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卫生学教案 吴丽莺

学前卫生学教案 吴丽莺

学前卫生学教案吴丽莺2013年第一章新生儿期保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了解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品,并积极倡导母乳喂养;能初步鉴定哪些是新生儿期特殊的生理现象,哪些是生病的迹象。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护理要点(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保健,重要的是帮助娇嫰的小生命度过“营养关”、“温度关”和“感染关”。

1.体格发育(1)出生体重:体重等于或大于2500克,为“足月正常体重儿”。

不足2500克,属于“低体重儿”。

等于或大于4000克,为“巨大儿”。

出生体重并非越重越好。

(2)出生身长: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厘米,男婴略长于女婴。

(3)出生头围、胸围: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

头围可以间接地反映脑的发育状况。

但是在正常范围内,并非头围大些就比头围小些的聪明。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4)新生儿的体型:头大,占去身长的1/4;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

2. 新生儿各系统的特点(1)骨骼、肌肉、①骨骼:出生后,新生儿不少的骨头还是软骨。

②肌肉:新生儿刚出世,四肢屈肌的力量大于伸肌,四肢呈蜷曲状态。

随着月龄增加,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逐渐协调,四肢就会伸展开来。

不要硬把新生儿的胳膊、腿拉直,裹紧,这样就限制了新生儿的运动。

最好给新生儿穿上合身的上衣,被包自腋下包裹,松而不散即可,使新生儿的下肢呈自然的“蛙式”,上肢能自由活动。

(2)皮肤(识记)①表皮:皮肤薄嫩,保护功能差。

②皮下脂肪:较少,环境温度低时,容易受凉。

③汗腺:未发育完善,环境温度高时,容易受热。

④水肿:新生儿生后3~5天可出现,约2~3天后消肿。

⑤胎记:称为“儿斑”或“胎生青记”可逐渐消退。

有些胎记不会消退。

⑥头发: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不反映体质的强弱。

⑦皮脂腺:分泌旺盛。

(3)呼吸(识记)①腹式呼吸:新生儿呼吸时,腹部可见明显起伏,称为“腹式呼吸”。

②呼吸道:鼻小,鼻腔狭窄,一旦感冒会出现鼻堵。

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发生炎症时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次,呼吸的快慢可不均匀。

(4)心脏和血液①心率:新生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140次左右。

②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所以四肢容易发凉或青紫。

(5)消化(识记)①唾液腺:唾液腺还未充分发育,唾液分泌量少,口腔较干燥,口腔粘膜又特别薄嫩,因此,不要用布擦口腔。

喂点温开水,可清洁口腔。

②胃:胃的入口(贲门)和胃的出口(幽门)几乎在一个水平上,贲门又比较松,幽门比较紧,所以在吃饱以后容易漾奶。

一般于生后头两天,新生儿会吐出一些淡黄色或咖啡色的粘液,那是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的羊水和血液。

③胎便:多于生后12小时内排出胎便。

(7)免疫系统(识记)新生儿的皮肤和粘膜薄嫩,屏障作用差,一小块皮肤、粘膜破损,都可能引起严重的败血症。

(8)神经系统(识记)①脑重:新生儿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4左右。

②神经细胞的结构:新生儿神经细胞的突起短而且数量少,比起成熟的神经细胞,就像根小树苗。

有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外面尚无髓鞘(髓鞘有绝缘的作用),所以刺激传导容易“泛化”。

比如,只碰了一下新生儿的手,却会引起他全身的运动。

③睡眠: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长达20~22小时。

④新生儿的本能: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踏步反射(9)新生儿感觉器官的特点及进行襁褓中教育的注意事项(识记、应用)①视觉新生儿刚出生即有光感。

强光可引起“瞬目反射”(眨眼)。

适宜的刺激可促进视觉的发育。

母亲每次护理婴儿时,面对宝宝的脸,向他眨眨眼、说说话,引起宝宝的注意。

也可以用直径约10厘米的红球或娃娃,在距眼睛20厘米处,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缓缓移动,训练他用视线追随移动的物体。

