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外国教育史真题:选择题随堂讲义

2019年外国教育史真题:选择题随堂讲义

外国教育史311选择题真题古典时期的教育知识点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2009年,第24题】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A.“拉比” B.“古儒” C.“书吏” D.“校父”【2017年,第24题】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2019年,第24题】开设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以培养各类人才的文明古国是( )【2019年大纲新增知识点】A.巴比伦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希伯来知识点2:古希腊教育【2011年,第24题】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周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A.体育馆B.埃弗比C.体操学校D.角力学校【2014年,第24题】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A.文雅教育B.文体教育C.职业教育D.军体教育【2012年,第24题】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A.斯多葛学校B.体操学校C.埃弗比D.体育馆【2013年,第25题】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军事教育B.重视女子教育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D.加强国家对教育【2017年,第25题】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 B.弦琴学校 C.体操学校 D.修辞学校智者派与七艺【2007年,第21题】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2018年,第24题】创制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A.智者派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学派【2009年,第25题】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A.毕达格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019年,第25题】亚里土多德将教育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其依据是( )A.灵魂论B.天性论C.习惯论D.理性论【2019年,第26题】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派对古希腊教育实践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 )A.确立了“四艺”B.创办了学园C.扩大了教育对象D.强化了教育的等级性中世纪教育知识点1:世俗教育【2007年,第22题】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教会教育【2018年,第26题】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A.家庭教育B.礼文教育C.侍从教育D.社会教育【2012年,第25题】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A. 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B. 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C. 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D. 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知识点2:拜占庭教育【2010年,第24题】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A.拜占廷教育B.阿拉伯教育C.基督教教育D.世俗封建主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知识点1:人文主义教育【2010年,第26题】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 B.昆体良主义C.新托马斯主义D.新柏拉图主义【2014年,第27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A.推崇绅士教育B.推崇经院教育C.推崇文雅教育D.推崇骑士教【2016年,第26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认识取向,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A.教育目标侧重个性发展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的学习C.教育对象偏重上层子弟D.关注现实生活知识点2:新教教育与天主教教育【2008年,第22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A.人文主义教育 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2017年,第27题】宗教改革对欧洲教育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是()A.教育管理的国家化B.教育内容的古典化C. 教学语言的统一化D. 教学目的单一化知识点3:共同特点【2012年,第26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近现代法案知识点1:英国教育【2008年,第26题】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D.大学推广运动【2008年,第28题】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A.《福斯特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D.《巴特勒教育法》【2019年,第32题】1870年《福斯特法案》的颁布与实施在应该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英国A.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B.中等教育双轨制的确立C.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D.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2009年,第30题】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A.《巴特勒法案》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D.《福斯特教育法》【2010年,第31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

这种中学是()A.完全中学B.统一中学C.综合中学D.文实中学【2010年,第32题】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A.《斯宾塞报告》B.《哈多报告》C.《雷沃休姆报告》D.《诺伍德报告》【2012年,第28题】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这种“公学”的含义是()A.公立学校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2012年,第32题】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2013年,第32题】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A.统一学校B.国立中学C.中间学校D.综合中学【2013年,第29题】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014年,第32题】20 世纪70 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A.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C.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D.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2015年,第29题】19世纪前半期,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A.宗教神学知识教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并重B.贵族子弟与中产阶层子弟同堂学习C.古典学科与现代科学并行不悖D.社会团体与政府合作管理【2017年,第29题】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A.贫民子弟B.贵族子弟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D.中产阶级子弟【2018年,第27题】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A.大学自治B.教授治校C.科学教育D.古典教育知识点2:德国的教育【2007年,第27题】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A.哈勒大学 B.柏林大学 C.哥延根大学 D.慕尼黑大学【2008年,第24题】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A.泛爱学校B.文科学校C.实科学校D.国民学校【2014年,第29题】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8 世纪后期在德国出现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寓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的新式学校是()A.劳动学校B.泛爱学校C.实科学校D.文科学校【2014年,第30题】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所鉴借的办学模式主要源于()A.英国大学 B.法国大学 C.德国大学 D.意大利大学【2018年,第28题】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2013年,第28题】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制造了柏林大学办学模式,为大学增添了()A.人才培养功能B.科学研究功能C.社会服务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知识点3:法国的教育【2007年,第28题】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