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总括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 花。(描图景)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点氛围),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 月情怀的乡愁。(析情感)
小松
杜荀鹤
小结 • 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1、诗歌中的物象是什么? (抓题目) 2、物象的有什么基本特征? (抓描述其形态特征的语句,关注表现手法) 3、物象寄托了什么情感? • (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情志。或抒发某种 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 隐含生活的道理)
训练2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三、鉴赏物象
训练1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这一形象的寓意
答案:诗中塑造了小松虽从小被埋没,无人赏识,但坚强 不屈,壮志凌云的形象。 “小松”寓意着诗人不甘埋没、不屈不挠(或顽强向上) 的品质,并对时人目光短浅、埋没英才的批评。
•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 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 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 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小结:诗人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简要 分析
答案: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追求清高,但 无人理解、孤独寂寞的形象。
训练4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注:作者自幼家贫,苦读成才,但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 遂归隐。
问题:诗中刻画了梅花哪些形象特征?寄托诗人 什么情感?
答案:诗中刻画了梅花耐寒、高洁、报春的 形象特点。 并寄托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孤芳自赏(对才华自信)的情感。
结 束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 训练2(12年安徽卷) •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 [宋]杨万里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 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 的一 首 •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 •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 二字的妙处(4分) •
【注释】 青年杜甫在洛阳时作。
(1)作者在诗中刻画了马的哪些特征? (2)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1)作者刻画了一匹大宛名马瘦骨突出、两 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形象。 (2)抒发了对胡马的喜爱赞美,寄托了自
训练3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 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训练6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 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 “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 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 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 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胡令能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 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 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 灵)。
训练5.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训练3(12年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 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 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
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训练4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题:分析三、四句体现的意境。
训练2
完整答案: 本诗描写了野、天、树、江、月、人等事物;日暮时刻, 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 要低;夜晚,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 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创设(渲染、营造)了旷远、清 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12年高考湖南卷)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pìtī )泉:泉水名
鉴赏诗歌意境的步骤小结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意象 第二步:描述想象的画面
第三步:概括营造的意境
第四步: 体悟诗中的感情
表述形式:
本诗描写了……等事物,描述画面, 创设(渲染、营造)了……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的感情。
训练3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代诗歌鉴赏之
鉴赏诗歌形象
临清二中 齐保良
目标
• 一、鉴赏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 2、意境 3、物象 二、鉴赏诗歌形象方法步骤
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训练1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题: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
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1)边塞(诗) (2)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 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 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 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 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向,通过喜悦、暖冷、声色 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