国成立加盟共和国或自治共和国,这是不对的。
”这一重要论述()[2.5分]A.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适用于中国B.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C.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对苏联的优越性D.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造性和必要性14.下表反映了中法两国在20世纪40-60年代的关系变化。
由此可说明()时间关系1949年10月法国政府因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年中法两国总理首次会晤打开两国关系的新起点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想借中国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2.5分]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B.国家利益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C.中法国家利益一致D.美国的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15.鸦片战争后,在实体银两、银币流通的同时,在商业活动中又产生了一种只作为计算单位的虚银两,如汉口的洋例银、天津的行化银、征收关税的海关两等。
这些虚银两的产生()[2.5分]A.削弱了清政府中央权威B.适应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开启了中国金融近代化16.二战后初期,许多国家都需要大量的美元填补其财政赤字和支付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但由于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美国无法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发钞票,这就形成了“美元荒”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2.5分]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被冲击B.战后各国间商贸竞争激烈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弊端D.西方由此陷入了经济滞胀17.对下面两幅漫画的主旨解读正确的是()[2.5分]A.中国经济崛起利于改变世界货币体系B.美元霸权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C.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正式确立D.未来世界货币体系将美元排除在外18.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黼”。
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这表明唐宋以后的养老制度建设旨在[2.5分]A.兼顾物质精神需要B.服务于高龄人口C.强调以人为本理念D.突出宣传教化功能19.下表是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
据此可知,英国户籍管理()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2.5分]A.以社会救济为主要任务.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20.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议案在国会的争辩异常激烈,罗斯福通过发表“炉边谈话”,阐述社会保障问题。
在炉边谈话后,纽约市失业保障委员会主席写信给罗斯福支持社会保障议案,并期望“纽约将不是社会保障的荒岛”。
这反映了()[2.5分]A.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民生B.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C.罗斯福新政的共产主义性D.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上升21.“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之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一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
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
”材料旨在说明贫富差别的出现()[2.5分]A.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B.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分离D.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22.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
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
这说明19世纪的美国()[2.5分]A.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B.受传统的经济政策影响C.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存在弊端D.民主法制制度十分完善23.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以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也日渐普及。
古代东西方家庭式劳作方式[2.5分]A.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B.使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C.说明各地经济水平相当D.利于各地建立集权政治24.“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
属于第二层含义表现的是()[2.5分]A.实现机械生产取代手工劳动B.推动人类社会向近代的转变C.推动人类社会生活的世俗化D.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的法律制度并没有随之消失。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罗马法乃至整个法学都已经处于停滞和衰退的状态。
在11世纪以前,西欧各国普遍以日耳曼习惯法为自己的法律标准。
随着西欧农业的进步、商业的复兴以及城市和行会的兴起,西欧的人们开始自我觉醒,再加上中世纪教权与皇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相互博弈,西欧各国普遍需要一套完善的、统一的法律体系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伴随着《民法大全》的重新被发现,罗马法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谢斌《论〈拿破仑法典〉的渊源》材料二在资产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其思想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法国启蒙先驱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中均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那就是所谓的“自然法”,而自然法又是从何而来呢?那就是罗马法。
这样一部远在两千多年前便已出现的古老法律,以其蕴含的人类早期民主自由思想而成为资产阶级文化复兴和思想启蒙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源泉。
——摘编自马守信《法家之绝唱,不宣之檄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复兴的原因。
(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