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35*2分=70分)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
对于这种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儒家思想在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的新发展②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③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影响④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④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以礼入法,以礼入俗3.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蕴含“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学说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5.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
但是,因为他身处乱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所以后世的文人,就对他很不齿。
在这些文人看来,他的行为就和那些一嫁再嫁,一生经历过很多男人的荡妇一样,丑陋不堪。
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A.民族气节 B.宋明理学 C.君权神授 D.文化修养6.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7.史学家陈寅恪称:“华夏文明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反映宋代思想文化繁荣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理学的形成③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④书法艺术个性化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这首古代著名诗歌放映了()A.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B.东汉地主的庄园生活C.唐代诗人的诗中有画D.宋代文人的抒情写意9.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①用楷书抄写《论语》②学习《九章算术》③带朋友去看京剧④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A.①③B.③C.④D.全部无法实现10.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图一《洛神赋图》局部图二《天王送子图》图三《窦娥冤》图四京剧《杨门女将》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11.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12.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创作方法。
下列文学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有()①《诗经》②《离骚》③《子虚赋》④《红楼梦》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就在欧洲”。
这场运动指的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14.美国学者罗伯特认为:“这一时期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文艺复兴的开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15.马克思说:“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
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
”这里的“工具机”是指()A.发电机 B.纺织机器 C.改良蒸汽机 D.汽船16.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他()A.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对自然哲学的贡献突出17.11. 右侧是某书店的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最有可能在世界性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践活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A.①⑤ B.②④C.③⑤ D.①③18.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B. 主张法治,构建理性王国C.倡导思想自由D. 鼓吹人性解放19.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的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
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
所谓“全新的文明”可以指( ) A.农业文明 B.工业文明 C.知识经济 D.信息文明20.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下列对三者共同点是()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2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A.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B.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C.空想社会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D.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2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A.《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B.《等待戈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D.《战争与和平》——“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23.“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
这种表现技法当属()A.古典派 B.荒诞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24.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亿万观众。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累计观众196亿人次,这说明()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C.观众必须通过电视才能了解奥运会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25.日本福泽渝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修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6.“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下列人物中,有可能发表这一议论的是()A林则徐 B郑观应 C李鸿章 D孙中山27.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D.中国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28.1866年,洋务派代表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
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
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
以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了船政学堂()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教学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C.不重视传统经典的修习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29.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0.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
其先后顺序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③《新民主主义论》④《论十大关系》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31.下列科技成果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创造和发明的有()①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②“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③“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和安全返回④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2.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B.教育大革命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33.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
泰坦尼克号遇难消息传出到600多人获救主要是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A.雷达技术B.声像技术C.无线电技术D.通讯卫星技术3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乘坐汽船横渡大西洋C.在电灯下阅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驾驶汽车外出旅行35.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相对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xx.12高二历史月考试题Array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其中有贷款性质的措施是什么?(2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4分)3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二者改革的性质是什么?(2分)38.(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