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学概论

精神病学概论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五)整体论观点 精神疾病的种类繁多,各种因素在不同的精神 疾病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因此也不可能有单 一的绝对模式适用于精神医学的全部内容。 “人”既不是由各种零件组合起来的生物机器, 也不是单纯由内部力量驱动的心理系统,更不 是对社会环境刺激的被动的反应器。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时间(年) Weissman&Myers Nandi Dilling&Weyerer 陈昌惠等 Weissman&Myers Widerlov Lee 陈昌惠等 1980 1981 1984 1985 1985 1989 1990 1998 国家/地区 美国 印度 德国 中国,12个地区 美国 瑞典 韩国 中国,7个地区 患病率% 0.4 0.22 0.39 0.48 1.3 0.07~0.5 0.31~0.54 0.66 患病率类别 时点 时点 时点 时点 终身 终身 终身 终身
举个例子(一个病人的日记)
今天早上一睁开眼睛,那个声音停顿了几秒钟 又来了,具体什么声音我也不是很清楚(它现 在在耳边讲话,似乎跟自己的思维一样)。旁 人是体会不到的,我只能记一点是一点。括号 里面是它的声音,括号外面的是我自己的声音, 它完全有能力使自己的思维跟它设计的一样, 这个声音确实影响了我的生活,我原有的思想, 我讨厌这种声音,但又摆脱不了。
一、概念的变迁
另一方面,精神病学的服务范围,
愈来愈限制于精神病院之内,仅着 眼于精神病的诊断与治疗,而忽视 了环境和社区在精神医学中的作用, 并造成了精神病学和其他临床学科 的分离。
概念的变迁
而目前,精神病学的服务对象已从传统
的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向轻 性精神障碍(如神经症、适应不良行为 等)转变;服务模式也从封闭式管理向 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管理转变;由于新的 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精神障碍患者的预 后大为改观,对康复和预防复发更加重 视。所以,传统的精神病学概念遭到了 挑战,逐渐被新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 丰富的精神医学所取代。
一、概念的变迁
精神医学(psychological medicine):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包括传 统的精神病学和广义的精神卫生两 个方面。第一是研究各类精神疾病 的发病原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和预防。第二是研究心理社会 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影 响。
一、概念的变迁
概念的变迁来自于医学模式
时间了,只是感觉自己陷入一场似游戏 又非游戏时间当中,我想把今天的事情 完整地记下来,可是不知从那里来的声 音似乎控制了我的思维、思想、行动, 似乎跟外界失去了正常的联系。这种声 音使我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这段时 ? 间不知别人对我的感觉如何,
举个例子(一个病人的日记)
我自己的感觉有如掉入地狱,有时又有 某些情感、名利、情欲带入另一个世界, 时而悲伤,时而喜悦,它昼夜不停地把 自己过去的事情反来复去的讲述,有时 正,有时反,有时是持续很长时间的漫 骂,有时又是持续重复一两个单词、一 两句话,我不知这种声音持续多久,这 种声音使我感觉思维完全停顿,脑筋接 受不了任何东西。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生物学基础的。从治疗的角度看,现代的 精神药物,尽管缺点尚多,然而毕竟提 供了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 药物依赖及酒精中毒,固然可能与生物 学因素有些关系,但心理社会因素可能 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在越南战争 时期的大麻流行,我国在解放以后鸦片 成瘾绝迹,改革开放后的毒品流行,足 于证明社会环境因素在这类精神疾病中 的重要性。
我国首度公布中国人的八大自 杀危险因素
2002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为我国成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自杀的专 业机构。 首度公布中国人的八大自杀危 险因素。 我国的自杀特征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 —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 高于男性。该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 自杀和自杀未遂的发生,并在随后的8年 内将全国总自杀率降低20%。也就是说, 我国每年将会平均挽救5万至6万人的生 命,预防40万人自杀未遂。
精神病学概论
广东省粤北第三人民医院 梁军林主任医师
一、概念的变迁
精神病学(Psychiatry)定义:
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 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一、概念的变迁
一方面,精神病学的研究对
象愈来愈局限于精神分裂症 等严重精神疾病,而忽略了 为数更多的神经症、人格障 碍和心身疾病等问题;
1998年 15.1 5.9 1.9 1.2 1.3 0.8 0.8 0.6 0.4 0.1 0.2 0.9 4.2
对2020年的预测 15.5 7.3 1.9 1.2 1.2 1.3 0.7 0.6 0.4 --1.1 4.7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一)生物医学模式: 与内科学的疾病概念发展一样,现代精 神病学诞生的开始,就希望按照生物医 学模式来认识精神疾病的。这一模式认 为,精神疾病也与躯体疾病一样,以结 合在一起的症状群来表示一种特殊疾病, 每一症状群表明一种基本病因,从而提 出一种合乎逻辑的治疗方法。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
