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5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5 新人教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5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3·佛山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解析】体液调节的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在血液中的浓度相对比较稳定,并且远距离运送,所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调节作用,所以说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

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因子是各种激素,除此之外,如CO2、H+等化学物质也可以起相应的调节作用。

体液调节的物质,如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物质只能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靶器官和靶细胞,并在这些结构中起作用。

【答案】 C2.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有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的细胞呼吸【解析】寒冷时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炎热时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

【答案】 A3.(2013·淄博高二联考)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不难做出如下的判断:①C能产生渴觉,则C为渴觉中枢;②B能产生尿液,并且能够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为肾小管;③A来自垂体并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则A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 C4.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是下丘脑。

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才能产生渴觉。

【答案】 A5.(2012·汕头市高二期末)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解析】在产热调节中冷觉感受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体温维持稳定。

【答案】 D6.尿崩症患者因某种激素分泌不足,每天尿量可多达十几升,且尿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人,这最可能是下列哪种器官或组织病变所致( )A.下丘脑—垂体B.肾上腺C.肾脏D.胰岛【解析】尿量大且尿液的渗透压低,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过少造成的。

【答案】 A7.(2013·宁夏高二测试)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战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C.寒战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人体每时每刻都进行产热、散热过程。

图示中ab段说明产热大于散热,bc 段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A、B、C项均与曲线变化不符。

【答案】 D8.(2012·南通高二检测)通常情况下,人大量饮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以及尿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分别是( )A.降低降低B.升高升高C.降低升高D.升高降低【解析】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尿液中尿素的浓度降低。

【答案】 A9.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正常。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当降到正常范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这是一种反馈调节。

【答案】 A10.(2013·厦门高二测试)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解析】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外界环境温度变高,皮肤血管会舒张,单位时间血流量变大,立毛肌会舒张;在AB段时间内,人体仍然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在BC段时间内,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2012·安徽师大附中高二检测)2012年首届冬季青奥会于1月13日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员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 ℃左右。

请回答:(1)体温恒定对于人体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而体温的异常会直接影响________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2)在寒冷气候下,人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体温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进行分析综合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发送信息,使________分泌减少,以及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散热;同时,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产热增多,使体温回升。

在这一调节过程中,体内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等激素浓度升高。

(3)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感冒,人患感冒后会出现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

【解析】(1)人体维持体温的热量主要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而体温异常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2)在寒冷环境下,体温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同时骨骼肌和肝脏等器官产热增多,使体温恢复正常。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来进行的。

【答案】(1)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酶(2)下丘脑皮肤汗腺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肝脏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写出一种即可) (3)神经—体液—免疫12.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 ℃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①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__________。

②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解析】(1)观察图解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有关,抗利尿激素的合成是在下丘脑,而释放是由垂体完成的。

(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其反射弧是: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在38 ℃环境温度时,人体会大量出汗,从而流失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了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合成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强,使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渴觉,增加机体摄水量。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反馈性引起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这种调节方式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案】(1)下丘脑垂体(2)①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②此时出汗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强,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3)抑制(负反馈)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系统/机体的相对稳定)13.(2013·扬州高二期末)[实验探究] 图甲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

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a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25%NaCl溶液10 mL注射入颈动脉(箭头b)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提取物(箭头c)后,尿量也减少。

甲乙根据此实验,可以推断:(1)25%NaCl溶液注入颈动脉,使______________升高,刺激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

本实验也证明________中含有这种激素。

(2)如果预先将狗的垂体切除,再进行上述同样的实验,请将预期结果的排尿曲线描绘在图乙中的坐标图上。

【解析】(1)人体的等渗溶液是0.9%NaCl溶液,所以25%NaCl溶液注入颈动脉,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当静脉注射脑垂体提取物(箭头c)后,尿量也减少,说明垂体中含有抗利尿激素。

(2)将狗的垂体切除,由于不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当将25% NaCl溶液10 mL注射入颈动脉(箭头b)后,尿量会相对稳定;当静脉注射脑垂体提取物(箭头c)后,尿量会减少。

【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垂体(2)如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