②听觉突发的声音可引起新生儿惊战或闭眼。

生后两周左右,新生儿就会把头转向声源。

新生儿特别喜欢听心跳的声音,当他哭闹时,听到那熟悉的“鼓点声”,就会停止哭闹。

把母亲心跳的声音录下来,播放给新生儿听,也能使新生儿安静下来。

摇篮曲则更具魅力,如果能定时播放,新生儿的睡眠会更有规律。

③触觉灵敏,特别需要温暖、爱抚,以解除“皮肤饥渴”。

④温度觉已很敏锐。

奶瓶里的水或奶太凉太烫,洗澡的水过冷过热,新生儿都会以哭叫表示抗议。

⑤味觉对甜的液体,新生儿吸吮的次数多。

尝到苦味、酸味,就皱眉闭眼、紧闭小嘴。

⑥嗅觉新生儿生后一周左右就能区别生母与她人乳汁的气味。

(二)新生儿护理要点1.注意保暖,防止过热(领会)降生在冬天,居室的适宜温度为20~22℃.早产儿居室温度以24~25℃为宜。

若居室温度较低要注意保暖,同时注意避免居室太干燥。

降生在暑天,注意防暑降温。

以免发生“新生儿脱水热”。

2.选择合适的衣物3.清洁护理新生儿冬天,洗澡时室温不宜低于23℃,水温在40℃左右。

4.预防感染的要点(领会)细菌、病毒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脐部等侵入新生儿体内,引起疾病。

(1)预防呼吸道感染:A.新生儿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

要经常开窗通风,开窗时不要让风直吹着孩子。

B.要避免室内尘土飞扬,扫地时洒些水。

C.家里人感冒、咳嗽了,要戴上口罩。

(2)预防病从口入:A.母亲喂奶前要洗手,洗乳头。

B.用奶瓶喂牛奶、喂水,奶瓶洗净,煮沸。

C.试瓶内牛奶的温度,不要用嘴试。

(3)预防脐部感染:A.包脐带的纱布要保持清洁,湿了要及时换干净的。

有一种误解,认为包脐带的纱布不能打开,因为脐部受了“风”会得“四六风”。

其实,“四六风”也就是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是因为接生时对脐带消毒不严,破伤风杆菌从断脐处侵入人体所致。

因多在4~6天发病,因此俗称“四六风”。

B.包脐带的纱布被大小便、水浸湿了,容易使脐部发炎。

C.若脐部潮湿,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涂擦,然后覆盖消毒纱布。

若脐眼和周围皮肤红肿、流脓血,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三、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婴儿抚触”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四、预防意外1、预防窒息: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

2、不要猛力摇晃新生儿,以免使脑部受损伤。

新生儿在受到猛力摇晃时,脑组织仍然可以因振荡而受到损伤,甚至发生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危及生命。

轻度的脑血管出血,也许在婴儿时期不出现身心发育的异常,但是它是学龄儿童发生“多动症”的诱因之一。

3、拍照不宜用闪光灯新生儿受到强光的刺激,可能引起角膜和视网膜的灼伤。

第二节新生儿的一些特殊生理现象(一)指的是哪些现象(识记)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一周左右,新生儿体重下降,比出生体重减少100-300克,人们称这种现象是“掉水膘”。

出生后7-10天,可恢复到出生水平,如果体重下隆超过出身体重的10%,或恢复过慢,要及时查找原因。

每周为新生儿测一次体重是十分必要的。

2、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应用)约有半数的新生儿,于出生后2-3天,皮肤、巩膜出现轻度黄疸,一般经过7-10天,黄疸消退。

除了轻度黄疸,别的都正常,这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

如果黄疸出现过早,或消退过晚,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就是疾病引起黄疸了,就尽早治疗。

3、螳螂嘴和板牙“螳螂嘴”,又称“吸奶垫”,挑“吸奶垫”有害公益,称上皮珠(俗称板牙或马牙),板牙会自然消失,不需要处理。

4、乳房肿大5、女婴阴道流血(二)如何对待这些现象(领会)新生儿期有一些特殊现象,好像是病态,其实是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也不能随意处理否则原本不是病却招来疾病。

