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练习4-词义引申(2)

古代汉语练习4-词义引申(2)

古代汉语练习(四)——词义引申
一、根据下列各句分析“亡”的本义、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史记·陈涉世家》)
3.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资治通鉴》卷六五)
4.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苏洵《六国论》)
二、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指出其为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顾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庄子·养生主》)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司马迁《报任安书》)
2.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荀子·天论》)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饑矣。

(《孟子·梁惠王上》)
3.息
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

(《韩非子·五蠹》)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楚辞·哀郢》)
4.相
相鼠有皮。

(《诗·鄘风·相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韩愈《师说》)
附:同义词辨析举例
1、宫、室:都可以用来指“房屋、住宅”。

但是,“宫”后来专指宫殿,“室”则指内室。

两者范围广狭、侧重的方面不同。

2、婦、女:“婦”指已婚女子,引申为媳妇;泛指女性。

“女”,妇女,引申为未婚女子、女儿。

3、貧、窮:“貧”,没有钱财,与“富”相对;“窮”,阻塞不通,与“通”或“达”相对,引申为走投无路、不得志、生活窘迫。

两者侧重的方面不同。

4、賊、寇、盗、偷:“賊”本义是害人,引申为杀害,敌人的蔑称。

“寇”指盗匪,引申为入侵者,侵犯,骚扰。

“盗”指盗窃,引申为偷东西的人,强盗。

“偷”本义指“苟且”,引申为刻薄,偷窃。

四者本义不同,引申义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5、襲,无钟无鼓为襲;伐,有钟有鼓为伐;侵,不合理的进入。

6、去,离开。

適,前往;前去。

往,走;到。

7、飢,肚子饿。

饑,年成不好,饥荒。

餓,严重的饥饿。

参考答案:
一、例句2用的是“亡”的本义,指“逃亡”。

例句4用的是直接引申义,指“失去”。

例句
1、3用的是间接引申义,指“消亡;灭亡”。

二、1、例句①用的是本义,意思是“(回头)看”。

例句②用的是引申义,意思是“顾念;顾惜”。

2、例句①用的是引申义,指“天时”。

例句②用的是本义,指“季节;时节”。

3、例句①用的是假借义,指“停息”,这个意义后来写成“熄”。

例句②用的是本义,指“叹息”。

4、例句①用的是本义,意思是“看”。

例句②用的是引申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