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卫生学教案文档

学前卫生学教案文档

绪论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0~6、7)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人体概述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等四个部分二、人体的基本机构(一)细胞(二)组织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4、神经组织(三)器官(四)系统三、人体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四、人体的化学成分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共60种。

其中氢(H)、碳(C)、氧(O)氮(N)四种元素在体内含量最高,共占总量的96%。

铁(Fe)、碘(I)、钴(Co)、铜(Cu)、锌(Zn)、铬(Cr)、氟(F)、锰(Mn)、钼(Mo)、硅(Si)、硒(Se)等含量少,称为微量元素,人体所以元素都来自自然界。

五、人体的新陈代谢任何一个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应激性、调节、生长发育和种族延续等基本生理特征。

其中,新陈代谢是产生其他基本生理特征的基础。

新陈代谢一般是指生物体与周围坏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及骨连结和骨骼组成,骨与骨连结组成人体的支架,叫骨骼一、骨骼(一)骨骼的组成、功能、分类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借骨连结组成。

集体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功能。

分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

(二)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征1、骨的形态形态不一,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3、骨的成分和特征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盐构成骨骼生长和发育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三)骨连结1、直接连结2、间接连结(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骨骼肌全身骨骼肌600多块,占人体比重40%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1、骨膜比较厚2、全是红骨髓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4、关节特点(二)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1、肌肉收缩能力差、容易疲劳2、大、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同速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培养儿童各种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二)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1、全面发展动作2、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三)供给足够的营养小儿应多摄取钙、磷、维生素D、蛋白质。

(三)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的功能血液是由血浆与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正常人血液总量占体重7%-8%1、血浆功能: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2、红细胞(红血球)血红蛋白特点:即能与氧气结合又能与二氧化碳结合,还能与一氧化碳结合3、白细胞(白血球)4、血小板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血凝(二)心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

它通过自身节律性的活动——按自身特有的规律收缩、舒张,来实现血液在全身循环的往复流动(三)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1、动脉2、静脉3、毛血细管(四)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借助于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的循环过程称总血液循环,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及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实现物质、气体交换)→各级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2、肺动脉血液由右心室排出→肺动脉→肺泡避毛细血管(释放二氧化碳,携带氧气)→肺静脉→左心房二、淋巴系统1、淋巴管2、淋巴液3、淋巴结4、扁桃体5、脾脏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特点(一)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2)血浆含水分较少,含凝血物质较少(3)血红细胞的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少,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2)心排血量较少(3)心率快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2)血管比成人短(3)血管的管壁薄(4)血压低(二)学前儿童淋巴系统的特点学前儿童淋巴结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屏障作用较差,感染易于扩散,局部轻微感染就可以使淋巴发炎、肿大,甚至化脓。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一)防止贫血(二)服装宽松适度(三)一日活动要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1、活动量要适当2、活动程序要符合心理需求3、剧烈运动后不宜喝大量开水4、多在阳光下活动或睡眠第三节呼吸系统一、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特点(一)呼吸器官特点1、鼻腔2、咽3、喉4、气管、支气管5、肺(二)呼吸运动的特点1、呼吸量少、频率快2、呼吸不均匀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三)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四)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五)保育幼儿声带第四节消化系统一、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一)口腔小儿口腔比较小,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破损和感染(二)食管学前儿童的食管比成人的短而狭窄,粘膜薄嫩,管壁肌肉组织及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易于损伤(三)胃(四)肠1、吸收能力强2、消化能力差3、肠的位置固定较差(五)肝二、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育1、爱护牙齿,注意用牙卫生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4、保持愉快心情安静进餐5、饭前后不做剧烈运动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第五节泌尿系统一、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1、肾脏较差2、肾孟和输尿管比成人宽,管壁肌肉和弹力组织发育不全,易引起尿路感染3、膀胱年龄越小,排尿次数越多4、尿道学前儿童尿道短,女生更短二、学前儿童泌尿系统保育要点1、供给充足的水2、养成学前儿童定时排尿习惯3、注意阴部的卫生清洁,预防尿路感染第六节神经系统一、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量增长速度脑重量的变化非常快,说明幼儿精神系统在形态和功能及心理发展的速度都想的迅速。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先皮下,后皮质(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1、兴奋过程占优势2、条件反射建立少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发育用右脑观察和分析事物(四)脑细胞的耗氧量大(五)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二、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暴雨要点(一)注意用脑卫生科学用脑的具体做法:首先利用“优势原则”让学前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他所从事的活动中,其次,利用“镶嵌式活动原则”,恰当安排学前儿童各项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方式,使学前儿童轻松地活动,再次根据“动力定型”妥善安排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保持良好的情绪(二)保证充足的睡眠(三)保持内室空气新鲜(四)提供合理营养(五)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第七节感觉器官一、眼(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眼球壁外膜、中膜、内膜组成2、眼的内容物包括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二)学前儿童眼球特点1、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呈生理性远视2、晶体状的弹性较大,能看清很近的物体(三)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1、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采光环境、适宜的读物和教具3、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4、定期检查学前儿童的视力5、培养和发展学前儿童的辨色力6、供给足够的营养二、耳(一)耳的结构及主要功能1、外耳(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由软骨做支架,外层是皮肤,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耳廓是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2、中耳由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组成3、内膜由半规管、前庭、耳蜗组成(二)学前儿童耳的特点1、外耳道壁骨化未完成2、咽鼓管短、粗,倾斜度小3、耳蜗的感受性强4、脑膜血管与鼓膜血管相连(三)学前儿童耳的卫生1、禁止锐利的工具给学前儿童挖耳2、做好中耳炎的预防工作3、避免噪声的影响4、避免药物的影响5、发展学前儿童听觉三、皮肤(一)皮肤的构造及功能1、皮肤的构造表皮、真皮、皮下组织2、皮肤的生理功能(1)感觉作用(2)代谢作用(3)保护机体(4)分泌与排泄作用(5)调节气温(6)吸收作用(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1、保护功能差学前儿童的表皮薄、嫩2、调节气温功能较差(三)学前儿童皮肤的保育要点1、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2、注意衣着卫生3、不用刺激性的化妆品4、经常组织婴儿户外活动四、鼻、舌(一)鼻嗅觉感受器(二)舌辨别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第八节内分泌系统一、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一)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较多生长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二)缺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三)幼年时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1、供给学前儿童科学合理的膳食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第九节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衍后代、延续种族和分泌激素以维持性的特征生殖系统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生殖器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