有些生理现象,需要认真观察,有病能早发现、早治疗。

第三节新生儿疾病(一)常见症状1、发烧用腋下表测体温(将新生儿腋窝擦干。

体温表水银柱甩到体温超过37.4℃为发烧。

37.5℃-38℃为低烧,39℃以上为高烧。

新生儿发烧的常见原因:(1)保暖过度:(2)接种疫苗(3)感染2、体温不升3、吃奶异常4、呼吸异常5、大小便异常6、皮肤异常(二)新生儿常见病1、新生儿硬肿症(1)病因(识记)多发生在冬季,主要因保暖不够所致,早产儿发病率较高。

(2)症状①体温不升(低于36℃),吃奶困难,哭声微弱,皮肤发凉。

②皮肤变硬,由大腿外侧延及臀部、躯干、上肢及面颊。

③严重时发生呼吸困难。

(3)防治(领会)a.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早产。

b.降生在冬天,注意保暖。

c.早开奶,保证足够的热量。

d.发生异常,及时就医。

2.新生儿脱水热(1)病因(识记)多发生在夏季或保暖过度的情况下。

(2)症状①生后三四天,低热或高热。

②尿量减少。

③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

囟门凹陷。

(3)防治(领会)a.夏季,注意新生儿居室防暑降温。

b.若母乳量少,可于两次喂奶之间,给新生儿喂些水。

c.已发生新生儿脱水热,经补充水分后,可恢复正常。

3、新生儿破伤风(1)病因(识记)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新生儿体现所致的严重疾病。

破伤风杆菌存在于土壤等外环境中。

给新生儿接生、断脐的用具(如剪子、线)未经严格消毒,或用不消毒的布、棉花包裹断脐,都可能使脐部受到破伤风杆菌的污染。

(2)症状因面部肌肉抽搐,呈现苦笑面容。

肌体阵阵抽搐,呈“角弓反张”。

(3)预防(领会)a.在接生时严格执行消毒操作。

b.若因急产等原因,断脐时未按严格的消毒程序操作,应争取在24小时内到医院重新处理脐部。

第四节提倡母乳喂养(一)母乳喂养的优越性(识记)1、出生头4-6个月,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1)母乳,对出生头4-6个月婴儿来说,是最理想的营养品。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搭配合理。

①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宜,吸收、利用率高,有利于婴儿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②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小,容易被消化。

③母乳中所含的乳糖比其他乳类多。

④因直接哺喂,母乳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营养素不被破坏。

(2)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少得病(1)母乳含有抗体,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含有多种抗病物质,使新生儿有了抵抗病菌侵袭的“盾牌”。

(2)健康的母亲所分泌的乳汁,干净无菌,且喂哺简便。

(3)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过敏性疾病。

3、母乳的成分更有利于脑的发育。

(1)母乳含有丰富的牛磺酸。

(2)母乳含有较多的乳糖。

4、母乳喂养可能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

5、哺婴,对母亲也有益(1)婴儿吸吮乳汁,可促使母亲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复原,减少产生出血。

(2)日后患乳腺癌的几率较未哺乳的母亲低。

(3)享受天伦之乐。

(4)可消耗母体多余的脂肪,有利于产生体型的健美。

(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新措施(领会)“出生半小时就可以让新生儿吸吮母乳”和“母婴同室,新生儿饿了就喂,不必按钟点喂”,也就是“早开奶和按需喂哺”。

(三)使乳汁充裕的条件(应用)除了“早开奶”和“按需喂哺”,注意让新生儿吸吮时含住乳晕而不是只含住乳头,否则既吸不出奶,母亲也感到疼痛。

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排空乳房每次哺乳,都先后让新生儿吸吮两侧乳房,并交替着喂,使两侧乳房都有排空的意境2、合理营养(1)乳母的饮食应多样化、粮、豆、菜、果、奶、鱼、肉等均衡摄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