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专题一 (1)剖析

中国教育史专题一 (1)剖析


2、私学出现
所谓私学,指的是私家学派和私人讲学。 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私家学派往往是由私 人讲学而形成的。每个学派往往都是由一 著名大师讲学而形成的以他的学说为中心 的学派。 一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得 学术能够下移到民间——“文化下移”。
3、私学教育特点
①私学相对与官学来说是自由讲学。 ②教育的对象扩大了。正如孔子所说 “有教无类”。 ③在教育理论上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这 时的教育家们分别对教育的作用、学制体系、 德育体系、教育教学原则等各方面进行了探 讨,使教育实践得以在理论上深入了一步。
二、西周教育的标志——“六艺”教育
1、时间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所发 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 使之更加发展与充实。
2、内容
①礼乐
礼的内容:政治、伦理、道德、礼仪
五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
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
民。”(《周礼· 春官》)
(一)从原始形态的教育到学校的萌芽 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主要是在劳动和生 活过程中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的经验,没 有专门的教育人员和专门的教育场所。
• 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
• 伏羲氏“教民渔畋”
•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用火熟食
捕鱼
神农教稼图
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较前一时 期发展了,出现了阶级和私有财产,这时 学校教育开始萌芽。特权阶级为了使自己 的子弟接受教育,创办了学校,这时的学 校只能算学校的雏形,而且受教育者不再 是氏族全体成员的子弟,而只是少数特权 子弟。
中国教育史专题
专题一 先秦时期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管理博士研究生班 吕琢 2014.2.9
专题一 先秦时期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西周教育的标志——“六艺”教育 三、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四、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 五、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稷下学宫
一、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乡学——“校”
●“夏曰校”,“校者,教也。”(《孟子· 滕文 公
上》) ●“乡里有教,夏曰校。”(《史记· 儒林传》 “校”原义为木囚,即以木材为栅栏。作为养马 训 马的地方,后来利用这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
而成为习武的场所。”
(3)夏代教育的目的 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擅战的武士。 (4)夏代教育的内容 ①军事教育——习箭 “夏后氏以射造士。”(《文献通考· 学校考》) ②宗教教育——敬天尊祖 “夏道尊命,事鬼神而远之。”(《礼记· 表记》 ③道德教育——明人伦 古代学校的共同任务“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 滕文公上》)
2、商代的学校
(1)商代学校设置:大学、小学、瞽宗
“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 乐 为瞽宗。”(《礼记· 王制》)
瞽宗之礼乐
(2)商代学校教育内容
①思想政治教育——“奉先思孝”
“教”左边即“孝”字, 象征“子曲伏于父”,右边表 示手持木棒的教育者,表示手 执棍棒。这说明当时是在棍棒 体罚的威胁下,教下一代尽 “孝”。
②军事教育——射御 ③礼乐教育——“以乐造士” “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丁酉”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丁酉卜” 就是丁酉这一天占卜,召集多个国家的子弟到殷 都来学习“戒”。 ●据考证,这里的“戒”有两种含义:“一是 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以“戒”为教 育教养内容,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 ④书数教育
(三)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1、官学无学不害。” (《左传· 昭公十八年》) ②贵族统治力量衰落 黄绍基:“周室东迁,王纲解纽,学校庠序废坠无闻。” (《中国教育史》) ③动乱阶段,战争频繁 “《子矜》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毛诗· 郑风· 子矜》) “国乱,人废学业。”(《左传· 昭公十七年》)
三、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名丘, 字仲尼,生于鲁国的陬邑,后迁居曲阜。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各有记载,
后来汇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像
孔子讲学图
曲阜孔子六艺城
官学与私学之比较
官学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土地国有 奴隶主贵族 私学 土地私有 新兴地主阶级
办学机关
组织机构 教育对象 教师 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国家政权机关
政教合一 贵族子弟 官师合一 受一种教育思想支配 “六艺”
私家
政教分设 向平民开放 官师分离 思想自由 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 想、新的知识、技能
3、西周的学校
(1)西周学校设置 ●按行政级别分为:
国学:设在王都(中央学校) 乡学:设在国都郊外的六乡(地方学校 ) ●按入学年龄分为: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辟雍
泮宫
(2)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六艺” (3)西周学校教育特征:学在官府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 ●客观原因: ①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②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③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 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先秦时代的学校
1、夏代的学校 (1)王都所在地学校——“序” ● “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古今图书 集成· 学校部》) ● “序者,射也。”(孟子· 滕文公上》) “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也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 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 ,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 子弟的场所。
乐的内容:诗歌、音乐、舞蹈。
乐(陶埙 陶号角)

②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射御
③书数
书,指的是文字
数,指的是算法

3、特点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 修养;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 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相关主题