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强化训练一[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高考必考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年辽宁沈阳模拟)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是否被氧化D.常温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解析▶碱式硫酸铁中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利用胶体表面积大吸附性强来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使胶体聚沉,达到净水的目的,且Fe3+对人体无害,A项正确;NHHCO3受热易分解,4因此生产FeCO时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B项正确;如果溶液中含有Fe3+,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3中加入硫酸铵得到硫酸亚铁铵,溶液呈血红色,否则不含有,C项正确;根据制备过程可知,向FeSO4而化学反应通常向物质溶解度小的方向进行,得出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小于硫酸亚铁,D项错误。
答案▶ D的是()。
2.下列说法错误..A.葡萄糖和麦芽糖均为单糖,且互为同分异构体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至少含有2种官能团解析▶葡萄糖是单糖,麦芽糖是双糖,A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且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植物油含碳碳双键等不饱和结构,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C项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至少含有氨基和羧基2种官能团,D项正确。
答案▶ A的是()。
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正确...实验装置解析▶由于有机物易挥发,装置中的长导管除了可以导气外,还具有冷凝、回流的作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A 项正确;水和溴苯不互溶,且溴苯密度比水大,所以可以采用分液法分离,B项正确;将苯分别滴入溴水、酸性KMnO4溶液中,苯会将溴水中的Br2萃取到苯层,但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C项正确;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多步取代反应,产物为多种氯代甲烷的混合物,不能利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备一氯甲烷,D项错误。
答案▶ D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正戊烷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5N AB.常温常压下,1.8 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C.1 L 0.1 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3N AD.7.8 g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解析▶正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不能用22.4 L·mol-1计算正戊烷分子的物质的量,A项错误;常温常压下,1.8 g甲基(—CD3)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的中子数为0.N9A,B项错误;1 L 0.1 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0.1 mol NH4NO3,0.1 mol NH4NO3中含有0.3 mol氧原子,由于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该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0.3N A,C项错误;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Na2O2~e-,故0.1 mol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N1A, D项正确。
答案▶ D5.(2018年黑龙江哈尔滨模拟)据《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 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一氯代物只有5种C.与环丙烷互为同系物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解析▶有机物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所以该烃能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桥连多环烃为对称结构,分子中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即一氯代物有5种,B项正确;桥连多环烃与环丙烷所含环的个数不同,不可能是同系物,C项错误;桥连多环烃中碳原子都是以单键形式连接,为正四面体结构,不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D项错误。
答案▶ B6.(2018年重庆綦江中学模拟)X、Y、Z、W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它们可以组成化学式为XYZ3W8的硅酸盐,该化学式中仅W显负价。
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Z的最高正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Y3+与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W的质子数之和等于Y、Z的质的是()。
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错误..A.简单离子半径:X>Y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C.Y的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D.X2W2、Y2W3两种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解析▶XYZW8为硅酸盐说明其组成元素中一定有Si、O,化学式仅W显负价,W为O元3素;Y3+与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Y为Al元素,X、Z中有一种元素是Si;X、Y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Z的最高正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且X、W的质子数之和等于Y、Z的质子数之和,推出Z为Si元素,X为K元素。
离子半径K+>Al3+,A项正确;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2O,B项正确;Y的氧化物为Al2O3,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项正确;XW2是K2O2,只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Y2W3是Al2O3,只含有离子键,两种化合物含有的2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答案▶ D7.(2018年安徽宿州质量检测)光伏发电电解甲基肼(CH3NHNH2)制氢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池中交换膜仅阻止气体通过,a、b极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B.制氢装置溶液中电子从a极流向b极C.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NHNH2+12OH--10e-C-+N2↑+9H2OD.工作时,产生N2、H2的体积之比为1∶3(同温同压)解析▶a极发生氧化反应,放出氮气,所以a极是阳极,则P型半导体为正极,故A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流动,故B项错误;工作时,a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HNHNH2+12OH--10e-3C-+N2↑+9H2O,故C项正确;根据阳极反应式可知,生成1 mol氮气转移10 mol电子,生成1 mol氢气转移2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产生N2、H2的体积之比为1∶5,故D项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8.(15分)NaNO2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NaNO2能发生以下反应:3N-+2H+N-+2NO↑+H2ON-+Ag+AgNO2↓(淡黄色)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
回答有关问题:(1)制取NaNO2反应原理:NaCO3+2NO2NaNO2+NaNO3+CO2;2Na2CO3+NO+NO22NaNO2+CO2。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过程中,需控制B中溶液的pH>7,否则产率会下降,理由是。
③往C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反应结束后,B中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操作,可得到粗产品晶体和母液。
(2)测定粗产品中NaNO2的含量称取m g粗产品,溶解后稀释至250 mL。
取25.00 mL溶液,用c mol·L-1的酸性KMnO溶液平行滴4溶液的体积为V mL。
定三次,平均消耗酸性KMnO4已知:2Mn-+6H++5N-5N-+2Mn2++3HO。
2①稀释溶液时,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填字母)。
A.容量瓶B.量筒C.胶头滴管D.锥形瓶②当观察到时,滴定达到终点。
③粗产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用代数式表示)。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母液中含有N-:(限选用的试剂: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钡溶液)。
解析▶(1)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浓)Cu(NO3)2+2NO2↑+2H2O。
3②根据离子方程式3N-+2H+N-+2NO↑+H2O可知,pH<7时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和NO。
④结晶后需通过过滤将晶体与母液分离。
气体。
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让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2)①溶液的配制需要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
②当滴入的酸性KMnO4溶液不再被消耗时,即出现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
③(c mol·L-1×V×10-3L××10×69 g·mol-1)÷m g×100%=×100%=%。
答案▶(1)①Cu+4HNO(浓)Cu(NO3)2+2NO2↑+2H2O3②如果pH<7,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和NO气体③2NO+O22NO2④过滤(2)①AC②溶液出现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③%(3)取样,加入硝酸,若有气泡产生,且生成的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证明母液中含有N-9.(2018年广西考前模拟)高氯酸铜易溶于水,在130 ℃时会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燃烧催化剂。
以食盐等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铜[Cu(ClO)2·6H2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4(1)发生“电解Ⅰ”时,所用的交换膜是(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2)歧化反应是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已知上述工艺流程中“歧化反应”的产物之一为NaClO。
3①“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歧化反应”阶段所采用的不同温度对产率影响的结果如图所示。
则该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
(3)“电解Ⅱ”的阳极产物为(填离子符号)。
(4)操作a的名称是,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5)用该工艺流程制备高氯酸铜时,若起始NaCl的质量为a t,最终制得的Cu(ClO4)2·6H2O为b t,则产率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电解Ⅰ”所发生的反应是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O2OH-+H2↑+Cl2↑,需要防止OH-与氯气反应,因此选择阳离子交换膜。
2(2)①“歧化反应”时,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之一为NaClO3,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CO3+3Cl25NaCl+NaClO3+3CO2。
2②由图像分析可知60 ℃时产率最高,则该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