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原人教版] 1-2章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火药的成份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并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此时发生的反应为:5KClO3 + 6P == 3P2O5 +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中消耗3molP时,转移15mol电子B.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6C.产生白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为白色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水分,部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雾)D.因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所以在此火药中可以用白磷代替红磷2.德国科学家日前利用卫星数据和一种先进的仪器,绘制了一幅地球上空二氧化氮的分布图。

从科学家绘制的二氧化氮分布图看,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浓度很高。

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其原因是这些地区的:()A.硝酸工业发达B.雷雨天气较多C.燃料以煤为主D.机动车辆过多3.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

使CO、NO 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B.汽车尾气中NO 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 x反应D.NO 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4 在热的浓硝酸中加入铜粉和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A.Fe2+B.Fe3+C.Fe2+、Fe3+D.Fe3+、Cu2+5.实验室里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仪器,该仪器为两头密封的玻璃管,中间带有一根玻璃短柄。

当玻璃管内装有碘片时,用此仪器进行碘的升华实验,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用此仪器不能反复进行的实验是 ( )A .NH 4Cl 受热分解的实验B .KMnO 4受热分解的实验C .白磷和红磷在一定温度下相互转变的实验D .无水CuSO 4与胆矾的互变实验6.下列关于硝酸和磷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磷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所以硝酸比磷酸稳定B .在硝酸和磷酸中,氮和磷的化合价相同,因此硝酸和磷酸都是强氧化性酸C .磷酸是无色晶体,具有吸湿性,而硝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D .磷酸和硝酸的工业制法都是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7.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B .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C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D .稳定性:NH 3 > PH 38.对于可逆反应:2SO 2 + O 2 2SO 3(气) + Q(Q > 0),升高温度产生的影响为 ( )A .v 正增大, v 逆 减小B .v 正减小, v 逆 增大C .v 正 和v 逆 不同程度的增大D .v 正 和v 逆 同等程度的增大9.将N 2、H 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甲:2H V =3mol ⋅L -1⋅min -1;乙:2N V =2mol ⋅L -1⋅min -1;丙:3NH V =1mol ⋅L -1⋅min -1。

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度 ( )A .V 甲>V 乙>V 丙B .V 乙>V 丙>V 甲C .V 丙>V 甲>V 乙D .V 乙>V 甲>V 丙10.将0.1mol N 2O 4置于1L 密闭容器中,然后保持烧瓶100℃的恒温,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 2O 4(g)2NO 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 .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变,不再加深B .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 .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D .NO 2的生成速率与NO 2的消耗速率相等1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X 和Y ,发生如下反应:X(g) + Y(g) 2Z(g),(正反应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容积内压强不变B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Z 气体,达到新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不变,但X 的浓度升高C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中气体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D .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X ,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12.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13.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 气体的浓度为0.5mol•L —1。

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容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3mol•L —1,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x+y>zC .物质C 的体积分数增大D .物质B 的转化率增大14.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 (g )+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 ,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了3mol M 和1mol N 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 )A .<60% B.=40% C .<40% D .>60%15.在2L 密闭容器中加入或通入一定量A 、B 、C 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如图1),3min 后给体系加热,气体C 的体积分数Ψ(C)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均随温度分别发生了图示变化(如图2、图3)。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A .前2min 中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mol/L ·min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2CC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 .A 、B 一定均为气态第Ⅱ卷(55分)二、非选择题(55分)16.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 (g)十H2O(g)CO2(g)十H2(g);△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L·min)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18.向体积为2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X(g) Y (g)+3Z(g)(1)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庄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用Y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为mol/L·min。

(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段时间内测得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X)=3. 5mol/L·min; 乙v(Y)=2mol/L·min; 丙v(Z)=4.5mol/L·min; 丁v(X)=0. 075mol/L·s 。

若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则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则平衡向(填"左"或"右"或"不移动");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则平衡向(填" 左" 或" 右" 或" 不移动")。

(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则平衡后X的转化率⑷与⑴的平衡中的X的转化率相比较A.无法确定B.⑷一定大于⑴C.⑷一定等于⑴D.⑷一定小于⑴(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a、b、C应该满足的关系为(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19.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 + 3H2 (g) 2NH3(g)(1)若反应达平衡前某时刻t时,n(N2)=13mol,n (NH3)=6mol,则a=________mol。

(2)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已换算为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

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起始):n(平衡)= ;原混合气体中,a:b=(4)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 : α(H2) =20.氨(NH3)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1774年该气体由英国普里斯特里利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加热反应制成。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和所用药品都正确的是(填“甲”、“乙”或“丙”) ;(3)如何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4)该实验装置与实验室制备气的装置相同.;(5)如右图在圆底烧瓶里收集干燥的氨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