不正常的精神活动。 “正常”一词很常用,但要作出定义却 不容易,它含有许多定义或概念。 在医学上,正常有时是健康的同义词, 但健康一词也有不同的定义,过去认为 没有病就是健康,现在认为健康是“精 神、躯体以及社会生活都处于良好状态 (WHO的定义)。
精神活动是否正常的评价
二、精神障碍的概念
精神障碍定义: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
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认知、情绪、 行为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 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重性 精神病,也包括轻性精神障碍。精神障 碍的表现就是精神症状。
举个例子(一个病人的日记)
我脑子里的声音已经存在有2—3个月的
的转变。自20世纪50年代以 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 学模式转变。
一、概念的变迁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疾病被认
为完全可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 生物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 没有给疾病的心理社会和行为方 面留下余地。
一、概念的变迁
新模式强调医学对象是完整的、社
会的“人”。 “人”是生活在一定自然、社会、 文化环境中,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 生物;“人”又可看作由许多连续 的功能平面(系统、器官、细胞、 亚细胞、分子等等)构成的,并向 外界开放的系统。
精神分析代表人物 S.Freud(1856—1939)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他们认为正常人与精神病人的行为表现 是意识与潜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 冲突的结果。Freud认为这种矛盾冲突是 从婴儿期就开始的,根源于生物本能欲 望要求对社会限制约束的强烈反抗斗争。 以后的许多精神动力学者对Ferud的经典 精神分析学说作了许多修正,但他们都 全部保留了本能驱动的矛盾冲突是精神 疾病的主要原因的观点。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三)行为模式 在Freud创立和发展精神分析学说的同时, J.Watson在美国提出了行为主义学说,一种强 调“学习”作用的心理学模式出现了。他们认 为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应集中在可观察的行为方 面,而不是内心隐藏心理矛盾的潜意识方面。 精神疾病是“不良学习”的结果。他们认为隐 藏内心的欲望驱动和心理矛盾冲突是不能进行 科学研究的,心理学研究的适宜对象应是行为 反应,这是可以测量记录的,而且引起反应的 刺激,也是可以进行观察记录的。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四)社会学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精神疾病的社会学观点开 始得以发展,精神疾病不仅造成对社会的危害, 而且社会本身对精神疾病也有重要的影响。这 一模式从精神疾病分布的流行学中得到支持。 精神疾病的命名也受这一模式的影响,特别是 人格障碍问题,许多症状与其说是心理病理性 的,不如说是社会病理性的。如酒依赖在过去 西方国家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由于社会观点的 变化,现已被作为一种疾病而送医院治疗。还 有同性恋问题和药物依赖问题。
E. Kraepelin (1855—1929)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1906年血清华氏反应发现后,使当时甚
为猖獗的麻痹性痴呆与梅毒的关系得以 肯定,1911野口氏在这些患者的脑中发 现了梅毒螺旋体,真正明确了麻痹性痴 呆的病因。 如Kraepelin 的同事Alzheimer通过神经病 理学的研究发现,把脑动脉硬化和老年 性痴呆这两大类发生于老年期以痴呆为 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正确地区分开来。
中国人的八大自杀危险因素
抑郁程度重、 有自杀未遂史、 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 生命质量低、 慢性心理压力大、 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 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 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
中国人的八大自杀危险因素
自杀的危险性随着暴露危险因素的
数目增多而显著增加,暴露上述1个 危险因素或不暴露危险因素的265例 中没有一个死于自杀,而暴露上述2 至3个危险因素者中30%、暴露上述6 个或更多危险因素者中,有96%死于 自杀。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心理动力学模式的解释观点,尽管不够
精确,但有启发性,要我们更重视心理 病理学,重视心理治疗和社会治疗。 行为学模式有助于理解某些精神症状的 发生,它们是“学习”获得的,并可通 过相反的步骤予以削除(行为治疗), 如恐怖症的行为治疗,效果肯定,又无 损伤。

五、我国精神医学的发展概况
WHO、世界银行、美国哈佛大学(1990、1998、 2020)对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估算的 (DALYS%)参考值

疾病 1990年 神经精神疾病 14.2 抑郁症 6.2 双相障碍 1.8 精神分裂症 1.3 强迫症 1.1 痴呆 0.7 酒精中毒 0.7 恐惧症 0.5 癫痫 0.4 药物依赖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其他 1.3 自伤或自杀 3.9
四、现代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