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模拟试题2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学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2.古代最早的文艺专门学校是————————时期建立的——。

3.封建礼教的“三纲”是——、——和——。

4.韩愈认为构成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5.明清科举正式考试为三级,即——、——和——。

6.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

二、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六艺2.求放心3.朱子读书法4.京师大学堂5.活教育6.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是何时开始的?2.简述王夫之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教育观点。

3.大职业教育主义是怎样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回答(20分)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试题答案一、填空题(填空均无先后次序规定)1.《学记》2.东汉(或汉代) 鸿都门学3.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乡试会试殿试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院8,1912年(或民国元年、壬子)学制1922年(或壬戌)学制9.《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10.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二、解释1.西周时的教学内容(1分),指礼、乐、射、御、书、数(2分,每错1项或次序颠倒扣0.5分)。

汉代以后将《诗》、《书》、《礼》、《乐》、《易》、《春秋》也称为六艺。

(2分,每错1项扣0.5分,允许次序颠倒),2.(孟子1分)提出的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2分)。

意思是把丢失的善心找回来。

(2分)3…是朱熹(1分)的门人<1分)整理归纳出来的。

共有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共3分,每条o.5分)。

4.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时)建立(1分)。

课程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1分)。

普通学结业后,每个学生各学一到二门专门学(0.5分)。

它以高等教育为主,附设中小学(0.5分)。

还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1分),是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合一的机构。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1分)。

5.陈鹤琴提出“分)。

两条原则:一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二是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灵活安排(共2分,错一扣1分)。

课程有五类(1分),教学方法突出“做”(1分)。

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0.5分),1934年(由毛泽东)提出(0.5分)。

内容是:“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四个在于各占1分)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发展的结果(2分)。

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将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2分)。

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2分)。

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2分)。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土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2分)2.王夫之认为人性是不断生长,发展的,完全是“习”的成果,高度肯定了教育的作用(2分)。

在道德修养方面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要满足正当合理的追求,对人欲应该是正确引导(2分)。

在学习方面主张学思结合,相资为用(2分)。

特别强调实践和力行(1分)。

他还对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提出要求或原则。

例如学者当自勉,教者不俯从;学者立自修之心,教者因导之以顺;善教者必有善学者,欲人明者先自明等(共3分)。

3.黄炎培提出(2分)。

强调职业教育应该融人改革社会的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2分)。

办理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雇主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2分)。

由此重视办职业补习教育(2分),职业学校教育也要适应劳动人民需要(2分)。

四、回答(20分)(基本分共5分,凡是回答有离题现象,思路和条理不够清楚,以及阐述偏于简略,均酌情扣分)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体制的重要缔造者,他是民国首任教育部(总)长(分),他制定教育方针,提倡五育并举(2分);制定学制,扫除封建教育遗毒(1分)。

积极推动勤工俭学(1分)。

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大力进行改革(1分)。

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网罗各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2分),纠正学风(1分),并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体现民主办学,教授治校(2分)。

还倡导过大学院制的教育行政改革(1分)。

对当今教育的启迪(自己阐发,共分)。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需要。

2、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__________。

3、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______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中国官方主持的留学活动开始于__________年,派往国是__________。

8、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__________。

9、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过程中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抗大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三大文教政策2、监生历事3、大职业教育主义4、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点?2、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见解?3、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4、乡村教育运动中主要的实验活动有哪几个?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它的意义是什么?2、试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及其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一、填空1、社会生产社会生活2、有教无类3、鸿都门学4、颜之推《颜氏家训》5、《大学》《中庸》《论语》《孟子》6、师夷长技以制夷7、容闳1872 美国8、蔡元培9、晓庄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10、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名词解释1、三大文教政策:董仲舒在应对汉武帝的贤良策问时,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提出了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等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

他的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和采纳,被确定为封建国家的文教政策。

2、监生历事: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此制是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是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

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3、大职业教育主义:1925年12月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

这种理想在腐败的国民党统治下虽然不能得到实现,但也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4、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提高大众的革命觉悟和红军的战斗力,巩固和发展新生政权,苏区广泛开展了革命教育活动,并制定了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三、简答题1、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两者不宜偏废。

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2、颜之推(南北朝时梁朝人)结合自己立身、处世、治家的经验,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这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主要观点有: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要爱与教相结合;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颜氏家训》后来成为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材料。

3、第一,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制,只能算做是封建传统教育之外的补充而已。

第二,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

第三,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所把持。

第四,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这类学校毕竟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

4、乡村教育运动是指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农村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

影响最大的当属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的农村改进实验,陶行知开展的生活教育实验,以及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等地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等。

四、论述题1、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2、要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兼容并包,改革北大。

(3)论学与术。

(4)论教育独立。

蔡元培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体制的缔造者。

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和民主、科学的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他开始,并由于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