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减少:病毒性感染、伤寒等
血小板计数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增多:生理性:如小婴儿、剧烈运动等 急性感染、中毒 严重外伤、烧伤、心梗 急性失血或溶血 白血病等 减少:某些感染、再障、慢性理化损伤 脾功亢进、免疫性疾病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临床疾病概要(第2版)
第四章 (第一篇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本节重点
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 尿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的化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值 白细 胞计数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中性 成年男性 粒细胞 RBC (4.0~5.5) ×10 /L 嗜酸 HGB (120 ~160)g/L 性粒细 胞 嗜碱 性粒细
百分率(%) 绝对值(×109/L)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计数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增多:生理性:如小婴儿、剧烈运动等 反应性:感染等 肿瘤性:白血病等
显微镜检查
细胞 管型 4.乳糜尿 :乳白色,见于晚期丝虫病 结晶 5.脓尿及菌尿 :云雾状混浊,见于泌尿系感染
3.胆红素尿
深黄色,振荡后泡沫黄色 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
化学检查
酸碱度 蛋白质 二、尿液的一般检查 尿糖 临床意义 酮体 正常:受食物或药物影响,置久可现氨臭味 尿胆素与尿胆原
化学检查
酸碱度 蛋白质 二、尿液的一般检查 尿糖 临床意义 酮体 多尿:24h尿量>2.5L 尿胆素与尿胆原 生理性:大量饮水、利尿剂应用等
显微镜检查
细胞 管型 少尿:24h 尿量<0.4L 休克、急性肾炎、结石等 结晶
无尿:24h尿量<0.1L 严重肾功不全
糖尿病、尿崩症 急性肾衰多尿期
化学检查
血小板计数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减少: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伤寒
血小板计数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细胞类型
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l~3 50~70 0.5~5 0~l 20~40 3~8 0.04~0.5 2~7 0.05~0.5 0~1 0.8~4 0.12~0.8
12
成年女性
新生儿
(3.5~5.0) ×1012/L
(110 ~150) g/L
(6.0 ~ 7.0) ×1012/L
(170~200) g/L
值 白细 胞计数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生理性变化 中性 增多:新生儿、高海拔地区居民 粒细胞 嗜酸 减少:妊娠中后期,某些老人 性粒细 胞 嗜碱 性粒细
RBC和HGB测定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成年 WBC (4~10) 9 ×10 /L 6个月-2岁 (11~12) ×109/L 新生儿 (15~ 20) ×109/L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计数
RBC和HGB测定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血小板计数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参考值 血小板:(100~300)×109/L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计数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增多:生理性:运动、饱餐、妊娠中晚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脾切除术后,恶性肿瘤等
酸碱度 蛋白质 二、尿液的一般检查 尿糖 正常:淡黄、透明、放置后微混 临床意义 酮体 肉眼血尿:血量1ml/L尿量 尿胆素与尿胆原
1.血尿
显微镜检查
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尿红细胞>3个/HP 提示泌尿系统有出血
细胞 管型 结晶
化学检查
酸碱度 蛋白质 二、尿液的一般检查 尿糖 临床意义 酮体 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 2.血红蛋白尿 尿胆素与尿胆原 急性溶血、输血反应等
临床意义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增多:较少见 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增多:生理性:见于儿童 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移植排斥反应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病理性变化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增多:原发性 继发性:先心病等 相对性:呕吐等
减少:急慢性失血:钩虫病等 RBC寿命短:溶血性贫血等 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再障
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 临床意义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计数
减少:引起出血 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 DIC
二、尿液的一般检查
化学检查
酸碱度 蛋白质 二、尿液的一般检查 尿糖 参考值 酮体 尿胆素与尿胆原 24h尿量:1L-2L,平均1.5L
显微镜检查
细胞 管型 结晶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计数
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接触放射线 免疫缺陷性疾病
RBC和HGB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WBC和DC测定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增多:生理性:见于婴幼儿及儿童 某些感染:活动性肺结核等 某些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