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全成本分析的政策和策略探析摘要:中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须综合权衡多种成本,谋求基于“全成本”的比较优势,促进其对外贸易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全成本分析的政策和策略。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国际贸易;全成本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3-2851(2012)-08-0210-01
一、基本原则:以系统观念认识对外贸易中的成本和收益
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的核心,任何理性决策都应事先搜集
大量信息,进行成本—收益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当然也不例外。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参与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以全局系统的观念对待对外贸易中的成本和收益,评估广义成本(即
本文定义的“全成本”)和广义收益。
若某种贸易品的广义收益大于广义成本,参与对外贸易;若其广义收益小于广义成本,不参与对外贸易。
需要说明两点:第一,广义成本和广义收益的精准计算绝非易事,但对外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上述基本理念。
第二,对外贸易活动所发生的广义成本和产生的广义收益都是动态开放
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测算重点往往并不相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还可能纳入之前不曾存在的成本或(和)收益
项目。
二、理性参与国际分工,谋求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
理性参与国际分工,综合考虑通过技术进步、充分利用丰裕要素、规模经济等途径降低对外贸易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中国现阶段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策略之一。
具体来说:一方面,在短期技术可视作给定的常量,主要应通过利用本国丰裕的劳动力要素,谋求劳动力比较优势;同时着力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使分工的广度能得以充分展开,谋求规模经济优势。
另一方面,在中长期,应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培育自身的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通过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结构,并在wto的平台下力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广泛而理性地参与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逐步从“微笑曲线”的“底部”走向“两端”,求得更好的贸易条件,谋求更大的贸易利益。
三、制度创新和其它手段密切配合,谋求基于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
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下降有助于一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根据前文分析,主要应通过贸易制度创新,降低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
具体的措施包括:
其一,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高效的外贸管理体制,是降低国际贸易中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易成本作为使用制度要素的代价,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并逐步趋于规范、高效,必能提高制度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其二,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
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双方分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往往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法
律制度、文化和商业氛围,这会导致与国内贸易相比,参与国际贸易的一方对对方的行为更难形成稳定的预期,也即国际贸易的信用风险更大。
举例来说,国际贸易中的买卖双方互不信任,导致在当今的国际贸易结算中大量地使用银行信用来代替商业信用(如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以克服进、出口商之间的信用危机,采用信用证伴随着大量的开证费,是增大交易成本的一个因素。
如果商业信用能变得更好,则可以考虑使用代价更小的结算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比较优势。
其三,推行贸易便利化措施。
简单地说,贸易便利化是指对国际贸易手续、程序、制度等方面的简化和协调。
可将贸易便利化理解为制度变迁过程,各类贸易便利化措施对降低交易成本均具有积极作用。
虽然贸易便利化在全球的推进还存在一些经济、技术、制度层面的难题,但不可否认,推广“绿色通道”、“网上报关”、“一条龙服务”等便捷措施,可以大大提高货物的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其四,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自由贸易区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内成员方之间自由贸易,与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相比,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可降低成员方之间的关税、削减它们之间的非关税壁垒,而关税、非关税壁垒等国际贸易政策是国际贸易中交易成本的重要来源之一,故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逐步完善环境价格形成机制,谋求基于环境成本的比较优势
从企业角度而言,取得环境比较优势有三种途径:(1)环境要素
禀赋丰裕。
环境要素丰裕导致环境价格低廉,进而导致使用环境要素的成本(即环境成本)较低。
(2)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宽松。
在宽松的环境规制政策和环境标准下,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不高、环保投入不大,进而环境成本不高。
(3)环境处理技术先进或处理设备费用低廉。
环境处理技术先进将导致污染处理效率高、成本低,而处理设备本身是环境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处理设备费用低廉将导致环境成本较低,这有助于降低环境成本,塑造环境比较优势。
一般而言,环境要素禀赋丰裕、环境处理技术先进或处理设备费用低廉所塑造的环境比较优势是真实的,而依靠政府制定宽松的环境规制政策所形成的基于低环境成本的比较优势则可能在满足企业个体理性的同时,由于破坏生态环境而违背社会集体理性,从而可能不可持续。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谋求基于代际成本的比较优势
“可持续性”和代际成本也是塑造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为了谋求基于代际成本的可持续性比较优势,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同时,将其推进到外贸领域。
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需妥善处理贸易增长与各种稀缺要素消耗之间的关系,平衡贸易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当今的贸易与未来的贸易需寻求某种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若我国对外贸易过度依靠当代所具有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和环境规制政策宽松所塑造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和环境比较优势,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
进而言之,在出口某些产品、尤其是资源性产品(如
石油、铁矿石、稀土、铜等)时,需切实作好未来影响评估,充分考虑到出口行为可能带来的代际成本,政府可征收或加征一定的资源税费,必要时甚至可动用出口配额、出口税等出口限制措施限制某些稀缺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出口,从而有效协调资源的代际配置,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谋求基于代际成本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涛生.制度创新影响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的内在机理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2).
[2]王文先,王孝松.论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j].财经科
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