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2013年12月24日上午第二节课,按照学校基本功比赛的安排,我在随机抽签到的不是自己所带的班级八(1)班,上了《沁园春·雪》这节课。
虽然时间比较仓促,我还是作了一定的准备,为了保证这节课的“原生态”,我既没有在本班提前预演,也没有在平行班级进行试讲。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课前的教学设计在推进,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设计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学生的调动不尽人意。
考虑到自己对八(1)班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老师,在上课前的那晚晚修,我发下复印的课文给他们时,特意介绍了一下自己,学生们看起来很喜欢我这个笑容和蔼的老师,在其班主任的点拨下当场要求读课文给我听,我听后,那班学生真的很棒,居然一个字都没读错,这让我认为,明天的课堂上,生字词不必花时间去讲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因为朗读指导不位,没营造出朗读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尽人意。
我想除了因为学生没有见过这种架式有些胆怯外,可能还另外的原因:一是问题的设计,二是学生的活动设计。
在设计问题时,我注意到尽可能只设计一些对学生体悟诗词表现手法和写法的问题,而且尽可能使问题指向明确,但在实践中,有部分学生都会,却不敢举手回答,我想这也许是我在朗读上没能引领学生进入到轻松学习氛围所致。
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设计得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思考或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2.缺乏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对诗词教学的语言品味没设计好相关的问题。
在听了学生的一次朗读后,学生没有读错字,我就没有做诵读上的引导,本来打算在课文讲解结束后的5
分钟或10分钟,留给学生朗读背诵全词,争取让学生把这首词背诵出来,但由于时间上过于仓促,没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3.细节上的错误。
把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间写对了,却讲错了,板书上的“上阕”和“下阙”两个字却一个写对了一个写错了。
4.课堂上的感情投入不够,过于拘谨,没有平时课堂上的轻松活泼。
5.板书设计不够清晰明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进:
1.进一步缩减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朗读上,并将朗读与关键词的品味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问题设计上少提一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上阕说到下阕,而是将上下阕的品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的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
2.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
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读先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品和读的实践,谈朗读处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学生由于有了说的实践,课堂发言可能也会积极和精准一些。
3.以后多上公开课,锻炼自己当众上课的信心和胆量。
备课一定要充分,先从大方面备课自己这节课要精讲那方面的教学,再考虑细致的问题设计和用什么教学方法可顺利引导学生达到自己的课堂目标。
平时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