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
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唾液淀粉酶③二氧化碳和氧气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③B.②③④⑤C.④⑤D.③④⑤
3.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a=c D.a>b+c
4.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大5.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
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
6.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
C.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7.下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乙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8.当我们的皮肤受到轻微创伤时,受伤部位会出现青紫且局部水肿,如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①破裂,C液外流,B液渗透压升高
B.①破裂,A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
C.②破裂,B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
D.②破裂,B液外流,A液渗透压升高
9.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
(填标号)
(2)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和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曾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
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_的液体增多所致。
10.如图是体液各组成成分关系图解,据图回答(图中数字为该液体占体重的百分比):
(1)C、D液体可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和B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中的________完成的。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________。
(4)A液体中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消化道排出体外的。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2.
3.[解析]选B。
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维持相对稳定,即组织液中进的量和出的量应保持动态平衡。
4.[解析]选D。
渗透压的形成主要与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渗透压越低。
5.
6.[解析]选A。
代谢废物的排出是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的,其中③是主要的途径;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6层生物膜;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用通过内环境这一媒介。
7.[解析]选A。
观察题图,根据所学的知识: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
当丙为红细胞的细胞内液时,丙与乙的关系成立,A错误。
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等,B正确。
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C正确。
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体液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D正确。
8.
9.
组织液的最大区别是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因为血浆蛋白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
(4)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物质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食用劣质奶粉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水分向组织液渗透增加,组织液量增加。
[答案](1)②③(2)6(3)②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4)③组织液10.[解析]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实现。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方式实现的。
血浆中的水分排出体外的方式主要是排尿、出汗、呼气和排大便(消化液中的部分水分),由于题干中出现了消化道,从对称性考虑,所以应答:肾、汗腺、肺。
[答案](1)细胞内液淋巴(2)毛细血管壁(3)自由扩散(渗透)(4)肾、汗腺、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