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8届高三化学限时训练(附答案)

018届高三化学限时训练(附答案)

高三化学限时训练一(2017.9.5)
1.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据有关“规律”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 2通入NaClO 溶液中能生成HClO
B.金属钠可以通过电解熔融NaCl 制得,推出金属铝可以通过电解熔融AlCl 3制得
C.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Na 2O 2,推出金属锂在纯氧中燃烧生成Li 2O 2
D.CaCO 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 2,推出CaSO 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 2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
A .氮气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可将炽热的镁粉放在氮气中冷却
B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与TiCl 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
3.离子甲与微粒乙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离子甲不可能是( )
A .HCO 3-
B .NH 4+
C .A13+
D .Mg 2+
4.将0.4gNaOH 和1.06g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 ·L -1稀盐酸。

下列图像 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实质是Al 3++3NH 3·H 2O===Al(OH)3↓+3NH +
4 B .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 +、NH +4、CO 2-3、Cl -
一定能够大量共存 C .镁铝合金既可完全溶于过量盐酸又可完全溶于过量NaOH 溶液
D .依据铝热反应原理,能发生反应:2Al +3MgO=====高温
3Mg +Al 2O 3
6.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7.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试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其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右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10.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 D.稀硝酸
11.(每空2分,共14分)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部分转变为
Na2CO3),某研究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Ⅰ.加热分解法利用图1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有:
①仪器a的质量;
②;
③。

Ⅱ.测量气体体积法
利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1)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

(2)导管g的作用为。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C中最好用______________溶液代替水。

(4)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m g,反应前滴定管C的读数为V1 mL,反应结束后滴定管
C的读数为V2 mL,则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2.A、B、C是单质,其中A是金属,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乙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3).将一定量的A加入到NaOH溶液中,产生的C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则消耗的A的物
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13.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铝热反应的性质时,对教材中的实验产生了深入研究的想法,他们准备
对实验现象及产物组成进行研究,确定了研究方案,研究过程如下:
从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描述入手,教材中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热,并
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又已知:Al、Fe2O3、Al2O3、
Fe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1)
(2)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

理由是:该反应放热能使铁熔化,
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

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答: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填写下列表格:
(4)实验室欲溶解此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填序号),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浓硫酸 B.稀硫酸C.稀硝酸D.NaOH溶液
高三化学限时训练一(2017.9.5)答案
1-10 A C A C A C B D C A
11.(每空2分,共14分)
【解析】:Ⅰ.(1)仪器a 是坩埚。

(2)还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有“加热前,仪器a 和样品的总质量”和“加热冷却后,仪器a 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Ⅱ.(1)涉及气体的实验装置连接好后第一步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导管g 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3)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误差,所以采用饱和NaHCO 3溶液代替水减小误差。

(4)根据碳原子守恒,1 mol 碳原子对应1 mol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
物质的量为V 1-V 222400 mol ,所以样品中NaHCO 3和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V 1-V 222400
mol 。

【答案】:
Ⅰ.(1)坩埚 (2)加热前,仪器a 和样品的总质量 加热冷却后,
仪器a 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Ⅱ.(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
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
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3)饱和NaHCO 3 (4)V 1-V 222400
mol 12. (1)Al O 2 NaAlO 2 Al(OH)3
(2)①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②Al 2O 3+2OH -
==2AlO 2—+H 2O (3)0.1 mol 0.3 mol
13. [解析] 本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依据铝热反应,即2Al +Fe 2O 3=====高温
Al 2O 3+2Fe ,首先从引发铝热反应的方法入手,考查铝热反应的实验步骤,引发铝热反应的方法有三个要点:①在铝热剂表面铺一层KClO 3,②在中间插入镁带,③点燃镁带。

然后根据本实验的两个重要现象,即“反应放出大量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分析产物成分,结合相关熔点数据资料,可得出当铁是熔融态时,铝一定是液态,二者可以熔合形成合金,故(2)推测完全合理。

证明该熔融物中含铝的方法是利用铝与铁的性质区别,铝能与NaOH 溶液反应,而铁不能,将固体溶于NaOH 溶液中,若有气体产生,且有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剩余,则说明是铝铁合金,原理是2Al +2NaOH +2H 2O===2NaAlO 2
+3H2↑。

(4)需根据混合物本身的性质从能否溶解、环境保护、操作方便等角度进行思考,熔融物是Al、Fe、Fe2O3、Al2O3等物质的混合物,选择的试剂必须能溶解上述所有物质,并且不能产生污染性气体,同时试剂还应该是常见,操作应该是最简单。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知稀硫酸是最佳试剂。

[答案]
(1)①在铝热剂表面铺一层KClO3,②在中间插入镁带,③点燃镁带
(2)合理
(3)氢氧化钠溶液取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气体产生
2Al+2NaOH+2H2O===2NaAlO2+3H2↑
(4)B稀硫酸能完全溶解此熔融物,并且不造成环境污染(浓硫酸会使铁、铝钝化;稀硝酸
溶解金属时,会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空气;NaOH溶液不能溶解单质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