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前列腺等,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女性内生殖器包括暖巢、输暖管、子宫和引道,外生殖器主要有阴唇、小阴唇、阴蒂和前庭大腺等。

第三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第一节营养学基础知识和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营养泛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一、热能人体维持基本的生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劳动、运动等,均需要做功而消耗一定的能量,叫热能(一)维持基础代谢需要(二)活动需要(三)生长发育需要(四)进食的特殊动力作用(五)排泄的损失二、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复机体组织2、承担或参与调节卫生功能3、供给热量(二)蛋白质的组成和必需氨基酸凡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能够满足机体需要的氨基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一)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食物来源1、蛋白质的含量2、必需氨基酸种类和含量3、蛋白质的消化率4、蛋白质的利用率(二)蛋白质的供给量1、膳食蛋白质供给不足学前儿童每千克体重的蛋白质需要比成人多,但是过多会导致贫血、精神贫乏2、膳食蛋白质供给过量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易导致代谢紊乱三、脂肪(一)脂肪的生理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2、供给能量和储存能量3、保护和支持机体组织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5、参与调节生理功能6、增加饱腹感(二)脂肪的营养价值及食物来源取决于脂肪酸性质四、糖类(一)生理功能1、供给热能2、参与构成机体组织(二)糖类的组成及食物的来源1、单糖由分子构成,不能水分解2、双糖白色晶体、溶于水,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3、多糖由单糖分子失去水分子之后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五、无机盐(一)钙1、生理功能2、钙的吸收20~30%3、食物来源乳、入制品4、钙的供给量(二)铁1、生理功能2、铁的吸收11~22%3、食物来源肝脏、血、瘦肉、鱼类4、铁的供给量出生到8岁每日10mg(三)锌1、生理功能2、食物来源瘦肉、动物内脏、蛋黄、鱼类3、锌的供给量1~4岁每日0.9mg 4~7岁12.mg(四)碘1、生理功能存在骨骼、皮肤、头发中2、食物来源海产品3、碘的供给量4岁前50ug第二节膳食配置的原则一、膳食的配置的原则(一)符合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二)是和学前儿童消化吸收能力(三)符合饮食卫生要求(四)有利于增进食欲二、膳食计划(一)选择食物品种1、3个月内的婴儿,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2、应尽早逐步添加铺食并适时断奶3、对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应编制科学合理的食谱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地饮食习惯(一)按时定位,餐前准备(二)细嚼慢咽、专心进餐(三)饮食定量,控制零食(四)饮食多样化,不能偏食(五)讲究卫生和礼貌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第四节生长发育概述一、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一)胎儿期完全依赖母体生存(二)新生儿期出生刚满28天叫新生儿期(三)婴儿期出生29天到一岁(四)幼儿前期1~3岁为幼儿期(五)幼儿期或者学龄前期3~6岁为幼儿前期(六)学龄期学龄期从6~7入学起到12~14进入青春期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大脑体积增大、体重增加、功能成熟、大脑皮质的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每个阶段有特有的特点,每个阶段又有联系,相互衔接,不能跨越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一)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均衡性呈曲线,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慢慢缓慢,到青春期时又出现第二次突增高峰(二)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均衡(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六、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营养2、体育锻炼和劳动3、疾病4、生活制度5、其他因素第四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一)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二)生理功能指标各器官、各系统在生理功能上克测出的各种量度二、体格发育的测量方法(一)评价标准的制定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后得出该地区的生长发育标准(三)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第五章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第一节学前儿童生活制度一、合理安排生活制度的意义(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二)有利于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有利于保教人员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二、制定一日生活日程的原则(一)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安排各项活动(二)动静结合,不同类型的活动要交替进行(三)根据家长工作需要安排入园和离远时间(四)结合季节变化做适当的调整三、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一)严格执行(二)家园同步(三)个别照顾(四)预防为主四、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一)进餐1岁半以后的学前儿童每天应该安排三餐两点(二)睡眠3~6岁安排午睡,寄宿制幼儿园一昼夜需要12小时的睡眠(三)冼漱(四)如厕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儿童按时排便的习惯(四)教育活动第二节托儿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三)学前儿童的体格检查1、入园前体格检查2、定期体检制度(四)工作人员检查二、预防接种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完成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防止漏种三、隔离制度(一)患儿隔离(二)可疑病儿隔离(三)加强对发病班的观察四、消毒制度(一)餐具消毒用完及时清冼,每日消毒一次(二)水果消毒(三)被褥、衣物消毒勤换冼、每月在阳光下暴晒两次(四)玩具消毒(五)图书消毒(六)便盆消毒(七)空气消毒五、环境卫生制度(一)室内(二)室外(三)厕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