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疾病14519
3.对急性暴发型肝炎病人可采用静脉营养;
4.如病人病情急剧变化,血氨高有肝昏迷先兆,则应减少其蛋白质摄入量,或短时间内采 用无蛋白质饮食。
慢性肝炎(或肝炎康复期)病人的饮食具体要求是: 1.热能的供给应适当 热能要充足,但不宜过高。充足的热能有助于组织蛋白合成,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 病毒性肝炎成人患者一日2000~2500kcal(8.37~10.46MJ)热量为宜。 2.供给质优、量足、产氨少的蛋白质 应供给肝炎患者充足优质的蛋白质,理由如下:
(1)有助于补充因肝功能下降造成的蛋白质利用不足。 (2)供给足量优质蛋白质可以维持氮平衡(肝炎时,蛋白质分解加强,容易出现负氮平衡)。 (3)高蛋白 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促进肝功
能恢复。
注意:
采用高蛋白饮食治疗肝炎,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蛋白质代谢过程产生多量废物, 会增加肝、肾负担。如超出肝脏的解毒能力,可使血氨升高成为肝昏迷的潜在诱因。因 此,不能片面强调高蛋白。保持各种氨基酸的适当配比,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比单纯强调 数量更为重要。
胞可以把胆固醇直接排入胆道系统,还可以将其先转变成胆汁酸,然后再排入胆道。
3. 生成酮体: 肝脏能氧化脂肪酸,产生酮体,供脑组织等应用。
4. 合成脂肪: 肝脏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转化为脂肪,形成体脂在体内贮存。当肝脏有病
时,会影响脂蛋白形成,使脂肪不易运出;或由于摄入的脂肪过多,聚积在肝细胞中,形成脂肪 肝。因而使肝细胞受到损害,肝功能受损,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肝硬化。
在急性肝炎初期或慢性肝炎发展恶化,病人常感倦怠、厌食、纳差、脂肪吸收障碍。注 意:
1.此时不可强迫进食。饮食供应须量少、质精、易消化,尽可能照顾病人口味。可用低脂 流食或半流食;
2.如病人恶心、拒食或食量太少无法满足其生理需要,可由静脉输入葡萄糖、维生素和电 解质以维持基本营养和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2.氨基酸代谢
肝脏对除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以外的所有氨基酸都 有很强的代谢作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氨,氨在肝中主要通过鸟 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而被清除。当肝功能衰竭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含量升高, 可引起肝昏迷。
(四)微量营养素代谢
维生素
肝脏在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维生素方面起重要作用。
肝胆疾病14519
肝脏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脏器之一,是营养素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器官、各种物质代谢的 中心,有合成、贮存、分解、排泄、解毒和分泌等多种功能;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胆囊内贮 存,帮助脂肪消化;肝脏、胆囊发生疾病后,势必要影响到营养代谢。因此,肝胆系统疾病 的营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肝脏疾病的营养治疗
蛋白质供给可按每人每日每kg体重1.5~2g计算(占总热量的16%左右),如有腹 水并无血氨增高者,每日每kg体重供给蛋白质2~3g;如有血氨增高者,则应限制蛋白 质摄入量。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特别要多供给鱼、虾、鸭、去皮鸡肉、牛奶、 黄豆、玉米、小米、糯米、菜花、小红枣等含支链氨基酸多的食物;要少吃带皮鸡肉、 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含芳香族氨基酸多的食物。
1.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分泌胆汁酸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肝脏患病时,脂溶性 维生素A、D、E等吸收减少,机体则因缺乏这些维生素而患某些疾病。
2.维生素储存 肝是维生素A、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肝脏含有胡萝卜素酶,使 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人体约有95%的维生素A贮存于肝内。肝脏不储存维生素D,但 肝细胞可将维生素D转化为25-羟维生素D。
(三)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1.合成蛋白质
肝脏是体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每天能合成蛋白质 12~18g。食物中的蛋白 质,在胃肠经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大部分氨基酸从门静脉输送到肝脏, 有80%能在肝中合成蛋白质。如血浆蛋白、白蛋白、补体成分、凝血因子等。肝脏疾 病严重时使血清蛋白总量和白蛋白降低,有可能发生低蛋白性水肿、腹水等现象。由 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发生障碍,由蛋白质构成的酶如凝血酶原等减少,可出现出 血症状。
一.肝脏在营养素代谢中的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
肝脏是调节碳水化合物贮存及分布的中心部位。肝脏通过糖 原的合成和分解,糖异生和糖类转化为脂肪来维持碳水化合物代 谢的平衡。维持血糖的恒定,是肝脏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主要 作用。肝脏病变后,肝内糖原的合成、贮存、释放都发生障碍, 使血糖不稳定。不仅使机体对糖原的利用发生障碍,而且容易出 现低血糖症状。
3.脂肪不必过分限制
对于肝炎患者,以往多主张低脂肪膳食,但近几年认为适量脂肪对病人有益。尤其是 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肝组织细胞的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在肝炎早期,因病人厌油,可短期给予清淡饮食,待肝功能趋向正常,食欲好转后,可 适当放宽脂肪供给量,要多供给易于消化吸收的脂肪,如全奶、各种植物油等。
二.肝脏疾病的营养治疗
肝病的营养治疗是肝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提供适宜的能量和营养素维持或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2.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促进新组织生成; 3.防止或避免加重肝性脑病。
饮食原则,因病而异。
病毒性肝炎的营养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其 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性。 乙型、丙型及部分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无明显季节性,多为散发,容易转变为慢性肝 炎。目前治疗肝炎尚无特效药物,一般皆采用中西医结合保肝治疗,营养治疗是肝炎治疗中 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营养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还可以加强肝脏营养,有利于肝功能 恢复。
(二)脂类代谢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分解与合成中均起重要作用。
1. 合成类脂:
肝内脂肪与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和蛋白质结合,在血液中运输方便,并容易被组织吸 收利用。当磷脂酰胆碱合成的原料或条件不足或合成受阻时,肝内的脂肪就难以从肝脏运出, 形成脂肪肝。
2. 降解胆固醇: 肝脏不仅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也是清除血胆固醇并将其转变为胆酸的重要场所。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