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本单元课标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⑴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⑵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要点学纲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前提:采集、狩猎→农耕、畜牧1.农耕、畜牧业发展成就;2.农耕、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⑴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⑵早期城市的出现。

(二)基本标志1.私有制和阶级逐渐产生;2.国家开始形成;3.文字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参见表1)(一)两河文明(以古巴比伦文明为典型):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二)古埃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三)古印度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

(四)华夏早期文明(五)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文明成就与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局限),文化成就注:“▲”为教材主干或重点知识,是涵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种命题(尤其是高考选拔性考试)中的常考点;“△”为较重点知识,其知识地位和考试地位仅次于“▲”。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结合学纲提要,认真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整理读书笔记。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南瓜等农作物。

2.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表1)古代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政治文化两河文明(典型:古巴比伦文明)西亚两河流域前3500年至前18世纪1.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2.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1.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了着名的洪水与方舟传说;3.发明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埃及文明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前3500—3100年左右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1.创立象形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莎草纸;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包含数学方面的知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印度文明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前6世纪至前4世纪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种姓制度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2.创作世界上着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3.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希腊文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中部分海岛前8世纪至前5世纪1.公元前8—6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着名的城邦;2.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1.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图1)1.古代埃及和西亚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8分)允许和鼓励学生开放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古代西亚人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着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材料二: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

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

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

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

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

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

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2分)示例:论题: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明的类型。

(4分)论述:⑴濒海居民(海洋民族)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冒险的民族性格,他们从事掠夺、追求利润,以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或殖民)为主,如古代希腊人;(4分)⑵而大陆居民(或民族)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赖和安土重迁(怀土)的民族性格,他们以发展农耕经济为主,如四大农耕文明古国。

(4分)二、“轴心时代”的古代文明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概括材料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8分)试分析形成这种共同认知的原因所在。

(4分)共同之处:①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②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③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④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每点2分,共8分)形成原因: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

(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

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着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 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

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

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印度神学则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

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

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

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 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⑴你赞同雅斯贝斯或余秋雨的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8分)无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⑵综合上述内容,谈谈“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

(6分)影响: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②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 ③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认知结构』『质疑与反思启示与认识』『限时训练』总分30分,限时15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14分。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D)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B)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3.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材料表明(C)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D.法老以法治国4.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A)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材料表明古代印度(B)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6.图2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

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A)图2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B.外邦人占一定比例有利于民主的发展C.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自由民从事工商业造成小国寡民状态7.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B)A.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不同8.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

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希罗多协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D)A.保存人类历史文化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坚持观察调查论证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间)、中国(公元前2000年开始)、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图3 古代文明分布图材料二: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